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匹出色的马妙析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
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
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课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
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
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其中的谈话场景学生已能入境地感受,而妹妹遇到的问题则是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的,爸爸的解决方法让妹妹在自己的想象中骑上一匹马,从而忘却了疲劳,也会让学生在妹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教学建议通过质疑“一匹出色的马”是什么,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课文。
再通过朗读,引导他们想象作者笔下春天景色的美丽;通过妹妹前后的变化,感悟孩子的童心世界,体会正确的关爱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放手让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自主识字。
2.通过反复朗读,积累词句,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感悟儿童的童心世界。
2.明白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1.自主识字,正确书写生字,积累词句。
2.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感悟儿童的童心世界。
难点明白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一读陈伯吹的作品,彩笔。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
2.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重点难点重点会认15个生字。
难点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猜谜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谜语。
坐也是立,立也是立,行也是立,卧也是立。
(打一动物)2.同学们猜一猜。
(马)3.相机板书:一匹出色的马。
4.指导朗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四、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边读边圈出生字。
(2)为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的生字“泛、纹、软、毯、恋”,后鼻音的生字“葱”,翘舌音的生字“软、舍、株、拾”。
(2)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
(4)朗读词语。
出示:郊外碧绿波纹柔软葱绿景色异常恋恋不舍①自由读一读。
②同桌互相读一读。
③相互讨论哪些词语不理解。
④教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词语予以点拨。
3.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朗读。
五、呈现句子,想象画面1.出示句子。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范读句子。
(3)朗读指导。
(这两句都是描写景物的,一边读一边想,想象自己来到了小河边,来到了田野里,读时语调要轻轻柔柔的。
)2.想象画面。
(1)分组绘画。
用彩笔画出这两个句子呈现的画面。
(2)师生一起欣赏绘画作品。
六、梳理板书一匹出色的马郊外碧绿波纹柔软葱绿景色异常恋恋不舍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的变化,明白妹妹产生变化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妹妹的变化,明白妹妹产生变化的原因。
三、复习字词,回顾内容1.出示生字和词语,“开火车”朗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上前面出示的词语。
四、品读词句,感悟内涵1.轻声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你有过和家人一起出去玩的经历吗?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吗?试一试吧。
(2)学生自由发言。
(3)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2.学习第4~7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问题:妹妹走累了,向妈妈和爸爸求助,妈妈和爸爸是怎么做的?(妈妈拒绝了,爸爸找了一根枝条,让妹妹骑着它回家。
)(3)出示句子: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①“马”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表示不是真的马,而是想象中的马。
)②“蹦蹦跳跳”可以看出妹妹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很高兴)③你能想象此时妹妹拿着枝条,心里是怎么想的吗?(妹妹会想:太好了,这是一匹马呀,我骑上了马,跑得多快呀,马儿,马儿,快跑起来吧。
)(4)出示句子: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想一想,为什么妹妹比我们还先回来?3.出示课后习题的第二题中的两个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
(1)读一读句子。
(2)想一想妹妹的变化。
(起初:觉得累,不想走。
后来:高兴地奔向前去。
)(3)小组合作探究:妹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呢?(4)全班交流。
(起初,妹妹因为累而求妈妈抱她。
后来,在爸爸适时的引导下,妹妹的童心被激发出来了,变得高兴起来。
)五、指导书写1.出示会写字。
2.教师范写“像、恋、匹”三个字,学生观察。
3.学生练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同桌互比,比一比谁写得规范、漂亮。
5.学生自己书写其余的6个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六、梳理板书一匹出色的马七、教学感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
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同时,我在课堂上还注重了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7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想象和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
[教学重点]1.识记字词,朗读课文,体会妹妹的变化。
2.理解课题“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板书7 一匹出色的马妹妹求抱抱 高兴《一匹出色的马》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
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
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课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
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
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优点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
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同时,我在课堂上还注重了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骑一匹出色的马又长又细的柳条不足之处:读文较多,写字时间不够。
改进措施:设计随文识字,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加快上课的节奏。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反思《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极富童真童趣的故事,在备课时我多次研读文本并以孩童视角去赏析文字。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教学中我充分备课,备自己、备学情,充分地解读文本,争取在文本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点。
2.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春天傍晚的美景,并且借助课文插图的美景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心生幸福而愉悦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本节课的不足:1.教态过于严肃,缺少微笑。
2.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在自主读文环节行为涣散,多数同学在说话,没有阅读。
3.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状态的调整。
4.小组合作学习有待引导和加强。
5.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教师说的多学生反而听得少。
改进措施:1.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和状态,及时调整坐姿。
2.加强教师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读书、学习。
3.课堂教学中试着编制一些口令,从而让学生规范有序地去学习,明确下一环节我该怎么做、做什么。
4.重点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会学习、会合作,让语文课去繁就简。
5.精炼课堂用语,精心备课,研究自己的课堂,唤醒沉睡在孩子心中多年的语文之春。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反思《一匹出色的马》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
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文中写景与叙事交融,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文字中想象画面为将来将画面写成文字打下基础。
本文故事性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聚焦学段任务,明晰单元设计意图,突出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本篇课文的独特作用及学生认知的特点,即:低学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词句,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围绕教学目标,本课我的讲课思路一直是“边读边想象”,朗读、练习都以此为基准。
反思在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课件背景应以课文插图为背景,不能太花哨;2、抓课后题,融入教学中,不要串讲内容,而要训练技能,加入本单元课标要求,抄写文中带有教的生字的句子;3、指导朗读,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重音,如在讲妹妹和妈妈怎么说的,提示这节课学什么,想象着这个句子的画面,来读出不同的读法,用妈妈的表情训练想象和朗读,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内容;4、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结合句子中的事物与生活体验,有助于内容的理解,要教对、教精、教细,说句子对你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