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显示技术的比较

几种显示技术的比较

几种常见显示技术的比较
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器件(LCD)、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LED),场发射显示器件(FED )、表面传导发射显示器件(SED )、无机电致发光器件(IOE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 等。

下面就其中的几种做简要的介绍。

1、液晶显示器件(LCD )
液晶显示器件是液晶应用的主体,发展很快。

液晶显示器的优缺点:
(1)结构和产品体积。

传统显示器由十使用CRT,必须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到屏幕,因而显像管的管颈不能做得很短,当屏幕增加时也必然增大整个显示器的体积。

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目的,即使屏幕加大,它的体积也不会成正比的增加(只增加尺寸不增加厚度所以不少产品提供了壁挂功能,可以让使用者更节省空间),而且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CRT显示器要轻得多。

同时液晶显示器由十功耗只在十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传统CRT显示器也要小得多。

(2)辐射和电磁波干扰。

传统CRT显示器由十采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在打到屏幕上后会产生辐射,尽管现有产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把辐射损害降到最小,但不可能根除。

在这一点上,液晶显示器具有先天的优势,它根本没有辐射可言。

至十电磁波的干扰,液晶显示器只有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只要将外壳严格密封即可排除电磁波外泄,而传统CRT显示器为了散热,不得不将外壳钻上散热孔,所以电磁波干扰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液晶显示器也被称为冷显示器或环保显示器。

(3)平面直角和分辨率。

液晶显示器一开始就使用纯平面的玻璃板,其平面直角的显示效果比传统显示器看起来好得多。

不过在分辨率上,液晶显示器理论上可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但实际显示效果却差得多。

而传统显示器在较好显卡的支持下达到完美的显示效果。

(4)显示品质。

传统显示器的显示屏幕采用荧光粉,通过电子束打击荧光粉显示,因而显示的明亮度比液晶的透光式显示(以口光灯为光源)更为明亮,在可视角度上也比液晶显示器要好得多。

LCD理论上只能显时18位色,但CRT的
色深几乎是无穷大。

而在显示反应速度上,传统显示器由十技术上的优势,反应速度非常好。

2、等离子显示器件(PDP)
PDP的全称是Plasma Display Panel,中文叫等离子显示器件,与传统的CRT 显像管结构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屏幕大,超薄,色彩丰富、鲜艳的特点。

PDP 的基本原理是在两张玻璃板之间注入电压,产生气体及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光,利用这个原理呈现画面。

由十PDP各个发光单兀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不会出现显像管常见的图像几何畸变。

PDP屏幕的亮度十分均匀,目_不会受磁场的影响,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另外,PDP屏幕不存在聚焦的问题,不会产生显像管的色彩漂移现象,表面平直使大屏幕边角处的失真和色纯度变化得到彻底改善。

PDP显示有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对迅速变化的画面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可以在明亮的环境之下欣赏大画面电视节目。

另外,PDP 显示屏的视角高达160度,观赏范围大大宽十显示器。

不过PDP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它的轻薄外形。

和普通的CRT显示器相比,在相同的屏幕的尺寸下,PDP 的厚度仅为CRT显示器的1/6。

重量为其1/10,因此非常的节省空间,可安装在任何您需要安装的地方,甚至可以将它挂在墙上。

LCD采用的是薄膜显示技术,无法将显示面积做得很大,20英寸左右目前已是极限了。

而PDP采用的是厚膜技术,它的尺寸可以充分的做大,目前基本上到达40英寸一70英寸。

由于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等方面的优势,在大型监视器方面的应用问题不大,但PDP要成为HDTV的主流显示器,就必须解决亮度、效率和成本问题。

3、表面传导发射显示器件(SED)
由十电子束轰击荧光粉发光在彩色显象管中的广泛应用,二原色都有比较理想的粉料,平板化的CRT必定有好的性能,这也是人们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

90年代初出现的FED就是朝这一方向迈出的一步,由于微尖型FED难以实现大尺寸,一些人转向容易实现大面积的发射电子源,佳能公司研究的SED(表面传导发射显示器)是比较成功的一种。

这种器件的制造工艺十分简单,材料浪费很少,适用十大屏幕。

由于荧光屏
电压达5000伏,平面电极之间电压只有15伏,消耗在平面电极上的功率只占23%,因此其发光效率主要决定十荧光粉的流明效率,比PDP高出许多倍。

与PALO相比,响应时间短,不存在动画模糊的问题。

佳能已经实现10.5英寸的彩色显示屏,亮度达到590cd /m2。

为了推进开发速度,佳能还联合了JVC,2003年推出了42英寸平板电视。

虽然SED被普遍看好,但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由十发射出的电子具有较大的离散角,光斑必然较大,这就限制了其分辨率的提高,难以满足高清晰度要求。

4、无机电致发光器件
无机电致发光指无机薄膜交流电致发光,粉末厚膜电致发光和直流电致发光等。

有机电致发光与无机交流电致发光虽然有共同的特点即它们的器件都是多层结构并目_是薄膜平面发光,又都是在电场激发下的发光(电致发光),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

下面讨论它们的主要差别。

(1)激发电压的不同
无机电致发光的发光依靠的是电场加速电子的碰撞,因而需几百伏的交流电压,而有机电致发光则只需几伏至十几伏直流电压驱动即可。

(2)激发机制不同
虽然无机电致发光与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都是多层结构,但各层功能明显不同。

无机电致发光发光层两侧是绝缘层,利用的是交流(100伏左右)驱动,而有机电致发光发光层两侧则是载流子传输层,利用郎直流电压(5—20伏左右)驱动。

对十无机电致发光,主要激发过程是:首先从金属电极侧的绝缘层一发光层界面能级放出电子,然后它们在发光层内高电场作用下被加速形成过热电子,这些过热电子对发光中心进行激发发光,放出的电子被靠近ITo电极侧的发光层一绝缘层的界面能级捕获。

实际上解释无机电致发光采用的是能带模型,它属十高场发光,发光的能量来自高电场下加速电子的碰撞。

而有机电致发光则是注入式发光,发光的能量来源十电子和空穴复合形成的激子衰减释放的能量,电致发光发射的基本过程是:
首先从正极和负极注人空穴和电子并在有机层中传输,然后被注入到发光层并在该层复合形成激子,最后激子经去激活而发光。

ITo的费米能级与最高占有轨道一HOMO能级差越小越容易输送空穴。

由于使用的有机物几乎全是带隙大的绝缘体,而且所形成的薄膜又是无定型的,因而一般认为有机电致发光的载流子传输过程是跳跃式的,并由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控制。

5、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近年来被广泛看好,许多公司下大力气进行研究,甚至被一些知名专家称为未来大屏幕壁挂电视的首选方案。

在所有的平板显示器件中,目前只有电致发光器件属十全固态器件,有着其它类型器件所不具备的独特优点,如重量轻、耐冲击、温度范围宽等,并可以制成可适度弯曲的柔性屏。

OLED 在日本倍受重视,已经用十车载信息显示等领域。

有机电致发光属十电流注入复合发光类型,原理上类似十半导体发光管和激光器。

其结构从玻璃基底算依次是注入空穴的透明电极(ITO膜)、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电子注入电极。

电子注入电极材料的逸出功越低越好,一般用银镁合金,除了具有较低的逸出功外,同时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它主要用在单色中小屏幕字符选址和矩阵显示,由于其主动发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挤占液晶器件的部分市场。

微型和小型屏幕彩色显示在高低温等液晶难以工作的特殊场合下可望得到应用。

若发光效率能有革命性的提高,OLED 在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可得到一定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