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教案

1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对比)
一、教学目标
1、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

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考纲要求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点解释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三、设题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四、方法探寻
典例精析1: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

(步骤三)
探究学习1: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步骤二)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步骤三)探究学习2:问:“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013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答: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步骤三)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步骤二)既构成对比,又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步骤三)
五、方法总结
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几句写……,后几句写……。

前后(或者两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深刻地揭示了(写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表达了(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六、巩固练习
1、问: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009年宁夏、海南卷)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
的幌子。

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
(湖北)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答: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对照、映衬)手法。

(2)第一首宫内宫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第二首今昔(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宠妃杨贵妃之死哀恸万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的批判与谴责的分量。

4、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都门秋思黄景仁
五剧②车声隐若雷,北邙③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

②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

③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情感(1)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隐隐愁绪。

(1分)
(2)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①这首诗歌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夕阳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乐景)(1分)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1分)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

美丽的景色,反而使诗人倍感秋寒逼人,愁思郁结,难以排遣。

(1分)
②诗人又用拟人手法,(1分)一个“劝”、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远意境。

(1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

(1分)
注意:如果有学生对①②两点都有涉及,可以依据“以乐景写哀请”(1分),“拟人手法”(1分)
分析诗歌相关内容(1分),诗歌表现作者排解不了的愁绪(1分)这样的标准给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