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与房颤相关性卒中
30岁以上人群房 颤患病率0.77%
胡大一,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5(1):5-7. J Epidemiol 2008; 18(5):209-216
7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20 女性 (n=4053) 男性 (n=2590) 15
患病率 (%)
10
5
0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
阵发性AF 持续性AF
长期持续性AF 永久性AF
无症状性房颤: 通过检测偶尔发现或因为出现并发症而被诊断。无症状性房颤可表现为上述 各种类型。
ESC = 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guidelines: Camm J et al. Eur Heart J 2010;31:2369–429
10
房颤各类型的关系(ESC指南2010)
16
16
房颤相关病史
与房颤有关的病症 • 潜在心脏疾病(例如,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 • 其他可逆性病症
家族史 • 家族性AF (在家族中孤立发生的AF) • 继发于其他遗传性疾病的AF(家族性心肌病)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de Vos CB et al. Eur Heart J 2008;29:632–9
19
19
房颤的实验室检查
房颤患者应进行的血液检查 重要的检测指标包括: • 甲状腺功能 • 肾功能 • 肝功能 • 血清电解质 • 全血细胞计数
Krahn AD et al. Arch Intern Med 1996;156:2221–4;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急 救
重度
中度
无
静脉胺碘酮
电复律
静脉伊布利特a 维纳卡兰b
静脉氟卡尼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维纳卡兰
口袋药 (单剂量口服c) 氟卡尼 普罗帕酮
静脉胺碘酮
静脉胺碘酮
26
26
目 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房颤增加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
左心耳 血栓
卒中是AF的主要并发症 AF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增高5倍1 所有卒中的15~20%是由AF导致的2。 AF患者每年卒中发生率约为3~4%3 AF相关卒中往往尤其严重、致残,1年内死亡 率最高达50%4,5
1.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2. Miyasaka Y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119–25; 3. Heeringa J et al. Eur Heart J 2006;27:949–53
17
17
心电图
正常节律
P
不规则性节律 No P
正常窦性节律 • 心率正常 • 心律正常 • P波 • 基线稳定
房颤波形 • 心率增快 (快速性心律失常)* • 心律不规则 • P波消失
*也可能出现心律减慢 (缓慢性心律失常)
Ashley EA & Niebauer J. Cardiology Explained. Remedica: London 2004
房颤波形
R
R
Q S
5
5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其相关的住院事件占所有心律失常性疾病导致的 住院事件的三分之一 1 据估计,罹患AF的患者人数如下: • 欧洲: 四百五十万 1 • 美国: 五百一十万 2 在美国总体人群中,约有 2.5%的人罹患AF
2
55岁人群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AF (男性:24%,女性 22% )3
18
18
心电图
应用于所有疑诊为房颤的患者,需注意明确: • 心脏节律异常(证实为AF) • 心肌缺血(急性期) • 左心室肥大 • P波消失 • QRS间期和QT时间 • 预激 • 束支传导阻滞 • 心肌梗死病史 • 与其他房性心律失常进行鉴别诊断 • 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检测和随访RR、QRS和QT间期的变 化
11
目 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房颤常见的体征和症状
原因 体征/症状
• 心律失常
• 心输出量减少
• 脉律不齐 • 心悸
• • • • 疲乏 运动能力下降 气促(呼吸困难) 乏力 (衰弱)
• 低血压
• 心肌缺血 • 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 头晕和昏厥 (晕厥)
• 胸痛 (心绞痛)
• 血栓栓塞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全身性栓塞
24
24
房颤的治疗:口服药物
上游治疗药物: • 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他汀类、皮质类固醇、omega-3多聚不 饱和脂肪酸等药物
心律/率控制药物:
• 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倍他乐克、胺碘酮等
口服抗凝药物: • 华法林等维生素K拮抗剂
• 达比加群等新型抗凝药
25
25
房颤的治疗:房颤复律
6
6
中国房颤患者人数高达420万,且日趋增加
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25 患者比例(%) 20
15
10 5 0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980至1992年,每年房颤患病数量从130万上升至310万。 1982至1993年,出院诊断房颤患者从30.6/1000上升至 59.5/1000。 7.65% 7.90% 8.65%
22
22
运动试验
通过平板或自行车运动试验: • 激发运动诱发的房颤 • 触发房性期前收缩 通过心电图(ECG)仪监测心脏节律 可用于: • 识别非心脏原因导致的气促,例如慢 性肺病 • 在使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AAD) 治疗之前排除心肌缺血 • 在使用AAD预防治疗之后,在心率一: • 室性心律不齐或心率变化 • 功能状态 • 房颤病程 • 患者个体因素
• 伴发疾病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Page RL et al. Circulation 1994;89:224–7
Somerville S et al. Br J Gen Pract 2000;50:727–9;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a
新发房颤
是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电转复
否
患者/医生选择 药物转复 结构性心脏病
伊布利特禁用于左室肥厚(≥ 1.4 cm) 的患者 b 维纳卡兰禁用于中重度心功能不全, 主动脉狭窄,急性冠脉综合症或低 血压患者 c 口袋药是指心房颤动患者在出现房颤 症状后,自行口服单剂量抗心律失常 药物,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 数和减少治疗费用的方案
14
14
目 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房颤患者诊断项目
所有患者 • 病史 • 体格检查 • 心电图(ECG) • 心电监测 • 胸部X线摄片 •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 • 血液学检查(包括甲状腺功 能) • 运动负荷检测 特殊患者*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
•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电生理检查 • 磁共振体层摄影术
Hanke T et al. Circulation 2009;120(11 Suppl):S177–84;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20
20
房颤的诊断
确诊有赖于检出典型的房颤心电图表现 其他有助于诊断的检查包括: • 经胸超声心动图 • 动态心电图 • 运动试验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胸部平片 • 血液学检查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13
13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房颤的临床表现特点
伴有或不伴明确的心脏疾病 • 可能并无症状或为阵发性发作
• 多达90% 的发病可能并无明显临床表现
首次诊断的房颤
均 有 可 能 是 无 症 状 性 房 颤
永久性 (被接受)
CV = 心脏复律 ESC guidelines: Camm J et al. Eur Heart J 2012;31:2369–429
阵发性 (通常 ≤48 hrs)
持续性 (>7 天或需要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