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

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

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篇一: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中国首部公益创业报告发布青年已经成为公益创业的主力军,中国青年公益的创业环境和公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也牵动人心。

已经走入第五个年头的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发布了XX年度的青年公益创业成果,并发布首部《》。

报告显示,近八成公益创业者盼资金支持。

1.在校大学生最活跃《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邀请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等在内的10家公益组织机构的相关专家,根据对国内144名公益创业青年的调查问卷撰写而成。

这也是中国首部公益创业报告。

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是我国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

65%的公益创业青年想挑战自我,59%的公益创业青年想回报社会,33%的公益创业青年想学以致用,30%的公益创业青年为了解决就业。

公益创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启动资金规模大部分都在10万元以下,受访的144家组织中有113个人员规模都在30人以下。

公益创业组织小微化、创业主体弱势化、创业行业层次低、市场化运作效率低、可持续发展性不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邓汉慧教授认为,这是现阶段青年公益创业存在的问题。

邓汉慧表示,公益创业区别于商业创业,公益创业的激情来源于社会责任,她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公益创业中。

邓汉慧指出,社会企业面临几大困境:一是资金的延续性;二是因为收入低,面临优秀人才的流失;三是有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志愿者失灵问题,公益创业的模式还需创新。

2.期盼政策关注+资金支持公益创业者期盼着政策的关注和资金的支持。

公益组织获得资金的一个渠道是政府采购。

可是公共关系建立、产品招标都挺麻烦的。

我们的产品明明很好,就中不上标,没有办法。

曹军在发布会讨论环节说。

曹军是一位视障者,卖掉房子创业,研制出一款能让手机说话的应用技术。

针对公益创业青年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创业扶持这一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资金支持占80%、公益孵化基地占59%,税费减免占54%。

此外,65%的公益创业青年期待对公益创业制定单独的政策措施。

对于公益创业来说,政府的支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他社会主体的支持度。

65%的公益创业青年希望政府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

篇二:首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汪忠《中国青年报》(XX年02月06日T02版)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中国社会企业和社会创业出现迅猛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市场部门、非营利组织三者边界越来越模糊,非营利组织和部门逐步引入了商业化运作模式,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开始迈向公共产品市场。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由中国青年报社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联合发布,是国内首份有关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发展的报告。

该《报告》是中国首次发布的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旨在总结中国青年公益创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找出公益创业的问题,并研究相关解决方案。

《报告》课题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5所大学研究机构相关专家教授,及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有限等有关单位专家组成,该报告执笔是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

本次青年公益创业调查(下称调查)自XX年3月开始,对象为全国各高校KAB体系及中国公益创业组织机构推荐的优秀公益创业青年。

调查问卷包括“创业青年个人与企业基本情况”、“公益创业历程”、“公益创业现状”、“对青年进行公益创业的看法与建议”4个部分内容,公益创业青年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报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44份。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调研报告将公益创业界定为创办社会企业,即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经营活动为手段的创新创业组织。

调研数据显示,公益创业组织领导人或者创始人中青年公益创业者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18~30岁,而18~25岁是创业的主要年龄段,表明在校大学生是我国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

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信心,又善于发现和把握商机,开发出满足特殊社会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

同时,、企业、社会组织和高校自身纷纷开展的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活动。

【图一】调研数据显示,主要有“解决就业问题”、“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学以致用,展现自身才华能力”、“回报社会,解决与改善社会问题”。

65.3%的青年创业动机表现为“挑战自我”,59.1%的青年创业者动机表现为“回报社会”,33.3%的青年创业动机表现为“学以致用”,最后的29.9%的青年创业者动机表现为“解决就业”。

这表明公益创业者并不只有利他主义动机,而是利他动机与利己动机的混合体。

其中“挑战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与“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所占比例最多,由此可见,公益创业青年有很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希望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争取应用到创业过程中,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也解决就业困难问题,并创造就业机会。

【图二】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国内的公益创业组织应具备以下共同点:(1)公益创业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使命,且社会价值创造始终要高于经济利益追求;(2)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活动过程中,公益创业需表现出在资源利用、组织运作等方面的创新性。

不论将公益创业按照何种类型划分,公益创业的本质都没有改变。

公益创业必须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己任,服务于社会利益。

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按照公益创业组织实践的主体或者服务领域分为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组织、志愿公益活动和生态网络混合型四类,这也是国内现在普遍比较接受的一种划分。

公益创业不同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它不仅在商业领域吸引资源,创造商业价值,实现经济效益;还在公共领域整合资源、协助提供公共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

篇三:大学生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大学生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学院:艺术文化学院班级:08级公管一班学号:XX07024099姓名:刘稳稳【摘要】大学生公益创业,大学生将自身的知识储备把公益与创业有机结合,不仅成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而且将关注点扩展到社会与公益领域,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公益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路径。

随公益创业正处于雏形期,但其发展前景却不容忽视。

大学生把所学之才,融创业之实,贡献于公益事业,解决社会问题。

这是大学生应尽职责,也可以解决社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报告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就业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三大就业难题。

目前,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难以解决,就此各大高校纷纷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却不到5%,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大学生公益创业现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热潮,公益创业也属于自主创业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新的创新形式。

公益创业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外非常普遍,在我们国内却属于新兴产业。

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仅为大学生创造了自主创业的新途径,而且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现就大学生公益创业做出有限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其发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就业及实现个人的成长价值提供一定的资料。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源起公益创业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欧美国家比较盛行。

而大学生公益创业源于XX年8月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起,目的在于联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高校、媒体等多方资源创建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通过提供启动资金、培训、指导、咨询、评估、资源链接、社会传播等多方面支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公益、参与公益,甚至使有公益理想者以公益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志向。

大学生公益创业以鼓励有公益理想或公益兴趣的大学生在就学期间自发组建团队或组织,立足自身的专业、爱好、兴趣、特长,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提供能够增加社会价值的服务或活动。

大学生公益创业从一个公益项目的设计开始,通过组织化的运作,使大学生在公益项目运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公益项目的操作技能,成为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公益专门人才。

通过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前完成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解决大学生社会化不足和就业难的难题,而且也为公益领域挖掘和培养各种类型的公益人才,更好的使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与人生理想的结合下造福于社会,解决更多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认知度经过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新浪网对千名网友的调查结果显示,96.4%的人赞成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其中38.2%的人表示非常赞成。

其结果不容忽视,调查也显示出一定的社会问题及大众认知度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87.0%的人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在实践中增长学识和社会接触能力,66.7%的人认为能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33.3%的人表示还能帮助弱势群体,弥补社会鸿沟。

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缺少认知度。

对于大学生公益创业中存在的难题,78.2%的人认为是资金短缺,76.4%的人认为是缺乏成熟完善的项目管理执行模式,65.5%的人认为是社会认同度低,61.8%的人认为是项目创意不够成熟,29.1%的人认为是缺乏宽松的注册条件。

大学生公益创业目前更需要哪些支持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为92.7%的人认为是政府支持,74.5%的人认为是社会公众支持,43.6%的人选择企业支持,32.7%的人选择“慈善组织支持”。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公益创业在社会上存在的认知度偏低,但是大家普遍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这一新举。

只有在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公益创业有一定的认知,大学生、所有社会公众、企业、学校以及政府形成一个多元化合力时,大学生公益创业才可以成熟稳定的发展。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前景大学生公益创业,在大学生知识背景下,使用企业家的原则去组织、创造和管理投资,从而造福于社会。

这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新的创新性的举措。

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利润的区别下公益创业更注重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与利益。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前景是广阔的,只有在正确的引领与驱动下才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与大众影响力。

在政府的支持、社会企业的推动下,大学生公益创业越来越引起重视,其社会影响力也开始普遍。

XX年联想的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大赛,源自湖南大学的滴水恩公益创业集群,零点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行动,谷歌的公益创意计划大赛,清华大学的公益创业实践赛等对大学生公益创业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许多高校也开始了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迅猛。

大学生公益创业,可看做是商业创业的准备阶段与条件检验阶段。

公益创业,大学生个人爱好与长处相结合,加上其成本低、门槛低、容易发动的特点,在公益创业中获得锻炼与训练,则对于未来商业创业即大学生们有直接的帮助。

(四)大学生公益创业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主要困难是整个社会对公益创业的理解不够清晰,观念和意识不到位。

大多数高校对公益创业还比较陌生,学生也觉得新奇,师资的问题不好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