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播音主持练气发声

播音主持练气发声

播音主持练气发声声音的弹性如何训练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型是以一种声音要素变化为主。

所谓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并不否认其他声音变化也混杂其中,只不过其他声音变化不那么明显。

这种类型的声音弹性变化较为简单,容易体会和学习,是学习声音弹性的基础。

(一)高与低这一声音变化主要表现为声音的音高变化。

它与各种感情色彩变化相关联。

有兴趣的声音常常表现出高低变化,使表达更为生动;缺乏兴趣的声音则缺少高低变化,显得十分单调。

一般来说,向积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激动、紧张、喜悦,声音呈升高趋势;向消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安静、放松,悲伤,声音倾向低沉。

在练习高与低的声音变化时,可有意识地利用一些不同含义的句段来设计高低变化。

例如:1、有层次的高低变化(高)床头明月光,(次高)疑是地上霜。

(次低)举头望明月,(低)低头思故乡。

(低)它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高)越飞越高,(更高)越飞越高。

2、明显对比的高低变化(高)对面是高耸入云的大山,(低)脚下是波涛汹涌的急流。

(高)孩子们有的再跑,(低)有的在跳,(高)有的坐在那里发呆。

(二)强与弱强与弱主要表现为气流和发音强度的变化。

即音量大小的变化。

紧定、有力或激昂等感情色彩常表现出较强音量;而软弱,无力或消沉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较弱的音量。

与高低变化相同,在声音的强弱变化中也体现着一些其他声音要素的变化,例如强往往与高音和明亮音色相联系,而若弱往往与较低和较暗音色相联系。

广播中过于强烈的强弱对比影响收听效果。

但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段,适度的强弱对比仍是必不可少的。

强弱变化可用词或句子强弱对比进行练习。

(1)他的心怦怦地跳着。

("怦怦"的声音较强)(2)(弱)他暗自下定居心;(强)我绝不能那样做!(三)实与虚表现为声音音色的明暗变化,它是由声门开闭状态不同造成的。

实声声音响亮扎实,常用于表达严肃、激动、紧张或兴奋地感情色彩。

虚声混有呼气声,声音柔和,常与亲切、轻松地感情色彩相连。

播音中在表现喊叫时为避免过强音量,带用虚声的神似手法来表达。

对于一般的讲述,适当的虚实音色变化会使表达更为生动。

(四)快与慢指发音的速度变化。

发音的速度变化可形成声音节奏。

节奏之中常包含多种声音要素的变化,如强弱、高低。

但速度变化引起的节奏最易感觉。

发音缓慢给人松弛、平和之感,发音速度快则使人感到匆忙、紧张。

两者对比变化可形成感情色彩的变化。

(五)松与紧在发音中,吐字力度也可形成对比变化。

松散的发音使人有随便之感,吐字的工整使人感到正式和严肃。

吐字力度的变化常常伴随音量和音长的变化。

吐字工整,力度较强往往音量稍大,发音的持续时间较长。

从整体上看,播音吐字比口语吐字力度要强,但节目类型不同,吐字规整程度也不一样,新闻类节目吐字较规整,较为轻松地节目吐字略松些。

不管哪一类节目,表达中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吐字松与紧的变化,吐字方式并非单一不变。

第一篇播音基础第一章播音概述播音,从广义上讲,指的是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它含各种声音、音响、音乐、语言、文字、图像等的传播)我们所说的播音,不是广义上的播音,而是指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是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是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播音涉及新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人民广播半个多世纪的播音创作实践以及经验和总结的理论的探索,为中国播音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40年12月30日第一次播音。

从陕北高原的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标志着中国广播的诞生,标志着人民广播播音的开始。

按照当时国际有关规定,X为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NCR为NEW CHINA RADIO,即为新中华广播电台。

第一位广播播音员叫徐瑞璋(麦风)1949年12月5号,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后来改为中央电视台。

第一位女播音员是沈力,男播音员是赵忠祥。

第二章播音创作的构成与分类构成:播音创作活动,至少直接集语言、新闻、艺术于一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活动过程包括: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

分类一、从传播媒介划分:广播播音、电视播音二、从创作文体划分:广播播音分为:新闻、通讯、评论播音、对话播音、文艺播音、知识性、服务性稿件的播音,主持类节目的播音等;电视播音分为:口播、配音和主持及采访播音。

三、从创作过程划分:创作的准备和表达两个阶段。

四、从创作要素划分:创作主体、创作素材和受众。

五、从传播方式划分:录播、直播六、从对语言的组织转化上:分为有稿和无稿播音七、从语言表达样式上:分为有声语言表达和副语言的体现。

副语言:化妆和着装等。

第三章播音创作的手段、方法和原则播音创作的手段:是播音员运用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体态语和形象)广播的手段是声音,电视的除了声音以外还有副语言,但也大多是半身图像,体态语不能充分展示。

播音创作的方法:还原法、转化法、表达法播音创作的原则:创造性原则。

坚持这个原则可以将事情准确及时并高效地传播给广大民众。

体现“理解稿件――具体感受――行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

同时还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及各个环节的协同性。

第四章播音风格的含义、特征和构成要素风格的定义:就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

从广义上讲包括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阶级风格、节目和稿件的风格及播音员的风格。

这里所说的着重指播音员的风格。

风格的特征:附着性、可感性、独特性、一贯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风格的构成要素:感受和表达(表达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第五章播音风格的成因客观原因――时代、民族、阶级、地域及节目稿件。

主管原因――性格特征、生活实践、审美追求和业务条件。

第六章播音员的素质与修养首先,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较强的政策观念。

在政治思想上,播音员主持人要与党和政府始终保持一致。

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播音中态度感情的倾向要以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取舍的主张为依据。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和感情。

第二,要有较深厚的知识修养和较广博的知识储备。

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稿件、节目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就很难胜任工作。

第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和较强的能力素质,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基本功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我们讲播音员的业务基本功除政治思想以外,不外三个方面。

一个是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和正确的用气发声基本功;第二个方面是语言表达基本功;第三个方面,是驾御各种文体和表达的基本功。

现在看来,仅这三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标准的普通话语音的发音;二、较强的而且是规范的吐字发声能力;三、较强的文字语言感受能力,和较强的和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四、能够自由驾御各种体裁稿件播音主持的能力;五、一定的或较强的采编能力或写作能力;六、一定的表演能力。

这些业务基本功和能力素质,概括起来就是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以上这六个方面都属于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的素质和范畴。

第四,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已故的齐越教授生前曾说过;“话筒就像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灵魂。

”声如其人,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平时加强学习修养,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因为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是在表达作者、节目和编者和意图,同时也是在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优秀的播音创作必然是这二者完美的结合体现,这从许多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身上可以得到证实。

第二篇播音发声技巧与艺术第一章播音发声基础总要求:气畅、字清、声美、多变播音员播音的综合感觉:声音象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播音怎样获得综合感觉:气息下沉,头部放松,不僵不急,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播音对吐字的要求: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第二章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

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

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

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

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

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

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

图中的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

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

图中的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

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第三章气息控制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要领,首先要掌握呼吸的基本状态。

这种基本状态的吸气和呼气要领分别如下:吸气要领:吸气要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

这是一种深吸气。

而在生活中只有将人体内余气全部吐出后才能有吸气的需求。

在体会吸气要领时,应先将体内余气用叹气法全部呼出,再自然吸气,此时才容易体会到将气吸到肺底、两助打开的感觉,否则易成为胸式呼吸。

在自被吸气的过程中,腹肌的配合是不明显的(尤其是女性)。

在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中,吸气时我们要求除隔肌、肋间外肌等吸气肌肉群紧张工作外,腹肌、肋间内肌等呼气肌要从自然吸气时的松弛、休息状态。

进入“准备工作”的预备状态,即“腹壁站定”状态。

在吸气时,腹肌有意识地向中医经络的“气海”至“关元”穴集中,使腹肌与隔肌进人弱抗拮状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吸气时腹肌的紧张度不可过强,过强的腹肌收缩会阻碍隔肌下降而影响胸腔上下径的扩大,进而影响吸气量的增加。

当吸气进行到比自然状态呼吸稍多又不至于失去控制能力时(初练者吸气至五、六成满即可,不必贪多),即可转入呼气阶段。

在训练时。

,吸气及呼气之间的屏气时间要尽量短而流畅,忌人为地扼喉。

若吸气过满,超出了呼吸肌的抗拮控制能力,喉头声带会自动地屏气、扼喉,这不利于控制气流正常发声。

呼气的要领:第一步要掌握呼气的稳劲状态,其中应以快吸慢呼为训练重点;第二步是锻炼呼气的持久力,一般要求一口气呼气发声可持续30秒-40秒;第三步训练呼气与发声“挂钩”,掌握发声时呼气的调节方法。

纵观呼吸控制基本状态的训练过程,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呼吸、说话用声都是下意识“自动化”的,而日常的呼吸控制能力,不能满足广播电视艺术语言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