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自主获取知识的初步感知,也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
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且大致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重难点。
在教授新课前,我会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有目的的看书。
当老师讲新课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听讲。
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缩短老师的讲解时间,减轻课堂负担,为丰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同时可以查漏步缺,弥补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习了新的内容后,如果学生能自觉地复习,从记忆规律方面来说,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从知识巩固来说,学生及时地复习能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学生对其他新知识的掌握。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古人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可见,老师在新课前适当复习旧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课后复习也很重要的,它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知识的过程。
因此,每上完一堂课我都得要求学生及时地将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对刚学的知识印象才会深刻。
及时且适当的复习,有助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易遗忘,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
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喜爱,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部分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作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的毅力。
而那些漫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是很被动,学习不专心,对待学习任务敷衍了事,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情景,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自主运用进行问答,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通过聆听讲座,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领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并且使他们摆脱了依赖课本、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了知识,获得了乐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其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