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题:名著导读 唐诗三百首【含答案】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题:名著导读 唐诗三百首【含答案】

《唐诗三百首》[见学生用书A本·A30]导读:唐诗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明珠。

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唐诗的内容十分丰富,可谓空前。

它反映了唐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而清代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是阅读唐诗的一个经典版本。

※作品名片编者:孙洙体裁:诗歌成书时间:清代内涵: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作家作品孙洙(1711—1778),字临西,号蘅塘,晚号退士。

乾隆十六年(1751)得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蘅塘退士”署名完成了《唐诗三百首》的编撰。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常识积累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五古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

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等。

乐府诗,又名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如杜甫的《兵车行》《哀江头》等。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

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

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

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体裁。

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李白、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

在唐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内容梗概书中所收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边塞行旅、宫闱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沉、隐逸山林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书中汇集了唐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又力图反映出不同作者各自的诗歌风貌。

在这些诗作中,能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有慷慨激昂的壮志,也有落寞黯淡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

1.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桃花溪①(七言绝句)[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

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建议答题字数:15字左右)【答案】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答案】示例一: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示例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诗人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2.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古从军行①(乐府诗)[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释】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诗人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②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③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

④蒲桃:即葡萄。

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

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

(1)五—八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建议答题字数:50字左右) 【答案】作者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眼泪”等意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年年”牺牲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的行径。

示例二:诗人借用汉武帝为求区区蒲桃启战端的典故,借古讽今,讽刺了唐朝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

3.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在狱咏蝉①(五言律诗)[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

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C)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在狱咏蝉》描述的季节是秋季。

A项描述的季节是春季;B项描述的季节是夏季;C项描述的季节是秋季;D项描述的季节是冬季。

(2)诗中写到了“露”,这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答案】《在狱咏蝉》中的“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

(3)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答案】诗人狱中思乡思亲,感慨年华逝去却只能深困牢狱的无奈,(“白头吟”此处一语双关,既指鲍照等人所作乐府诗,也感慨自己壮年已生白发),感慨仕途不顺,屡受压制,举步维艰,抒发品行高洁却遭受迫害打击,且无人相信,希望有人为自己辩白申冤的哀怨悲伤之情。

4.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咏怀古迹(其五)(七言律诗)[唐]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①。

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②纡:苦心谋划。

③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

④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其他诗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吕、萧曹等功臣的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尾联抱恨汉朝终因气数已尽而灭亡,长叹武侯军务繁忙,壮志未酬。

【解析】B项应是“其他诗句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答案】①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②对诸葛亮功业未遂深切叹惋;③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感;④抒发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5.请再读上面的四首古诗,在下面的表格中填写相应诗歌的题材。

你还能想到这一题材的相关诗作吗?翻开《唐诗三百首》,再各举一例。

6.杜牧的《清明》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

其实,用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衡量,还可以把它缩成一首五言绝句。

请你在保持原意不变的情况下,把这首七言绝句诗改成一首五言绝句诗,并说说改动的理由。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示例: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理由:表述更简洁,避免了用词重复的现象。

7.李白的《静夜思》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我们现在读的版本是经宋、元或者明代改动过的。

比较原诗句和现在的诗句,不难看出原诗句要比现在的好,你能简单地说出一点道理吗?(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原诗句: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牀”同“床”)现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示例:原诗句更真实,更接近于生活,易于理解。

比如现在的“床”指的是一种座具,易让人误解为睡觉的床,而“牀”虽然难识,但是不会误解其意;“看月光”与座具相照应,而“山月”能更真实地表现作者所处的地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