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物结构分析-GPC
a) 自动粘度检测器 b) 小角激光散射光度计检测法
35
浓度检测器 ① 示差折光检测器(RI):通过连续地测定淋出液的折光 指数的变化来测定样品的浓度。是一种通用型检测器。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② 紫外吸收检测器(UV):常用于检测共聚物组分及相对 分子质量分布,仅能用于检测具有紫外吸收的样品(芳 香烃和羰基)。(非通用型) ③ 红外吸收检测器(IR):弥补上述两种检测器的不足。
39
采用瑞利比Rθ来描述散射光 r为观察点与散射中心的距离。
C
0时测定,上式可简化为
40
5.2.3凝胶色谱分离机理
分成三大类: 平衡排除理论 限制扩散理论 流动分离理论
41
平衡排除理论
假设条件:溶质分子扩散出固定相孔洞所需的时间远小 于溶质区域在此停留的时间,不考虑扩散的影响 聚合物在溶液中以无规线团形式存在,线团具有一定的 尺寸,只有小于凝胶孔尺寸的分子才能进入孔中,大分 子能进入的孔洞数目比小分子的要少,即使大小分子都 能进入的孔洞,在孔中也存在着不可渗透的孔壁,限制 了溶质分子的渗入体积 总之,大分子能进入孔洞的少,在孔内流经的路程也 短,所以大分子所走路程最短,先从柱中流出。 分子的大小是由分子的流体力学体积(分子围绕它的中 心旋转的球体积)决定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2.1 高效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 经典液相色谱: 固定相粒度100~150μm,流动相依靠重力流过色 谱柱,分级收集再分析
分离效率低、分析速度慢、操作复杂
高效液相色谱: 固定相粒度小于10 μm,使用高压输液泵和自动记 录检测器 高效
18
液相色谱4种类型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色谱
42
限制扩散理论
分离时溶质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没有达到平 衡,在色谱柱中大小不同的溶质分子的扩散速度不 同,分子的扩散系数随R/a的比值增大而迅速减小(假 设凝胶孔为圆孔,a为孔的截面半径,R为分子半径) 大小不同的分子其扩散受阻的情况不同,小分子不仅 能进入的孔多,且能扩散到孔的深层,在孔中停留时 间长;大分子由于受扩散速度的限制,只能扩散到少 数大孔的表层,在孔中停留时间短,所以大分子从柱 中流出快。
28
29
30
液相色谱方法选择
31
32
33
5.2.2凝胶色谱仪
GPC由输液系统(柱塞泵)、进样器、色谱柱、浓度检测 器、分子量检测器及附属电子仪器组成。
34
检测器
1. 浓度检测器 ① 示差折光检测器(RI) ② 紫外吸收检测器(UV) ③ 红外吸收检测器(IR) 2. 相对分子质量检测器 ① 间接法 ② 直接法
聚合物的性能尤其是其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及高分子 在溶液中的特性等都与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关。 一般PS制品的分子量为十几万,分子量低到几千时易 碎、无实用价值;达到20万时机械性能较好,分子量 再增大到百万以上时,难以加工。
4
聚合物的分子量与使用性能及 加工性能密切相关,分子量太 低,材料的机械强度和韧性都 很差,没有应用价值,分子量 太高熔体粘度增加,给加工成 型造成困难,因此聚合物的分 子量一般控制在103~107之间。
43
流动分离理论
把填料的孔洞假设成细长的管子。当溶液在细长的管 子中高速流动时,存在流速场,即管子中间的液体比 靠近管壁的液体流动快,形成一个抛物线的流速场。 由于半径大,大分子的溶质在流动时不能靠壁而被集 中到管子的中心区域,故靠近管壁的是小分子。在抛 物线型流速场中,中心区域的大分子流动快,从柱中 先流出,小分子靠近管壁流速慢,经过足够长的距离 后就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五、聚合物分子量及分 子量分布的测定
Polymer
5.1 概述 5.2 凝胶色谱 5.3 凝胶色谱的数据处理 5.4 凝胶色谱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2
5.1 概述
5.1.1 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意义 5.1.2 高聚物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5.1.3 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3
5.1.1 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意义
44
各种机理在GPC中的应用
GPC主要研究淋洗体积和分子量之间的关系。 多数情况下平衡排出理论起主要作用; 随着流速逐渐增大,限制扩散理论起主要作用; 流动分离理论只有在流速很高时才起作用。
45
46
5.3 凝胶色谱的数据处理
5.3.1 凝胶色谱谱图 5.3.2 分子量校正曲线 5.3.3 分子量分布的计算
12
横坐标为分子量M,是连 续变量 纵坐标为分子量的重量分 数时,得到重量分布曲 线;纵坐标为分子量的摩 尔分数时得到数量分布曲 线
13
横坐标为分子量M 纵坐标为累积重量分 数时得到积分重量分 布曲线;是累积摩尔 分数时得到积分数量 分布曲线
14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除了曲线法还有函数 法。 一般用数学模型表示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称为模 型分布函数 常用函数分为3大类: Schulz函数、董履和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函数
49
5.3.2分子量校正曲线
分子量校准曲线:分子量的对数值与淋洗体积之间的关系 曲线 直接校正法: 1)单分散性标样校正法; 2) 渐近试差法; 3) 窄分 布聚合物级分校正法 间接校正法: 1)普适校正法;2)无扰均方末端距校正法;3)有扰 均方末端距校正法
50
单分散性标样校正法
选用一系列与被测样品同类型的不同分子量的单分散 性(d<1.1)标样,先准确测定分子量,然后与被测 样品同条件下进行GPC分析。每个窄分布标样的峰 位淋洗体积与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应,得到lgM -V校正曲线
27
凝胶色谱的溶剂
溶剂 折射率 沸点/℃ 1.407 66 四氢呋喃 1.489 110.6 甲苯 1,2,4-三氯苯 1.552 213 氯仿 N,N’-二甲基 甲酰胺 水 1.448 1.428 1.333 61.2 153 100
粘度 适用范围 0.51 测定高聚物及小分子 0.52 测定橡胶等物质 0.50 聚烯烃 测定双氧衍生物及 0.58 多种小分子 测定聚氨酯、丙烯腈 0.90 纤维素及酯类 测定电解质及金属 1.00 络合物
25
无机凝胶
主要为多孔性玻璃、多孔性硅质材料和改性硅胶等 最常用的是改性多孔硅胶。普通硅胶取100~120目筛 分,经焙烧法扩孔处理,经硅烷化表面处理以减少吸 附性。 特点:适用范围广,尺寸稳定性好、耐压、易更换溶 剂、流动阻力小 缺点:吸附现象严重
26
凝胶色谱的溶剂选择
有很好溶解性 有机溶剂能很好的将凝胶溶胀 溶剂与凝胶的性质类似,使凝胶能被该溶剂很好的润 湿,并防止试样在柱上吸附 溶剂应与检测器匹配 应选用粘度较小的溶剂,否则分离速度慢,分离效果变 差。
19
吸附色谱
固定相为吸附剂,色谱分离过程 是在吸附剂表面进行的。与气相 色谱不同,流动相(溶剂)分子 也与吸附剂表面发生吸附作用。 在吸附剂的表面,样品分子与流 动相分子进行吸附竞争,因此流 动相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 响,一般采用梯度淋洗来提高色 谱分离效率。 在聚合物分析中,一般用来分离 添加剂,也可用于石油烃类组分 分析。
38
相对分子质量检测器 直接法——小角激光散射光度计检测法(LALLS) 直接测定淋出液中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是一种测 定绝对分子量的方法。 仪器:小角激光光散射检测器 原理:当光通过高分子溶液时,会产生瑞利散射, 散射光强及其对散射角θ和溶液浓度C 的依赖性与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尺寸、分子形态有关
20
分配色谱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 体,样品分子在两个液相 之间很快达到平衡分配, 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 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
分配色谱的分配类型 分配类型 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 流动相 非极性 极性 固定相 极性 非极性 被分析样品 极性 非极性
21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树脂做固定相。样 品离子与固定相离子进行可 逆交换。由于各组分离子的 交换能力不同,从而达到色 谱分离。 广泛用于氨基酸、蛋白质的 分析,某些无机物的分离和 分析
分子量为Mi的分子数 为Ni,则该部分质量为 Wi= Ni Mi
当 α=1 时, Mη = M w;当 α=-1 时, Mη = Mn。通常 的数值在 0.5~1.0 之间, 因 此, M n < M η < M w 即介于
M w 和 Mn 之 间, 更接近于 M w。
7
用一个连续变化函数 表示f(M)来描述聚合 物的分子量分布,则 平均分子量可以写成:
47
5.3.1凝胶色谱谱图
横坐标:保留时间, 表示样品的淋洗体积或 级分,与分子量的对数成比 例,表征样品的分子量 纵坐标:流出液的浓度 与级分的样品量有关, 表征了样品在某一级分下的 质量分数。
48
对于多分散性样品,其凝 胶曲线是许多单分散性样 品分布曲线的叠加。 曲线下的面积正比于样品 量,是各单分散性样品量 的总和。
15
分子量分布的一般测定方法
利用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分子运动性质测定分子量分布; 如超速离心沉降 利用溶解度与其分子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分级; 利用高分子流体力学体积的不同测定分子量分布;凝胶 色谱法
16
5.2 凝胶色谱
5.2.1 高效液相色谱 5.2.2 凝胶色谱仪 5.2.3 凝胶色谱分离机理
17
8
分子量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端基分析 沸点上升、冰点下降 气相渗透压 膜渗透压 粘度法 光散射 超速离心沉降 小角 X 射线散射 电子显微镜法 凝胶渗透色谱 测定的平均分子量
Mn Mn Mn Mn
Mη
Mw、 Mz Mw Mw
适用范围 <3×104 <3×104 <2×104 3×104~5×105 2×104~106 104~107 104~107 104~107 >106 <10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