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法》在线作业题库(3)及满分答案1.第3题()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B.教学大纲C.教学设计D.语文课程标准答案:D标准答案:D2.第6题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A.即时性B.情景性C.复合性D.自主性答案:D标准答案:D3.第10题“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B.易经C.春秋答案:A标准答案:A4.第15题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
A.游戏识字法B.象形会意识字法C.情景识字法D.词串识字法答案:A标准答案:A5.第16题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A.宽松B.和谐C.自主D.指导答案:C标准答案:C6.第1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__________,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___________。
基础,关键。
(顺序不能颠倒)标准答案:基础,关键。
(顺序不能颠倒)7.第8题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答案:前期经验标准答案:前期经验8.第11题标准是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答案:评价标准答案:评价9.第12题_______ 与______的矛盾是我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尽快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尽早读写”。
答案:识字,读写标准答案:识字,读写10.第14题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即寓识字于_________之中,通过定量的有师指导,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2500个常用汉字。
答案:读写标准答案:读写11.第7题情景识字法答案: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标准答案: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题目分数:8.012.第9题语文素养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标准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题目分数:9.013.第17题阅读教学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标准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题目分数:8.014.第2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
答案: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标准答案: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15.第4题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
答案:错,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标准答案:错,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16.第5题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答案:对标准答案:对17.第13题成就水平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水平的简略描述。
答案:对1.第5题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B.语法C.标点D.运用规则答案:D标准答案:D2.第6题()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B.日记C.叙事D.讲故事答案:A标准答案:A3.第7题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B.阅读C.写作D.独白答案:B标准答案:B4.第13题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的价值。
A.科学实用B.人文教育C.文学D.艺术答案:B标准答案:B5.第14题口语交际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B.情景性C.自主性D. 复杂性答案:B标准答案:B6.第3题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语文素养标准答案:语文素养7.第4题培根说:“读史使人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答案:明智,智慧。
(顺序不可颠倒)标准答案:明智,智慧。
(顺序不可颠倒)8.第11题《语文课程标准》不再袭用“听话、说话”的提法,而将其改为。
答案:口语交际标准答案:口语交际9.第12题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学生、。
答案:教师文本标准答案:教师文本10.第17题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即寓识字于_________之中,通过定量的有师指导,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2500个常用汉字。
答案:读写标准答案:读写11.第8题分散识字答案: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标准答案: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题目分数:8.012.第15题合作学习答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标准答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题目分数:9.013.第16题集中识字答案:集中识字是与分散识字相对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在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识字时暂时脱离课文,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常用字。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先识字,后读书”。
标准答案:集中识字是与分散识字相对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在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识字时暂时脱离课文,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常用字。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先识字,后读书”。
题目分数:8.014.第1题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
答案:错,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即它涉及到意义、语调、情感、修养等等。
标准答案:错,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即它涉及到意义、语调、情感、修养等等。
15.第2题中国的学校大概产生于夏代,那时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答案:对标准答案:对16.第9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
答案: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标准答案: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
17.第10题成就水平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水平的简略描述。
答案:对1.第5题()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B.教学大纲C.教学设计D.语文课程标准答案:D标准答案:D2.第6题()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三字经B.大学C.论语D.学记答案:D标准答案:D3.第7题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
A.分散识字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D.象形会意识字法答案:D标准答案:D4.第14题“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经B.易经C.春秋D.论语答案:A标准答案:A5.第15题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
A.拼写B.语法C.标点D.运用规则答案:D标准答案:D6.第1题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_________主文、丰子恺插画。
答案:叶圣陶标准答案:叶圣陶7.第2题()是检验对内容标准的达成度。
答案:评价标准答案:评价8.第9题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即寓识字于_________之中,通过定量的有师指导,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2500个常用汉字。
答案:读写标准答案:读写9.第10题本身既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
答案:口语标准答案:口语10.第11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工具性;人文性标准答案:工具性;人文性11.第8题阅读教学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标准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题目分数:9.012.第16题写作答案: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标准答案: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题目分数:9.013.第17题语文课程标准答案: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又是对优秀的承诺,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项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
标准答案: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又是对优秀的承诺,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项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
题目分数:10.014.第3题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答案:对标准答案:对15.第4题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答案:错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准答案:错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6.第12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答案:错“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
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
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素养是一种达到一定水平、且更具有内隐性、既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的心理特征,而能力有强有弱,且主要具有功利性。
标准答案:错“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
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