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峰《生产管理实务班》学习心得

健峰《生产管理实务班》学习心得

健峰《生产管理实务班》学习心得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及公司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

之前早就听说过健峰企管在培训界的地位,带着求知的渴望和领导的期望,我于5月3号启程去余姚,5月12号培训结束归来,尽管培训课程只有七天,学习安排得非常紧张,且学习量也很大,但我求知若渴的信念从来没有懈怠过,通过认真努力地领会教师讲的每一种管理的方法和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在此写些我的学习心得,望领导批评指正。

因学习内容较多,现从以下3个大方面分享:
一、健峰印象
踏进健峰大门,首先感受到的是健峰工作人员的殷切问候:“您好,您是来报到的吗?”“请稍坐”“我将帮您把信息传达给助教”……温馨、舒悦的气氛,让我有种宾至如归的感受。

使我一开始的紧张情绪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当助教微笑着将我迎进健峰学习区及生活区时,清爽的感觉扑面而来。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地面、嫩绿的草地、亭亭玉立的小树、健峰人一声声的问候、一遍遍“感恩的心”的歌声……让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健峰文化之美!
1.学校的5S
相信到过健峰的学员,都会对学校的5S和管理的细致所折服。

1)明显的标示
在学校到处都有非常明显的标示,大到平面图、指示牌、看板小到电灯开关的标识牌。

所以即使是新人到来,也能很快熟悉这里的一切。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视管理吧。

2)定置定位管理
虽然我们公司一直在推行6S管理,但单从“整顿”中的定置定位管理,与健
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健峰,每一个物品都有他的位置,不管是教室里的桌子、椅子、杯子还是宿舍里的毛巾、拖鞋、脸盆,都有明显的标线给予定位,给人感觉非常的完美。

3)素养
在校园里不管是遇到老师、客服还是后勤人员,他们都会主动的给你打招呼并保持微笑,新来的学员很快会被这种环境所感染,学会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同学。

虽然公司推行6S管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们的很多工作还是没有作细,归根溯源,应该还是对6S的精髓理解不透,常常认为6S就是打扫卫生、6S只要是够用就好了,不用做的太细、做6S只要现场漂亮就行……我认为做6S时考虑怎样优化流程,然后建立标准,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同时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2.细致的管理
到校的第一天,助教给学员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宣导,讲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课程安排到课桌用具摆放要求,从就餐秩序到用餐时的“公筷母匙”操作方法,从宿舍5S要求到宿舍评分标准,各项规定很细致,同时结合图片、表格进行表述,感觉7天学习中所有的发生的行为都做了规范和要求。

助教的宣导让我感触很深,想想我们作为基层管理人员,成天在抱怨现在员工不好管,现在的员工怎么不听话,我们又怎么不想想,我们对员工要求了多少?我觉得不是员工不听管理,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要求到位;七天的学习,不说100%的学员可以照着助教的要求去做,至少有90%的学员一直努力遵守着健峰各项规定,让这些在公司大小也是领导的学员们都能个个遵守,想想也许比管一般员工要难得多了,然却一个个都被二十来岁的小丫头助教折服,这是为什么?
在健峰的七天,让我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训练有素,什么叫做管理出效率,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内化。

他们随时随地都在传达健峰的理念,所以我们记住了健
后顺序合理的安排并督促其各有关部门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这包括生产线生产计划、原材料来料计划、材料发单情况报告、在库品及材料现状情况把握,模具、工装以及设备状况确认状态。

现在很多的企业没有科学的计划管理;只要有单生产、有料就做、没料就转线、没工夹刀治具停线、急生产的物料没有、不急要物料仓库堆积成山。

一个企业是杂乱无章的计划管理会毁掉一个企业,因为他是企业的运作核心。

3.生产计划与排程
在讲生产计划时老师引入了一个我认为很好的理念,那就是批量生产和批量管理。

此处的批量并非是按客户订单为单位形成的批量,而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受控而重新划分的批量。

一个合适的批量应该差不多是一个班的产量。

通过批量管理就能准确的掌握原材料投入之后生产的进度,在制品数量清晰、准确。

4.生产报表系统
生产报表系统应该是整个生产系统中的神经,生产报表的准确、及时、有效应该是其关键。

生产日报表应该是报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格应怎么设计、有谁来填、谁来审核、如何统计、如何汇总分析、如何推算验证……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进行策划,这样才能称之为报表系统,而不是报表。

以上看起来工作量很大,但是通过一些代码的使用并结合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应该能减轻80%的工作量。

三、关于管理
1.PDCA循环
我感觉健峰的每个老师都会讲PDCA,而且都认为PDCA是从事管理的法宝,不管讲哪一类的课程都会利用PDCA的理念,我想应该是他们多年实践工作经验
养成的习惯吧。

虽然之前很早就学过PDCA的知识,但这次通过老师的讲解,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①P(Plan)——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D(Do)——执行。

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C(Check)——检查。

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改正。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

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着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在团队中,如果我们不急着埋头就干,而是养成一个与同伴事先规划、分工、协调的习惯,那么,会避免很多内耗和无用功的发生,让我们看到PDCA的力量。

2.关于改善的理解
课程中吴富强老师提出了企业生产中“增值比率”的概念,并指出一般工厂只有不到10%的时间是从事增值活动,所以说企业中改善的空间很大。

改善的核心理念——改善必须能打破现状,先改变人的观念后才能改变人的做法、物的做法、设备的做法等,才能获得成果。

改善的基本精神:a.舍弃做法上的固有思维b.不可辩解,首先要否定现状c.
提出不能做的理由,不如去思考做的方法 d.多用脑改善,少花钱改善e.改善是无限的。

3.智库带给我的启发
“坐而言不如立而行”:就是我的心得写得再多、再好不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落实、验证,那也是空的。

管理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几天的培训不可能让我一下子成为管理能手,再好的老师也没有能力教我做到这一点。

不过经过培训对我最大的提高就是对我目前的工作有了更近一层的理解,如何去做,理论知识只能是指导思想,细节还需要自己去摸索、发掘和注意。

“态度比制度更重要”,制度只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去约束别人的行为,但是态度能够更人性化去感染别人,达到最终的目的。

有了这些的理论知识,让我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改善,我相信我的管理方法会越来越好,管理技能会越来越高。

短暂的七天学习,对我来说收获很多,这次七天培训的结业,不是结束,应该是一个学习的新起点,先要对本次学习的全部内容进行再次复习、消化,使本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到本部门内部的日常管理上,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并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

最后,非常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使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尽量将本次学习的成果体现到工作中,把公司产品的品质做得更好,生产效率提升更高,为公司增效,助企业繁荣,为自已和公司的明天开创一片新天地!
2012年5月2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