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阅读课教学设计

《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阅读课教学设计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阅读课教学设计
王红丽
内容简介: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文章选自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旨在引导少年认识社会、欣赏文艺和了解自然。

本书按照故事内容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两部分,将枯燥的艺术基本常识融化在平易的小故事中,讲述风趣,情味悠然。

《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丰子恺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

它用第一人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在他所撰的多种艺术读物中,该书别具一格,从中可看出他作为一位艺术教育家的良苦用心。

作为主人公的姐弟俩,在本书中自述了他们初习美术和音乐的情形,贯穿其中的则是美术和音乐的基本知识。

虽然书中的一些乐理、美术知识的表达与当今有些差异,但读者绝不会因此而减少对这本书的喜爱,因为其中蕴含的对艺术真知的追求和感悟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差异而褪色的。

老读者可借此书怀旧,新读者当能从这些旧事中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交流知识点等环节,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2.通过“知识竞答”环节,将重点知识从故事中提炼出来,对基本的知识进行巩固性掌握。

3.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在对精妙的、哲思性语言
的品读过程中,提升艺术修养。

4.通过延伸活动,进一步拓展对本书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作者在漫画、散文等领域的伟大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和美术吗?你对音乐知道多少?知道do re mi fa sol la sima吗?会唱多少歌曲?美术你知道三原色是什么吗?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大家看,你从封面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汇报。

这是一本故事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这是丰子恺的作品,我们以前学过丰子恺的《手指》、《白鹅》等。

封面上画有作者丰子恺和她的女儿。

这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3.你会有哪些疑问?学生汇报。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主要写些什么呢?为什么叫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呢?这少年是谁呢?
4.亲近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就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
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阅读的就是一个叫“逢春”的小姑娘和一个叫“如金”的小男孩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他们是姐弟俩。

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点,都和“音乐”或“美术”有关。

二、少年音乐故事
(一)乐理知识
让我们先来考考自己从故事中积累的乐理知识。

1.do,re,mi,fa,sol,la,si叫作长音阶,也叫大音阶,用长音阶作曲的乐曲,叫做长调乐曲。

la,si ,do,re,mi,fa,sol,叫作短音阶,也叫小音阶,用短音阶作曲的乐曲,叫做短调乐曲。

(正确)
2.在钢琴中,十二个键中只有c可以当作第一音do。

(答案:在钢琴中,十二个键都可以当作第一音“do”,所以音乐上共有十二个调子。


3.大凡吹运管中空气而发音的乐器,管愈长发音愈高,管愈短发音愈低。

(答案:管愈长发音愈低,管愈短发音愈高。


4.磨练声音的方法,根本的有三种,即呼吸练习、声区练习与发(二)实践运用
在故事中我们了解了那多么的乐理知识,现在要看看大家实际运用的能力了。

1.《晚餐的转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度”,就是从一个音
到另一个音所经过的字数。

例如从do到re,经过两个字,叫做二度;从do到mi,经过三个字,叫做三度。

”请从音乐书中找一段谱子,找一找,哪些是二度,哪些是三度。

2.《理法与情趣》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好几个音一同奏出,叫做“和弦”。

最常用的和弦,是由三个音同奏的,叫做“三和弦”。

三和弦有七种,音阶上的每一个音上都可造一个三和弦来。

”请写出几个音“佳”的三和弦。

3.《巷中的美音》一文中写道:古乐里的阶名,就是七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因为其中有两个仅加一变字,故又叫做“五音”。

请分别写出这五音相对应的阶名。

(三)心灵感悟
1.关于音乐,文中有很多论述,比如“音乐是精神的食粮。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你还能从文中找到相似的论述吗?
(四)佳句品读
品一品,并交流感想:
1.和暖的春风吹在我脸上,好像一片薄纱,使我感觉非常舒适。

——摘自《律中夹钟》
2.他张大嘴巴,把口琴一口含住,好比花猫拖鱼似的。

忽然繁弦急管之声从他的颔下滚滚地流出,一会儿弥漫堂前。

满堂人都听得出神。

——摘自《松柏凌霜竹耐寒》
三、少年美术故事
(一)了解美术知识
(1)让我们先来考考自己从故事中积累的美术知识,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2)远近法里有一个定规是什么?(同样大的东西,越远越小,同样长的距离,越远越短。


(3)一幅画,人物在中间是齐整的好看,在三分之一处是自然的好看,贴在边上就不好看了。

(4)一般来说,写生画比图案画更复杂,因为它没有一定的规则,而美恶显然不同。

(二)头脑风暴
1.作为漫画家的丰子恺,在这本书的《壁画》一文中对漫画《军缩会议》进行了分析,特别有意思,现在请你他来分析几幅漫画,看看能不能读懂。

2.在美术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这本书中也用相关的故事把它讲述出来了,现在就请你读一读以下几条描述,想想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一个流派。

(1)到了罗丹,开始废弃一切定规,完全依照实际的人体而雕塑。

所以雕出来的全同真的人体一样。

(答案:写实派)
(2)把过去现在未来的状态一齐描出。

譬如描一只正在跑的马,就描几十只脚;描一个正在弹琴的人,就描好几只手。

(答案:未来派)(3)描画不必描写外界的状态,应该描写我们看见一种状态时心目中所起的感想。

(答案:表现派)
(4)把物体的形状裂为种种几何形体,重新组织起来,使人看了不(三)实践运用
在故事中,我们了解了那多么的美术知识,现在要看大家实际运用的能力了。

1.《弟弟的新大衣》一文,等候开会前那一幕中对“各色人物”的描写很有意思,请模仿着写一写教室里同学的着装,也可以思考一下谁的着装最得体,为什么?
2.《初雪》一文中,有对家具装饰的“繁”与“简”的论述,你不防也到家具市场上去看一看,哪些是属于“繁琐”型的,哪些是属于“简约”型的,你更喜欢哪一种,还可以画一画哦。

3.《新同学》一文中例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脸孔”,对照图,照照镜子,找找你自己属于哪一种脸孔。

再看看你的同学们,分别属于哪一种脸孔。

四、延伸活动
1.演奏乐器
请孩子按照书中介绍的口琴吹奏法自己学习演奏口琴,并吹奏其中的几首曲子,然后请孩子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动手做一做
按照书中介绍的翡翠笛、山芋版画的制作过程让孩子亲自动手制作,并且发挥自己想象力进行再创造。

3.欣赏名家名作
搜集书中介绍的米勒的《初步》、《喂食》、霍贝玛的《并树道》等名
家的作品请孩子欣赏,并请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形式:
1. 小组交流读书笔记,共享精彩语句。

2. 学生读后感。

3.班级读书汇报交流。

4.演一演故事。

我的思考和建议:
1.本书为字数较多的儿童文学著作。

书中的部分内容涉及音乐的理法、音名、阶名等音乐知识,孩子没有基础的话读起来难以理解,可准备一些乐器图片或乐器实物,为孩子提供感官上的刺激,帮助孩子很好的理解。

2.本书的故事既有前后的连贯性,每个小故事又具有独立性,阅读时可以分章分时阅读,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每次阅读的内容多少。

3.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美感,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善于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欣赏美,如用木炭描水门汀上的竹叶影子,研究衣料上花纹的画法等等,平时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的元素。

4.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中,除了《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还有《小钞票历险记》《博士见鬼》《中学生小品》《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等,找来读一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