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前言根据水利部标准编制工作计划,在《水文水资源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文计[2004]94号)试行的基础上,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12章24节和5个附录,对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深度,章节安排及主要技术容作了规定,主要容有:总则,术语,综合说明,概况,建设任务与规模,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结论与建议等12个部分。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格执行。
本标准批准部门:本标准主持机构:本标准解释单位:本标准主编单位:本标准参编单位: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4)3 综合说明 (6)4 概况 (7)4.1 水文 (7)4.2 地质 (7)5 建设任务与规模 (8)5.1 现状与存在问题 (8)5.2 建设任务与规模 (8)5.3 附图、附表 (8)6 案设计 (10)6.1 基础设施设计 (10)6.2 技术装备 (16)6.3 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设计 (17)6.4 附图 (18)7 施工组织设计 (19)7.1 施工条件 (19)7.2 施工布置与进度 (19)7.3 施工交通运输 (20)7.4 施工占地 (20)7.5 主要材料供应 (20)7.6 施工组织设计附图 (21)8 工程管理 (22)8.1 建设管理机构 (22)8.2 建设管理容及任务 (22)8.3 建设管理原则及依据 (22)8.4 规化制度建设 (22)8.5 项目运行管理 (22)8.6 项目实施安排 (22)9 环境影响评价 (23)10 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24)10.1 设计概算 (24)10.2 资金筹措案 (24)10.3 附表 (24)11 效益评价 (26)12 结论与建议 (27)附录1 (28)附录2 (43)附录3 (60)附录4 (63)附录5 (68)条文说明 (78)1 总则1.0.1 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是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根据基本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水文设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特点进行的。
为规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明确编制的原则、基本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的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
水文设施工程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业务应用与信息服务及保障环境等。
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指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相关设施设备;业务应用与信息服务指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用于满足各类水文业务应用与服务功能的软硬件系统,保障环境指水文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设施与环境保护等。
对专项工程和利用外资项目,可根据工程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容;条件简单的工程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简化。
1.0.3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进行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案设计应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注重实效、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应有分析计算,提出明确的结论和意见;文字简明扼要,图纸完整清晰。
1.0.4 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复核工程任务和规模。
2 查明影响工程建设的水文、气象、地质等基本情况,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3 复核建设容,优化工程总体布置。
确定水文设施工程中雨量、水位、流量及泥沙、水质测验设施,以及生产业务用房、供电、供水、通讯等主要基础设施的结构型式;确定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相关设备的选型;确定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开发环境及软硬件配置。
4 确定施工布置案、条件、组织形式和法,做出进度安排。
5 确定建设管理机构,确定项目管理模式、运行维护管理案以及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 复核环境影响评价。
7 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确定资金筹措案。
对利用外资项目,明确融资案。
8 复核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
1.0.5 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应将前期工作的审批意见、重要会议纪要等资料列为附件。
1.0.6 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标准第3~12章的要求进行编制,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1章,依次编排。
1.0.7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T50095—98 《水文基本术语与符号标准》GB50179—93 《河流流量测验规》GBJ138—90 《水位观测标准》GB50159—92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GB50201—94 《防洪标准》GB50026 《工程测量规》GB/T 22482-2008 《水文情报预报规》SL276—2002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34—92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SL384—2007 《水位观测平台技术标准》SD265—88 《水面蒸发观测规》SL42—92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43—92 《河流推移质泥沙及床沙测验规程》SD121—84 《水文缆道测验规》SL338—2006 《水文测船测验规》SL24—91 《堰槽测流规》SL20—92 《水工建筑物测流规》SL/T183—96 《地下水监测规》SL61-200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SL195—97 《水文巡测规》SL219—98 《水环境监测规》SL58—93 《水文普通测量规》1.0.8 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9 初步设计报告须由项目业主或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部门编制。
2 术语2.0.1 现状水平年(present situation level year)现状水平年指水文设施工程及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情况,以及工程设计相关背景数据或资料的调查统计年份。
2.0.2 设计水平年(design level year)设计水平年指所有水文设施工程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整体效益的年份。
2.0.3 水文测站(hydrometric station)为经常收集水文数据而在河、渠、湖、库上或流域设立的各种水文观测场所的总称。
它包括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水质站、实验站、墒情站、地下水监测站等。
2.0.4 巡测基地(tour gauging base)巡测基地是进行水文巡测、应急监测、水文信息接收、分析及处理等生产办公场所的总称。
2.0.5 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profession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 System)业务系统是指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用于满足各类水文业务应用与服务功能的信息系统。
2.0.6 断面标志(cross-section sign)设在水文断面两岸用来标示断面位置和向的永久性标牌。
2.0.7 水文缆道(hydrometric cableway)为把水文测验仪器运送到测验断面任一指定起点距和垂线测点,以进行测验作业而架设的可水平和铅直向移动的跨河索道系统。
2.0.8 水文测船(hydrometric boat)配备水文测验设备,用来进行水文测验作业的专用船。
2.0.9 水文仪器(hydrologic instrument)观测水文要素器具的统称。
狭义指其中较精密结构和灵敏反应的器具。
3 综合说明3.0.1 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情况以及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过程。
3.0.2 简述调查、勘察项目所在区域水文、气象、地质等基础资料主要结论。
3.0.3 简述工程在地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作用。
3.0.4 结合工程现状与存在问题和已审批容,复核工程任务和规模。
3.0.5 简述主要设施设备案设计。
3.0.6 简述施工布置案、条件、组织形式和法以及进度安排。
3.0.7 简述建设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模式、运行维护管理案。
3.0.8 简述环境评价结论。
3.0.9 简述投资概算费用构成、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3.0.10 简述效益评价结论。
4 概况4.1 水文4.1.1 复核项目所在地自然地理概况、河流水系等特性。
4.1.2 复核项目所在地的水文水资源概况、主要水文特征值。
4.1.3 复核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性和主要气象要素的特征值。
4.1.4 其他水文、气象要素:(1)复核工程所在地河流的水质状况及其特征。
(2)有冰凌危害的河段,复核本河段冰凌特性。
4.2 地质4.2.1 复核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
4.2.2 复核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明确地质勘查结论。
5 建设任务与规模5.1 现状与存在问题5.1.1 复核建设项目人员编制、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现状。
主要复核建设项目人员编制、单位级别、管理模式、测站测洪案、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等基本情况。
5.1.2 复核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项目建设的要求,分析存在问题。
5.2 建设任务与规模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意见,复核项目建设的任务和规模。
5.2.1 建设标准根据水文设施工程项目类别,依据相关规定,确定建设标准。
5.2.2 基础设施依据相关规定和建设任务,确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5.2.3 技术装备依据相关规定和建设标准,确定技术装备建设规模。
5.2.4 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依据相关规定、技术水平和开发目标,确定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运行环境及软硬件配置。
5.3 附图、附表(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2)站网分布图;(3)测验河段平面图;(4)有关降水、水位、流量、泥沙、大断面、特征值等图表。
(5)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逻辑结构图。
6 案设计主要设施设计应有分析计算结果和图纸说明;主要设备选型应分析其特点、适用围及相关性能指标;业务应用与服务系统设计应确定系统结构、技术案、软硬件配置、运行环境和系统集成等。
6.1 基础设施设计6.1.1 测验河段基础设施测验河段基础设施包括断面标志、水准点、断面界桩、保护标志牌、测验码头、观测道路、护坡、护岸等。
(1)点、桩、标、牌根据相关建设标准、规,确定点、桩、标、牌的结构型式、尺寸、选材及施工法。
(2)测验码头根据测验断面地形地质、水位变幅、交通条件、停船数量等,可参考河港工程设计规,分析计算测验码头结构型式及总体布置,确定承台、道路、护岸、锚桩等型式、尺寸及材料,码头专用供电线路布设长度,电气设备选型及其他码头配套设施。
(3)观测道路根据测验断面地形,地质条件,确定观测道路型式、尺寸,材料选择及施工布置等。
(4)护坡、护岸根据生产、生活、安全要求,确定护坡、护岸型式、尺寸、选材等。
6.1.2 水位观测设施水位观测设施包括水尺、水位自记平台和地下水观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