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节日欢歌》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节日欢歌》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节日欢歌主题构思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民族民俗风情的集中表现,而反映传统节目风俗的民族音乐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本单元以此题材构思,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还能从中领略民族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及民族传统风俗,同时以节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精神的良好风貌。

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能反映社会、反映生活、反映人的精神风貌的。

本单元在取材时首先是选取反映节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流传较广,文化含量较高。

也有新创作的作品,是经过作曲家精心创作的有民族风格的声、器乐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旋律动听,易于被学生接受,也包括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

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这一古老的民族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的心态,同时也更热爱优秀的民族音乐。

2.在听赏《春节序曲》等作品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记住主旋律;并能运用已学的节奏、旋律、调式等知识初步分析乐曲表现特征的方法;3、能通过模仿等方法用欢乐的情绪,流畅婉转的声音唱好歌曲,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4、通过吹奏、音乐小品《过年》等的编创,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具有参与音乐创作活动的积极性。

5、通过教学,复习已学的节奏、旋律、调式等知识;知道中国民族调式的初步知识,掌握宫、徵、羽调式音阶;知道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简单生平及代表作。

教材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一.听赏(一)《好日子》1.内容介绍歌曲《好日子》由车行作词,李昕作曲。

这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较为优秀的独唱歌曲。

歌曲中以生活气息浓郁的歌词,描绘了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的幸福生活,以通俗的“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和殷切的期盼,讴歌人民的幸福生活。

曲调民族风格鲜明,旋律新颖流畅,时而紧凑,时而舒展,时而高亢,时而婉转,较贴切地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其中衬词“哎”及重复的词“好日子”使歌曲特征鲜明,过耳不忘。

乐队配器中的热烈气氛及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也使歌曲得到充分地演绎,因此一经唱出,传遍全国。

2.教学建议(1)启发学生对当今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的一个认识,畅想祖国的美好前景,谈谈什么是心中好日子。

(2)欣赏全曲,感受歌曲表现出的喜悦、幸福之情以及欢腾的场景(3)在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节奏、旋律等的特点。

(4)应让学生哼唱主题旋律并背记。

(5)结合民族调式的教学做些简单的讲解和分析。

(6)由于歌曲较为人们所熟悉,因此不需要多分析,可作为教学的导入。

(二)《春节序曲》1.内容介绍《春节序曲》是李焕之创作的《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同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

组曲就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5-1956年。

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序曲”,是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有闹秧歌的锣鼓声和歌声、秧歌队员的舞姿和灵巧的穿花场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镜头。

该曲是复三部曲式快板,主部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

中部是亲切悠扬的陕北领唱秧歌调。

其主题由双簧管先吹出来,后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演奏独奏把音乐腿到主部的再现而结束。

2.教学建议:(1)听、唱主题旋律,并分析其调式、节奏、情绪等。

(2)根据听觉感受,区分有几个部分,并让他们辨别再现部出现的正确位置。

(3)可结合音乐向学生介绍当时延安军民的生活的庆祝节日的场面,并让学生感受各段音乐分别描绘了怎么样的庆祝场景。

(4)结合听赏引子部分,可让学生拍击一下中国传统锣鼓的节奏。

(5)应让学生视唱或听唱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并背记;也可结合“补充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印象。

(6)可教学生根据音乐编创律动或舞蹈。

(三)《正月十五闹雪灯》1.内容介绍《正月十五闹雪灯》是由作曲家刘英创作,素材来源于东北民歌《正月十五闹雪灯》。

是一首具有东北二人转风格的乐曲。

乐曲分为三大部分。

在乐队奏出由自由而转为小快板的引子后,唢呐进入主题,这是一段粗犷、奔放的旋律,然后节奏拉宽,使旋律变得优美而从容,这段音乐描绘了在元宵节时人们争相上街、观看花灯的热闹情景。

中间段落向上四度转调,速度为慢板,歌唱性的旋律委婉中透出喜悦。

,旋律中带有许多装饰音,使音乐优美婉转,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转为原调,音乐情绪更加热烈、激昂、欢快,唢呐运用了快速的连续双吐的技巧,在欢乐中带有活泼、俏皮,把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在突慢后回原速的强烈对比中结束全曲。

在这首乐曲中运用了许多唢呐特有的吹奏技巧,如甩音、齿音、花舌、吐音等,技巧全面,使乐曲表现力丰富,有鲜明的形象和风格。

2.教学建议(1)可让同学谈谈元宵灯会的经历,教师补充元宵灯会的来历。

导入东北元宵灯会,以及北方音色独特、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乐器唢呐的介绍。

倾听音乐把你带到了一个怎样的元宵灯会。

(2)可在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要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情绪,联想场景;尤其要感受歌名中的“闹”字是怎么通过音乐要素在乐曲中表现的。

(4)可结合乐谱分段听与完整听。

二.歌唱《难忘今宵》、1.内容介绍:这是一首情感缠绵,旋律柔美的独唱歌曲,由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首次演唱一炮打响。

该歌曲清新别致,较具特色。

歌曲前四句节奏基本相同,只在旋律上稍作变化,如在同友人娓娓诉说惜别之情。

第五、六句的节奏起了变化,力度可强些,音区下落时力度减落,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及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每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主题是“团圆”,所以这首《难忘今宵》从1984年起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春节晚会的终场曲,虽然经常被淹没在窗外隆隆的鞭炮声中,但仍是晚会中的经典曲目。

歌曲的词作者乔羽是著名的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著名的歌曲。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都是由他创作的。

曲作者王酪是上海人,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中央乐团担任专业作曲。

谱写过许多优秀电影歌曲。

如电影《小花》,《黑三角》插曲等。

2.教学建议:(1)可以播放一些晚会中演唱这首歌曲的录像作为教学的导入。

(2)歌曲中有较多的十六分音符,要唱得从容,不要急促,注意音高和节奏。

(3)一字多音在运腔中要注意音准,稍带弹性,不粘连。

(4)歌曲前四句节奏基本相同,只在旋律上稍作变化,演唱时可轻声些。

(5)应提示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用通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无论是级进或大跳都要做到既清晰又流畅,自然而亲切。

(6)这首歌的歌词具有一定的经典性和艺术价值,可以对歌词作简单的鉴赏,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把握好演唱时的情绪。

(7)可用领唱、齐唱的方法表现歌曲,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小乐器进行伴奏,以增添热烈的气氛。

三.演奏:《金蛇狂舞》(一)教学要求: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

(原曲调是5 5 3 3 | 5 5 2 | 2 5 3 3 |6 1 2 )整个乐曲情绪明朗热烈。

尤其是第三段采用了“螺蛳结顶”的旋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

乐曲配以激越的锣鼓,更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曾在1988年第一届全国艺术节开幕式上,由3000人的大型民乐队演奏了这首乐曲,以体现伟大祖国向现代化迈进的豪迈形象。

(以上参阅《音乐欣赏手册》,《中外名曲旋律辞典》)。

吹奏时能用打击乐器(锣鼓)进行伴奏,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能用变化力度处理乐曲。

(二)教学建议:1.该乐曲有三段,教材中选用了二段,并安排成A、B、A三段体。

如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可只演奏其中一段。

形式可采用独奏、领奏、分声部合奏等形式,降低演奏难度。

2.该曲原1=D,演奏口琴时1=C,竖笛可用1=F吹奏。

3.第二段编配中国民族锣鼓,以渲染热烈欢腾的气氛。

宜用3-5件打击乐器,如大锣、钹鼓、木鱼、小锣。

四.活动与创造(一)听赏思考:1.活动要求(1)能通过听赏、议论、分析熟悉《春节序曲》主要旋律,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的情绪。

并能用各种方式加以表达。

(2)综合复习已学的音乐要素等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歌、乐曲。

2.活动建议《春节序曲》是一部经典的民族化的管弦乐作品,篇幅也较长,因此教学时间可安排多一些,可用小半节课作欣赏教学用。

可以先分段听赏,分析后再整体听赏,让学生记住主要的旋律,并能用语言谈出乐曲主题内容,让学生记住这个作品及作曲家。

3.参考答案第一题:一是节奏,节奏感强烈、节奏型密集、并运用典型的民族锣鼓节奏;二是旋律,是运用高亢激越而富有陕北民间特色的大秧歌旋律。

此外较强的力度,较快的速度,音色的变化,使乐曲气氛热烈而又欢腾。

第二题:“调式”:引子:徵调式,第一部分两个主题:宫调式,中间主题徵调式。

“速度”:第一部分稍快,第二部分稍慢,“情绪”:第一部分欢腾、热情、奔放,第二部分,亲切、甜美、深情悠扬。

(二)音乐小品:1.活动要求选取学生在过年时的几个生活场景,构思并创作成一个音乐小品。

以打击乐器为主,但也可以用旋律乐器演奏已学过的歌(乐)曲片断。

要求节奏有所变化;能运用多种乐器音色(包括打击乐器),重点在于想象场景,渲染气氛。

2.活动建议:(1)根据图中提示,想象过年时的场景:如放鞭炮、家庭宴会、唱卡拉OK、舞龙灯、跳舞、逛街等等,根据以上场景,构思情节。

(2)根据构思的情节创作节奏及短小旋律及朗诵词等等,分组进行表演。

(3)给每个小品起名字,并加以点评。

(4)最后全班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小品表演。

(三)旋律创作:1.活动要求巩固已学的五声民族调式知识,培养学生的旋律即兴创作能力。

(以创作宫、徵、羽调式为主)2.活动建议(1)先让学生确定拍号(2)第二步设计节奏,可指导学生四小节作一个乐汇,后四小节有所重复,最后一小节用一个音作一小节的满拍。

(3)接着和学生一起确定调式。

例:如果是宫调式,最后一小节填写“1”。

依此类推。

(4)最后让学生用吹奏乐器根据节奏吹出乐音。

当然也可唱出乐音,允许学生根据已学的乐曲中的乐句进行模仿或改编。

对乐句流畅、有新意的创作者请当堂作演示。

五.相关音乐知识(一)李焕之李焕之:原籍福建晋江,1919生于香港。

1936年,李焕之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肖友梅。

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

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