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1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岩溶作用的进行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 .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岩(石灰岩、 盐类岩石,钙质胶结的碎屑岩。 岩)盐类岩石,钙质胶结的碎屑岩。 2.岩石的透水性:透水性好,岩溶作用易于 .岩石的透水性:透水性好, 进行, 进行,裂隙发育 3.地下水的溶蚀力:取决于 .地下水的溶蚀力:取决于CO2的浓度 的浓度 4.地下水的流动特征:流速越快,岩溶作用 .地下水的流动特征:流速越快, 越易进行
二
地下水的运动特点
多数情况下地下水都以重力水状态运动
1地下水的分带: 地下水的分带: 地下水的分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包气带(aeration zone)-水渗入 )包气带( )-
地下后,在水量多时,会以重力水状态垂直下渗。 地下后,在水量多时,会以重力水状态垂直下渗。 当水量少时,则以毛细水、薄膜水或吸着水状态, 当水量少时,则以毛细水、薄膜水或吸着水状态, 保存在岩石孔隙中, 保存在岩石孔隙中,这种地带的水主要呈垂直方向 的运动,故称为地下水的垂直运动带; 的运动,故称为地下水的垂直运动带;因孔隙中并 未充满水, 未充满水,又称包气带
一
地下水的储存及运动条件
地下水能在岩石中储存和运动是因为岩石具 孔隙度和渗透性 1 孔隙度(porosity)-岩石中孔隙体积占岩 孔隙度( )-岩石中孔隙体积占岩 )- 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衡量孔隙大小的指标为孔隙度( 衡量孔隙大小的指标为孔隙度(porosity) )
2 渗透率(permeability) 渗透率( )
2 水平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
主要发育于饱水带中 主要发育于饱水带中 (1)溶洞(karst cave):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 溶洞(karst cave):在潜水面附近, 近水平方向运动。 近水平方向运动。 处于饱水带上部或季节变动带的地下水、 处于饱水带上部或季节变动带的地下水、沿岩层层 裂隙和断裂带作近水平方向的运动, 面、裂隙和断裂带作近水平方向的运动,因而在该带 的溶蚀作用也沿水平方向进行较快, 的溶蚀作用也沿水平方向进行较快,形成近水平方向 的空洞, 的空洞,称为溶洞 溶洞形成后如果发生阶段性升降运动,潜水面的高 溶洞形成后如果发生阶段性升降运动, 度会发生变化, 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溶洞
又称层间水( 又称层间水(interlayer water)。承压水是 ) 承压水是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它与潜水不同,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它与潜水不同, 其上下都有隔水层,不能普遍地与大气接触, 其上下都有隔水层,不能普遍地与大气接触 , 不易受污染,其补给区小于分布区。 不易受污染,其补给区小于分布区。最重要的 特征是具有承压性
岩石孔洞
二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地下水在岩石孔隙中的存在形式随岩石 的孔隙及含水量大小而有不同。
1 吸附水(hydroscopic water):不能在重力作 用下自由运动,水量少时 , 水分子因受静电 水量少时, 水量少时 引力作用, 引力作用 , 可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或孔隙壁 面成为吸着水 面成为吸着水 2 薄膜水(thinfilm water):当其厚度大于几个 当其厚度大于几个 到几百个水分子直径时, 便形成薄膜状, 到几百个水分子直径时 , 便形成薄膜状 , 称 为薄膜水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力 与地下水中CO2的含量有关 与地下水中
CO2的含量越大,对岩石的溶蚀力越大 的含量越大, 地下水中的一部分CO 是以碳酸氢根( 地下水中的一部分CO2是以碳酸氢根(HCO3-)的 形式存在的。 形式存在的。 的水与石灰岩( 含H+和(HCO3-)的水与石灰岩(主要成分为方解 接触时,便会发生化学反应, 石CaCO3)接触时,便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度 大大增加。 大大增加。 其化学反应式为: 其化学反应式为:
四 地下水温度与成分
(1)井(well):人工揭露的地下水露头 ) : (2)泉(spring):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 :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3)上升泉:由承压水补给 )上升泉: (4)下降泉:由非承压水补给 )下降泉: (5)其它:接触泉;断层泉;侵蚀泉;普通 )其它:接触泉;断层泉;侵蚀泉; 温泉、 泉;温泉、冷泉
(2)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饱水带( )-
地下水下渗时,因遇隔水层阻隔而汇聚起来, 地下水下渗时,因遇隔水层阻隔而汇聚起来, 当水充满了孔隙时,则形成饱水带。 当水充满了孔隙时,则形成饱水带。饱水带 的水具有自由水面。 的水具有自由水面。又称为地下水的水平运 动带 (3)自由水面(地下水面)-饱水带 )自由水面(地下水面)- 与包气带的界面就是饱水带的自由水面 自由水面, 与包气带的界面就是饱水带的自由水面,它 随季节或气候变化而变化。当干旱季节, 随季节或气候变化而变化。当干旱季节,蒸 发量大于补给量时,自由水面会下降。 发量大于补给量时,自由水面会下降。因而 在饱水带和包气带间存在一个季节变动带 在饱水带和包气带间存在一个季节变动带
CaCO3+H++HCO3-→Ca2++2 HCO3-
由于CO 的存在, 由于CO2的存在,会使石灰岩的溶蚀作用 增强。 增强。 因而, 因而,在石灰岩地区常发育有溶蚀作用形 成的孔隙或孔洞, 成的孔隙或孔洞,并可逐渐扩大成为巨大的 溶洞。 溶洞。 持续发展还会形成纵横交错的洞穴体系。 持续发展还会形成纵横交错的洞穴体系。 在洞穴发育到一定程度, 在洞穴发育到一定程度,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还会发生崩坍现象, 还会发生崩坍现象,可以形成奇峰耸立的独 特景观。 特景观。
一、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通过对岩石、 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称化学潜蚀作用,或岩溶作用、 称化学潜蚀作用,或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 (karstfication) ) 这种作用可使岩石中的孔隙或裂隙逐渐扩大, 这种作用可使岩石中的孔隙或裂隙逐渐扩大,以至 发育成巨大的洞穴, 发育成巨大的洞穴,并形成一些独特的地形形态和 沉积物 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 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 (karst landform) )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可统称为岩溶现象或 喀斯特现象
潜水埋藏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 潜水埋藏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是具有 埋藏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 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 其上无稳定的隔水层, 面,其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可以直接接受大气 降水、 降水、地表水及其他水源的补给
(3) 承压水(confined water) 承压水
1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溶于地下水中的气体主要有: 溶于地下水中的气体主要有:O2、N2、CO2、 H2S等。O2含量高代表氧化环境;H2S含量高 含量高代表氧化环境; 等 含量高 代表还原环境。 代表还原环境。 地下水中含有多种元素,主要阳离子有: 地下水中含有多种元素,主要阳离子有:Na+、 K+、Mg2+、Ca2+,主要阴离子有:SO42-、 主要阴离子有: HCO3-等。
3 毛细水(capillary water):若水量增多,孔 若水量增多, 若水量增多 隙孔径小, 隙孔径小 , 水受表面张力作用逆重力方向运 动称毛细水 动称毛细水 4 重力水(gravity water):若孔隙孔径大,水 若孔隙孔径大, 若孔隙孔径大 的重力大于表面张力和静电引力时, 的重力大于表面张力和静电引力时 , 水受重 力影响而发生垂直渗流,这种水称为重力水 力影响而发生垂直渗流,这种水称为重力水
第七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的一部分 据估算,埋藏在地下17Km以内 据估算,埋藏在地下 以内 的地下水总量约为8.4× 的地下水总量约为 ×1015m3, 其中有一半埋藏在地面以下1Km 其中有一半埋藏在地面以下 的范围内
第一节 地下水的 一般特征
一 地下水的储存及运动条件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
包气带; 季节变动带; 饱水带, Ⅰ——包气带;Ⅱ——季节变动带;Ⅲ——饱水带,Ⅳ——深循环带 包气带 季节变动带 饱水带 深循环带 隔水层; 平水位; 洪水位; 最高地下水位; 1——隔水层;2——平水位;3——洪水位;4——最高地下水位;5——最低地下水 隔水层 平水位 洪水位 最高地下水位 最低地下水 水位; 上层滞水; 水流方向; 水位;6——上层滞水;7——水流方向;8——悬挂泉 上层滞水 水流方向 悬挂泉
第二节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称潜蚀作用 (underground erosion) )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的、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的、化学的两种 地下水主要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流动缓慢, 地下水主要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流动缓慢, 水量分散,冲击力甚小, 水量分散,冲击力甚小,所以其机城潜蚀 作用占次要地位 水中常富含CO2和各种溶剂,这些成分能 水中常富含 和各种溶剂, 和各种溶剂 与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广泛接触并发生化 学反应, 学反应,因而化学潜蚀作用显著
(二)岩溶作用及岩溶地貌
垂直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 1 垂直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 : 主要发育于地 表和包气带中的岩溶地形 溶沟(karren)和石芽 和石芽(stony sprout): ( 1 ) 溶沟 和石芽 : 是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沟、槽 是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沟、 和脊状突起。石林(stono forest):巨型石牙 和脊状突起。石林 :
3 岩溶地形的发展演化
可溶性岩石地区经长期的溶蚀和崩塌作用可 形成大型半封闭洼地,称溶盆或溶原。 形成大型半封闭洼地,称溶盆或溶原。
三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埋藏条件, 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埋藏条件,可以将地 下水分为: 下水分为:
(1)包气带水 )包气带水(aoration zone water) 是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是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主要以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