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通风技术
项目一 新型诱导型旋流风口
项目一:新型诱导型旋流风口
• 原理
• 利用特制结构,将送入房间 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在其离开 风口之前,先行与室内空气 进行充分混合,使其送风温 度提高,避免室内人员的吹 冷风感,增加其热舒适性。
项目一:新型诱导型旋流风口
• 特点
• 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结构及 外观设计,提高诱导比,减小阻 力,方便安装,更适宜于工程使 用。现又获国家发明专利。
(5)经济的资金投入
空气处理设备和风管尺寸减小,节省 了安装空间;相应地可减小建筑物的层高, 降低造价。
(6)风感问题
首先是关于热舒适性方面的。下部送风时风 口到人的距离要比上送风时近,吹出的气流衰减 距离短,容易引起风感。
(7)扬尘问题
下送风时风从下向上吹出,处理不当会将 地面上的微尘吹起,使室内空气品质得不 到改善反而恶化。
上送风原理图
下送风原理图
下送风空调的三类主要形式
送风口位于地面上的地板送风; 送风口位于房间下部的水平推流; 送风口与椅背、桌面等相结合的局
部送风系统。
2. 下送风的特点
(1) 良好的空气品质
换气效率:混合式50% ;下送风50%—100%;
通风效率:混合式≤100%,实际50%—70%; 下送风≥100%,通常100%—200%
3. 下送风的应用
• 工业厂房
(电信程控机房、计算机房、纺织厂房、机械车 间等)
• 公用建筑
(高级写字楼、剧院、会堂、影视拍摄室等)
• 高级民宅
4. 影响其应用问题的解决办法
• 4.1 气流组织问题
4. 其应用问题的解决办法
• 4.2 空调负荷问题
4. 其应用问题的解决办法• 4.3 末端装置问题来自新型通风技术连之伟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研究所
工业通风与民用建筑的通风
工业通风含有通风(工业建筑内的热 环境及有害气体的稀释)和除尘
(大气环境控制)两部分
此处重点探讨民用建筑的通风
空调房间的下部送风
1. 下送风简介
由设在房间下部的送风口,水平(或 向上)送出气流,新鲜空气先进入工作区, 通过诱导作用与室内空气混合,吸收工作 区的热、湿负荷后,进入非工作区,借助 人体及设备的热对流作用得到强化,再由 顶部排除。
对 DYⅢ和 DY 型风口的特性进行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DYⅢ型风口不仅减小了压力损失,而且提高了诱导比,并且安 装后不会对工程应用带来不便。
对 DYⅢ型旋流风口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初步测定,并在综合考虑风口性能和实际使用条件的基础上给出了风口 结构尺寸的建议值。 关键词:空气调节;旋流送风口;下送风;低温送风;诱导比
(2) 较大的节能潜力
下送风可节能25%—50% (负荷小;施工安装简单;制冷机效率高;过渡 季易用自然能)
(3) 灵活的调节方式
风口的位置可适应办公室布置、装修、用 途等方面的变化;方便与其它送风方式相 结合,充分满足人体需求; 热负荷的增 减对工作区的变动影响较小。
(4)方便的配合形式
便于线缆与设备的接入/出;与其它管路在空 间上无矛盾;对吊顶高度无要求;装修易与建筑 配合;无管道穿建筑麻烦;无凝水和渗漏水对办 公设施和装修的烦扰;无维修不便等。
内部诱导型(DYⅢ型)旋流风口的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号 59808010))
专 业:供热 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程 硕 士 生:骆海川 指导教师:连之伟 教授
摘要
下送风和低温送风均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内部诱导型(DY 和 DYⅡ型)旋流风口可用作下送 风和低温送风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但它们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压力损失较大和由于安装而造成的工程应用不便等问题。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影响 DY 与 DYⅡ型旋流风口诱导比和压力损失的结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研制了 DYⅢ型旋 流风口。
项目一:新型诱导型旋流风口
• 适用场合
• 送风口距离室内人员较近时的所 有空调场合,如应用下送风空调 的各种环境;智能建筑工作区环 境;车、船、舰、飞机等座舱内 ;纺织厂房;计算机室;电信程 控机房,等等。
诱导型风口—全景图
THE END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