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
纪录片《幼儿园》拍摄的是一群儿童在幼儿园里的成长过程,影片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有选择性的创作。

在长达2年的拍摄时间里,导演张以庆累积了大量的素材,这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资源,让他可以在选择和取舍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游刃有余。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纪录片中,少了老师、家长的身影,少了上课和教育的画面,多的是孩子们嬉闹、可表述他们真实情感的画面。

一、拍摄角度具有选择性
按照常理,我们想象中的幼儿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上课识字、画画、唱歌,做游戏等等有老师组织的活动,而在张以庆的纪录片《幼儿园》里老师则是衬托红花的绿叶,基本就是镜头边缘的人物,小孩子才是主角,而且片中出现的上课部分要么是为小孩间打架做现场,要么是为小孩各种各样的动作和神情做衬托。

除打架和表情之外片中大量表现的细节还有吃饭、睡觉、穿衣系鞋带、理发、洗澡、摞凳子、等待以及孩子们之间的“聊天”内容等等,有时画面还会出现定格,刻意表现小孩子在某一时刻的神情。

这些虽然不是幼儿园生活的“常规”内容,但这些内容却能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园小朋友最最真实最最自然的一面,从这些内容中我们更多看到的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小孩子幸福、快乐、无知,而是成人们并不关注的孩子的烦恼、焦虑、茫然、无助还有对大千世界的认识。

二:情节设置具有启示性
导演采用连续拍摄的方式记录了孩子们一年多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中间还穿插了大量的访谈。

通过对这些典型人物的长期拍摄以及访谈突,出人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情节设置具有启示性。

例如片中对白玉兰的“描写”。

最开始,她不听老师指挥,表现很个性。

人物刚开场的镜头语言是她站在桌子上,跟老师对抗。

“可是后来她的镜头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了,其实是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教育过程中给磨掉了”张
以庆说。

片中对几位小朋友的访谈部分包括给一个小“高才生”出算术题,让参加过四个特长班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本领,还问道小朋友什么是爱,9•11以及足球等大人们常谈的话题。

但是这些小孩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绝对令观众大吃一惊,因为自认为小孩很傻很天真的观众不会想象到这些小孩如此“见过世面”,诸如“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交警也收钱,我干爹是交警,他就收别人的车”、“有钱要分给领导,不分不行,领导没钱了怎么办?” “我选择快乐,因为钱买不到快乐”……这样的回答,以及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那种“老练”和不屑的动作表情,哪个成年人会相信这仅仅是四五岁的孩子,但这就是事实。

这也恰恰表现出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幼儿园时期开始形成的,说他们小,不懂事,可现实就是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成人世界的东西时刻在影响着思想成型中的幼儿园孩子,这是不能也不应该回避的社会现象,今天小孩子把一些东西记在脑海里,等他们再长大一些,好的东西可以引导着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自己,可一些不好的东西会让他们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三、注重影片的艺术效果
导演十分重视音乐在这部影片中的穿插,在影片多处我们都可以听到那首熟悉的《茉莉花》之歌。

没有伴奏的童声合唱,带有一点忧伤,看似无忧无虑的孩子实际上也有自己的情绪,这首唱响在维也纳的中国名曲又勾起了观众的共鸣。

而此时,《茉莉花》之歌的作用不再只是简单地穿插和表达感情,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转场。

歌曲一出,影片就转场了,这是纪录片一种比较常用的转场手法,起到了承接的作用,这样的方式又避免了生硬转场所带来的尴尬,延续了观众的情感。

四、两条线索的故事结构
《幼儿园》的作品结构比较特殊,它所采用的是两条线的记录方式。

一条是记实的方式,一条是采访的方式。

这两条线索相互穿插。

纪实是客观地记录了孩子们的生活,访谈折射的是孩子们的思想。

记者没有用大人对小孩的问话方式,而是采用了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同孩子进行交流。

孩子的回答也很有趣,穿插在叙述的线索里面,可以使影片观看起来更加立体、生动、有趣,避免了平铺直述的尴尬。

五、拍摄技巧的运用
第一,平视的视角。

在室内,作者主要运用了大特写的手法,机位也采用了较低的、与孩子们平视的机位,这样就可以实打实的拍摄出孩子们真实的状
态,而不像普通居高临下的拍摄方式是用“成人的视角看孩子”。

像这样用一种平等的视角来进行拍摄,使得影片产生了一种更加真实的艺术效果。

第二,虚焦镜头的运用。

作者很会利用虚焦镜头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有这样一个情节,导演在篮球场外拍摄场内游戏的孩子,孩子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镜头最前面是一层铁丝网。

为什么导演不站在铁丝网里面拍摄,而选择站在场外隔着铁丝网拍摄呢?这就是导演的创意所在。

我的理解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幼儿园里的孩子,始终都是有所隔阂的,这层隔阂真实地存在,就像那张铁丝网,这里有一层寓意。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一部纪录片从最初的构思、拍摄到制作、播出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张以庆导演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技巧、情节设置、叙事线索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他的创作理念,让观看的人们更加了解了小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从而让我们在对待小孩子上有新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