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合約賣方:買方:茲就買方向賣方購買各項產品事宜,雙方同意遵守以下載明之條款規定。
第一條、標的物1賣方同意於本合約有效期間內,依本合約及買方訂單所載各項條款承製或交付各種產品予買方。
2產品須滿足產品品質規範要求。
第二條、付款辦法付款條件本產品依買方驗收標準驗收合格後,賣方同意依買方之付款流程,支付訂單上所載之貨款予賣方。
第三條、採購內容及交貨規範1. 買方得以電子化或手工形式之訂單向賣方洽購產品,訂單應載明各項產品之名稱、規格、數量、價格、交付日期、交付地點等。
賣方接收買方正式訂單後,須確認交期並將訂單簽名回傳給買方,以茲証明。
2. 如賣方確認其不能或可能不能在議定好的交貨日交付產品,賣方須載明延誤原因並連同預計交貨日,立即通知買方,此預計日經買方同意後始有效。
買方對於預計日的同意與否有絕對權利,並也有權為接受預計日加上其他條款,如把海陸運輸改為航空運輸。
若買方拒絕接受預計日,買方有權取消部分或全部合約並無須向賣方負責。
如未經買方同意而延期交貨時,因此其間,若造成買方的損失(買方產線停工,延遲買方交貨於客戶等),買方得將損失轉嫁給賣方。
3. 買方可以在賣方接受訂單之前,修改或終止全部或部分訂單,或於預定交貨日前三天,書面通知賣方取消已經接受的訂單或重新規劃原來的預定交貨日,並無須對賣方承擔任何責任。
4. 賣方如有任何異議,須在一日內以書面提出變更異議,經買方書面同意後始有效,否則视為同意買方之訂購。
且賣方不得拒絕接受訂單,除非訂單不合本合約條款。
5. 買方須向賣方提供每月產品需求表並隨時更新。
產品需求表僅為了計劃目的而提供,除了買方已確認交付的需求外,並不代表買方購買產品的任何承諾。
買方不須對賣方承擔基於產品需求表採取的任何行動責任。
6. 雙方需互相理解為要求賣方達到買方對產品的品質要求規範,每個產品從訂購到交貨的前置時間為天(雙方可不時進行書面調整),買方訂單將明列此前置時間。
如買方要求之時間比前置時間短,賣方須盡最大努力遵守該要求時間交貨。
7. 賣方應保証其交付之產品為全新製品,其品質需符合買方所提供或認可之圖面、規格之要求。
雙方約定須有備用零件時,應與原裝零件相同。
8. 產品之包裝,如雙方未約定,應照買方習慣之包裝方式交貨。
9. 雙方約定在買方指定地點交貨、驗收,以賣方依約定將產品交付買方指定地點之日認定為實際交貨日期,並經買方驗收合格後,視為完成交貨。
10.採購產品之危險負擔,自賣方依約定期限運交至買方指定地點,並經買方人員驗收完畢,出給收據交買方收執時起,移轉於買方。
採購產品之所有權,於收受產品時起,移轉為買方所有。
11.當賣方允諾買方確認交期後,若非可歸責於買方或不可抗力之因素,賣方在合理應變期間內,未能如期交貨,而造成買方之損失,賣方應負完全賠償責任.12.各分批交貨日期及訂購數量,由賣方確認同意在雙方互信協議下約定。
第四條、價格保證1買賣雙方同意將隨時按照市場改變商談價格和其他條款,包含價格的起伏和任一方認為與履行本合約有關之任何事項。
而賣方同意用最大努力提高效率和降低費用,並將利益移轉給買方,以達與具有競爭性產品相比時的優越性。
2賣方須向買方提供產品之最優惠價格。
該價格的優惠,不得低於目前和將來賣方給予其他客戶的優惠。
買方得自動享有賣方向第三方提供的任何較低價格,且賣方必須主動向買方通知。
第五條、檢驗及驗收1. 依雙方約定之產品規範中,如訂明化學成份或物理性能須作檢驗,由買方依規定抽樣檢驗,需要時買方有權要求賣方提出相關檢驗證明。
2. 雙方約定按合格樣品交貨者,由買方驗收人員依據該樣品進行驗收。
3. 雙方約定在賣方工廠利用其設備檢驗者,於買方派員檢驗時,賣方應免費提供所需一切檢驗設備、器材、工具及人員等,並給予買方檢驗人員協助及方便。
4. 買方依約定辦理驗收或中間檢查抽取之試樣,概由賣方負責提供,如因檢驗需要做破壞性試驗或因檢驗過程造成產品破損時,賣方應免費如數補足交貨。
5. 經檢驗不合格(用)之產品部分,賣方得依買方之要(需)求進行處理,若需買方特採收貨,則賣方需負擔特採後造成買方之人工費用、相關材料成本及出貨責任風險。
因此其間,若造成買方損失(買方產線停工,延遲買方交貨於客戶等),買方得轉嫁給賣方。
6. 買方之進料檢驗,是為保護買方,對賣方提供之貨品,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
賣方對於所提供之貨品,於日後上線使用時或經製造過程出貨後.賣方不得藉此用於免除賣方之產品品質責任。
第六條、產品壽命終止(EOL)1EOL的決定,應提前兩週通知賣方,以減少賣方的風險和費用。
賣方於接到通知後,應按週向買方會報存貨數量減少的進展狀況,及任何材料、部品或組件的存貨價值。
2買方書面授權賣方購買之材料、部品或組件,應由買方獨自承擔風險和費用。
除此之外,在規定以外之有關賣方存貨的任何其他費用,買方明確聲明免責,且賣方同意此免責聲明。
第七條、環保要求1賣方應遵守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之規定,包括ROHS、WEEE、污染防治、廢棄物處理及其它攸關環境保護之法規或法令。
賣方應依照買方之要求,出示其關於環境保護之相關証明文件。
2如物料涉及環保爭議,或經相關單位提報違反環保法令者,賣方應依買方之要求協助處理該爭議,如因此買方有損害或支出費用(罸鍰、律師費等),賣方應負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模具/治具之保管1買方於必要時,得將生產所需之治工具、模具等交付賣方保管。
2賣方同意妥善保管買方提供之治具、模具等,並建立保管清單及訂定定期保養計劃。
3買方交付賣方保管之模具、治具等,若有調整/修理之必要,應事先取得買方同意,並不得影響買方的產品需求時程。
第九條、材料零件或版本更改賣方欲進行原提供貨品之設計變更,原物料變更,重要的製造條件或更換製造廠地時,需經買方書面同意後得進行之。
否則因此造成之所有問題,賣方需負完全責任。
第十條、保固責任範圍1. 賣方交付之產品、零件須符合附件產品品質規範,且在設計、材料和工藝上沒有任何缺陷,並保證至少個月之售後服務及保固。
2. 於保固期限內發生任何不良或瑕疵,買方以書面、郵件或電話通知賣方,賣方得保證於通知後五日內無條件維修或立即更換新品完成(特殊需進口零件除外),維修或更換之新品其保證期限自交付買方日起算。
3. 賣方所提供之產品,於日後於買方生產作業時,發現貨品有瑕疵或無法使用時,賣方同意該貨品之保固啟始日期為事件發生日。
4. 在合約有效期限內及合約終止後,無論產品是否超逾保固期限,如本產品有致失火、冒煙或其他足以影響安全或產品可靠度之瑕疵時,賣方應依買方指示立刻解釋瑕疵原因及其費用採取必要補救或防止措施。
賣方應補償買方任何因此所遭受到的所有損害及損失,包括但不限於修理、替換、產品召回、其他服務或客戶索賠等費用。
第十一條、違約處理要點因賣方之違約行為致買方受有損害之部分,除依下列之標準進行損害賠償,且賣方應賠償買方及買方顧客實際所生之一切損害,包含商譽之損失。
買方得將前該損害賠償自應支付賣方之款項中逕予扣除:一、逾期交貨罰款:1. 賣方逾期交貨時每逾一日,按逾期部分貨款金額收取百分之三違約金,或以買方因本事件遭第三人主張違約損害賠償之日損賠額計算,二者取較高者為據。
2. 賣方遲延交貨逾日時,買方除前項規定之權利外,並保留取消訂單或解除本合約之權利,買方因此所受之損害及所失之利益(如買方客戶索賠、生產線停產損失、緊急運送費用)得請求賣方全數賠償之。
3. 具有附件之採購案,交貨日期應以附件之交貨日為準,附件交貨逾期時,依約列有單價者其逾期罰款按本項第1款辦理,未列單價者由買方核算其價值後按本項第1款規定計罰。
二、違約金之扣收方式:1. 前述一、二情事,其違約金損害賠償部分由應付貨款內逕自扣抵。
2. 延續性瑕疵(EPIDEMIC FAILURE):如果產品不良率連續二個月超過所訂定之不良率,其產品視為有延續性瑕疵,買方有權利要求賣方於期限內自費迅速更換無瑕疵產品或逕行解除契約,並依本合約違約條款處理。
3. 不可抗力:賣方於約定交貨期限內,如發生不可抗拒之天災人禍(如地震、颱風、罷工等),但不包括賣方之勞資爭議,致不能履行合約時,應於事故發生後十日內提出書面申請,詳述原因並檢具所在地主管官署(國外由駐外使領館或當地商會等)發給之證明文件,經買方同意後展期交貨,並免計逾期罰款,或由買方無條件解約。
三、其他違約情形,買方得依實際發生費用索賠。
第十二絛、智慧財產權保護賣方保證其出售予買方之貨品絕無侵害第三者之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等權利,並提供關連性零組件專利號碼,嗣後有第三者主張購方因進口、廣告、行銷、銷售或使用賣方提供之產品有侵害前述智慧財產權情事,經買方通知賣方後,賣方須協助辯護澄清,支付買方因進行答辯而發生之所有相關費用(包括合理的律師費用、法律意見書費用、和解金及判決或仲裁判定之金額),並且自費進行技術分析鑑定,製作技術分析對照表提供予買方。
第十三條、合約期限及終止1本合約於簽訂後生效,有效期限為月。
買賣雙方於生效後,若因有其他因素,需變更合約內容,以符合實際需要,買賣雙方得提出,經買賣雙方重新磋議後,重新簽定。
買方因商務考量得於欲終止本合約七日前通知賣方終止本合約,本合約於七日期滿後自動失效。
2本合約之終止係起因於可歸責於賣方之事由所致者,賣方應賠償買方一切營業上之損害,包括但不限於預期利潤、已支付之費用、投資等損失。
任一方違反本合約規定,經他方以書面通知改善,逾三十日仍未改善時,他方得通知終止本合約。
3任一方有破產、重整、解散、停止營業或遭金融機構拒絕往來之情形時,自聲請該程序(破產、重整、解散、停止營業)之日起,或被宣布拒絕往來之日起,本合約當然終止。
4本合約終止後,本合約第十條「保固責任範圍」、第十一條「違約處理要點」、第十二條「智慧財產權保護」、及本條之各項規定應繼續有效。
第十四條、保密條款1賣方對因本合約而持有或知悉買方之技術及商業上之資訊,無論在國內及國外均應善盡保密責任。
非經買方同意,賣方不得交付、轉讓或以其他非法方式,將前述資料揭露予供第三人。
但此等業務上機密已屬公開之事實或第三人早已知悉或非賣方因素而揭露者,不在此限,買方因本合約而持有賣方之機密資料者亦同。
2合同雙方應約束因業務持有或知悉他方機密資料之員工,與其簽訂保密合同,並明確告知應負保密之義務,無論該員工是否離職或調任,均應遵守保密義務。
如有違反,視同所屬雇用之一方違約,應與員工負連帶責任。
3本條保密約定之效力持續至本合同終止或解除後五年。
第十五條、廉潔條款賣方不得以任何形式餽贈、招待、賄賂與誘惑買方人員,此不被允許的行為,一經買方查實,賣方須無條件承擔買方要求之罰款金額,且買方有權將賣方自供應商名錄中除名。
賣方如發現買方人員有此現象或要求,應即刻告知買方以盡到供應商之義務與維護供應商自身之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