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第十章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心理学系 肖 蓉
1
西方名医名言:
希波克拉底: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 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伦塞勒.波特:医学必须坚守人文主义的信仰, 坚守人的价值原则。 詹.沃西克:无争议的医学并不一定是理想的 医学,重要的是要充满人性地对待病人。
2
我希望遇到一个什么样的医生
(四)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往
注意交谈沟通的技巧 医生的语言对病人心理的影响 注意倾听的艺术
32
思考题:
1、病人角色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病人常 见的角色适应问题有哪些?
2、病人有哪些心理需要和心理特点? 3、医患关系有何特征? 4、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
33
吸引力强:能促使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协调、融洽,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 果。 吸引力弱:会造成医疗活动中人际关系的 不协调、不融洽,产生各种矛盾冲突,从 而降低医疗服务效果,甚至使医疗工作无 法顺利进行。
27
医患关系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际关系的理论 二、医患关系及其模式
28
二、医患关系及其模式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21
3、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 近因效应:“后入为主” 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
西施” 社会固定印象:又称刻板印象,“以偏概
全”
22
相貌美丑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晕轮效应
特征评定 个性的社会赞许性 职业地位 称职的丈夫(妻子) 做父母的能力 总体幸福程度 职业的幸福感 结婚的可能性
11
二、病人的求医行为
3、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对疾病或症状的主观感受 症状质和量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知识水平、经济条
件、文化、环境因素等
12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
1、需要恢复生理、心理的正常 2、需要安全感 3、需要被接纳和被关心 4、需要尊重和受到平等的对待 5、需要保持社会联系和交往
15
(2)记忆
器质性脑病致记忆力减退 一些躯体疾病可伴明显的记忆障碍,如
慢性肾衰、肺结核、糖尿病 受到疾病应激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存在
记忆力的异常。
16
3、意志行为特点
被动依赖、行为退化 敏感多疑 情绪多变,自制力下降 自我为中心
17
4、个性改变
受疾病影响重大,可导致病人发生个 性改变。多见于慢性迁延性疾病、器 官摘除、截瘫、毁容等。
7
弗雷德森的扩充理解
个体疾病表现的严重程度 不同情况下承担的义务和获益不同 ⑴条件性获益 ⑵非条件性获益:慢性病人,濒死病人 ⑶耻辱性获益:成瘾患者
8
病人角色内涵
有生理或心理的异常或出现有医学意义的 阳性体征; 应得到社会的承认,主要是医生以有关医 学标准确认其疾病状态; 处于病人角色的个体有其特殊的权利和行 为模式。
相貌漂亮者 63.59 2.25 1.70 3.54 11.60 6.37 2.17
相貌一般者 62.42 2.02 0.71 4.55 11.60 6.34 1.82
相貌丑陋者 56.31 1.70 0.37 3.90 8.83 5.28 1.52
23
美国大学生对他国国民的刻板印象
英国人:绅士风度,循规蹈矩,爱传统,保守 日本人:聪明,勤劳,有进取心,机灵,狡猾 德国人:有哲理的,崇尚科学的 法国人:浪漫的,易冲动 犹太人:精明能干,吝啬
概念: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交往过程。
特征:
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病人健康为目的 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29
二、医患关系及其模式
(二)良好医患关系的作用及意义 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健康恢复
30
(三)医患关系的三个基本模式
模式
主动-被 动型
指导-合 作型 共同参与 型
医生的地 位 为病人做 什么
教会病人 做什么
帮助病人 自我恢复
病人的地 临床模式应用 位
被动接受 昏迷、休克、 全麻、严重创 伤等
合作
急性疾病
进入伙伴 多数慢性疾病 关系
生活原 型 父母和 婴儿
父母和 儿童
成人之 间
31
9
(三)病人角色的适应问题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缺如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10
二、病人的求医行为
1、概念:在人们感到某种身心不适或产生 病感时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求医行为的产生与人的躯体、心理、社会三方 面因素有关。
2、分类:可分为主动求医行为和被动求医 行为两类。
24
(二)人际吸引
1、概念: 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或群体之
间相互接纳和喜欢的现象。
25
2、人际吸引的规律
相近吸引:如“日久生情”,“远亲不如近邻” 相似吸引:如“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互补吸引:双方的需要及期望互补 个人特质:容貌与仪表吸引
能力吸引 人格品质吸引
26
3、人际吸引对于医患关系的影响
13
四、病人的心理特点
感知觉方面:主观感觉异常
知(认知活动) 记忆方面:记忆障碍或记忆减退
思维活动:思维判断力下降
病
人
焦虑与抑郁反应
的 心
情(情绪特征) 恐惧反应
理
愤怒反应
特 意(意志行为)
点
个性(人格)改变
14
1、认知活动特点
(1)感知觉
对自身躯体状况的感觉异常: 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的感受性产生变化 时间知觉的变化:如度日如年感 出现幻觉和错觉:如截肢后的“幻肢痛”
我希望遇到一个能够真正关心我,愿意真正了 解我的医生;
我希望遇到一个不会在乎我是谁,不管我有没 有钱的医生;
我希望能遇到一个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沟通, 不会连看都不看我一下的医生;
我希望遇到一个真正懂得爱,能从我微小的一 举一动中洞察我的心的医生。
3
第一节 病人心理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三、病人心理社会问题与特点
18
第二节 医患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理论 二、医患关系及其模式
19
一、人际关系的理论
(一)社会认知 1、概念:
定义:是个体对他人或客观事物作出理性 分析与判断的过程。 特点:一致性、选择性、文饰性
20
2、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客观因素:
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主观因素:
认知者自身特点,如个人的生活经验,性格、个人 需要等。
4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一)病人概念:
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碍、 神经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 称为病人。
5
(二)病人角色
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 又称病人身份,是指那些患有疾病并有求
医行为的社会人群。
6
帕森斯的病人角色概念
病人可以从常态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免除其 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病人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是没有责任的; 病人应该努力使自己痊愈,有接受治疗、努力康 复的义务; 病人应求得有效的帮助并在治疗中与医务人员积 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