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教育论文
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
刘子纯
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
在中职学校里面,很容易听到这样的叹患声:老师抱怨学生难教, 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懒惰成群,不思进取,抱怨现在的学习没有目标,老师所教的与他们所想要学的相差甚远。
在教学过程中■主导方与主体方都感受不到成就感.导致了老师上课越来越没有激情,学生听课也越来越没有兴趣。
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中职教育教学首要攻破的重点与难点。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的学生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去指责他们,而是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努力地去找对策,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感想:
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课堂
俗话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老师, 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传统的_言堂教学方法, 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的课堂现状.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反映敏捷,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课堂更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所以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利用直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创设适应学生特点.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当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
"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莫情实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和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陶:台情操。
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缺乏真诚的关爰,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
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看一定偏见,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比较渺茫,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同时,中职生邇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甚多, 容易有焦虑、不安、气愤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阻碍他们努力学习。
而相反,成功感却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增加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所以,在中职学校,老师第一步必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适当的目标与任务,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切勿求全责备,以榜样示范鼓励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同时教师要树
立多元评价观,多角度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全能发展, 在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兴趣、特长、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人际关系等等。
这样, 既能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失败后带来的痛苦,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另一种成功,让学生在理解、信任与赏识中主动学习,感受知识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确立目标,挖掘内在潜能
中职生是一个删的学生群体,他们因多种原因没能升入普通高中学习,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其内心世界是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
很多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奋斗目标,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走何路,心灰意懒, 慢慢地就无聊度日,空度青春。
同时,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和社会阅历少等特点, 在学习方向、发展目标等方面容易发生偏差。
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
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以是在一个时间段把某一门成绩提高;可以是在中职生涯里面努力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可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班里或学校的学生干部。
教师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内在的动力,引导学生确立目标.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当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时,就会激发起心中内在的动力,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重视过程管理,正确面对挫折
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更加注重技能技巧的学习,这与普通学校培养的方向与目的有很大不同冲职学生由于中考成绩较差而选择了中职学校就读.他们来到中职学校读书后,意味看基本上都是从零学起。
他们有学好的动机但却没有持久的耐性,往往不能正确地面对学习上的挫折■内心对学习存有恐惧,甚至当自己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时干脆放弃慣地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消失了。
所以作为教师,平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正视挫折■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困难与挫折,逐渐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耐挫折能力.以良好.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总之,学习积极性是影响中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逬与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掌握好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用我们的真诚和爰心催开学生心中的希望之花,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