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工序

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工序

关键工序及施工方法一、测量放线二、基坑(槽)土石方开挖三、地基验槽四、模板制安五、钢筋绑扎六、砼浇筑七、屋面找平层八、厨厕防水九、管线预埋十、防雷设施十一、钢材焊接一、测量放线1.1目的:为使测量放线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

1.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建筑工程项目的测量放线。

1.3职责:计量员或施工员负责测量放线,主管施工员(或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负责技术交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验收的组织工作;质安员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检查监督、施工安全工作。

1.4工作程序1.4.1施工前计量员或施工员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与建设单位提供的已有基准点进行测量放线。

1.4.2测量完毕后,施工员及时组织质安员、计量员、工程监理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5相关文件1.5.1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1.6注意事项1.6.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整体还可能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1.6.2在测量工作前,应对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校正。

1.6.3仪器应安置在稳固平整的地面上,以减少仪器下沉与滑动。

1.6.4每次仪器读数前,一定要使气泡居中,读数后还应检查气泡就是否居中。

1.6.5读数要准确,记录员要复述,以便核对。

记录要整齐、清楚。

记录有误不准擦去或涂改,应划去重写。

1.6.6仪器一定要维护好,不能让雨淋或烈日暴晒,应撑伞遮挡。

1.6.7测量结果必须进行复核。

1.6.8丈量时,前、后尺手拉力要均匀、拉平、拉稳。

1.6.9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放线、找平;建筑物沉降与变形观测等均应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

1.6.10要采取措施保护好测量基准点与关键定位点。

二、基坑(槽)土石开挖2.1目的:为使基坑(槽)土石方开挖质量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2.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建筑工程的基坑(槽)土石方开挖项目。

2.3职责:计量员或施工员负责测量放线、标高控制,主管施工员(或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负责组织施工、技术交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施工后验收的组织工作;质安员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检查监督、施工安全工作。

材料员负责所有合格施工材料的采购,设备员负责现场设备的管理。

2.4工作程序2.4.1施工前计量员或施工员放好线、定好标高后,施工员、质安员向施工班组长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技术安全交底卡上签名。

2.4.2班组长从仓管员处领到所有合格施工材料及必要的施工设备后,按照设计图纸与技术交底要求带领工人进行施工操作。

2.4.3质安员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做好记录后,及时通知班组长纠正。

2.4.4施工结束后,施工员及时组织质安员,班组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5相关文件2.5.1GBJ201—83《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6注意事项2.6.1根据地质报告、设计图纸与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就是否放坡,由坡顶有无静、动荷载确定边坡坡度,由计量员与施工员放线确定开挖范围。

2.6.2开挖应连续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2.6.3采用机械开挖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用人清理。

2.6.4当土质不均匀且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标高进度,其挖方边坡必须加支撑,应随挖随加支撑。

2.6.5在挖方边坡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挖方边缘保持一下距离,以保证边坡与直立壁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挖方边缘0、8m以外,其高度不宜超过1、5m。

2.6.6合理确定开挖顺序与分层开挖深度,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2.6.7密切注意开挖施工安全,防止边坡塌方伤人。

三、地基验槽3.1目的:为使地基质量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3.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建筑工程的地基验槽项目。

3.3职责:计量员或施工员负责施工前的放线,施工员负责组织施工、质量技术交底与施工后验收的组织工作质安员负责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检查监督、施工安全;材料员负责所有合格施工材料的采购,设备员负责现场设备的管理。

3.4工作程序3.4.1施工前计量员或施工员放好线、定好标高后,施工员、质安员向班组长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技术安全交底卡上签名。

3.4.2班组长从仓管员处领到所有合格施工材料及必要的施工设备后,按照设计图纸与技术交底要求带领工人进行操作。

3.4.3质安员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做好记录后,及时通知班组长纠正。

3.4.4施工结束后,施工员及时组织质安员,班组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得到工程监理确认后,填写《地基验(槽)坑记录》,转入下一道工序。

3.5相关文件3.5.1DBJ15—201—9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广东)3.6注意事项3.6.1基槽工程施工完毕后,施工员组织质安员、班组长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3.6.2所有地槽轴线偏移、深度、宽度、放坡或挡土板支撑、槽底垫层均需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

3.6.3遇地基下卧层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不以有满足设计功能要求时,填写设计变更申请表,报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报建设监理与设计单位代表,待批复后,按批复意见施工。

四、模板制作及安装4.1目的:为使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4.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建筑工程的模板制作与安装项目。

4.3职责:计量员或施工员负责测量放线、标高控制,主管施工员(或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负责组织施工、技术交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施工后验收的组织工作;质安员负责过程质量检查监督、施工安全工作。

材料员负责所有合格施工材料的采购,设备员负责现场设备的管理。

4.4工作程序4.4.1施工前计量员与施工员放好线、定好标高后,移交给班组长,施工员、质安员向班组长作技术、安全交底,在技术安全交底卡上签名。

4.4.2班组长从材料员处领到所有合格施工材料及施工机具后,按设计与技术交底组织施工。

4.4.3施工过程中,质安员随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做好记录后,迅速通知施工班组长纠正与整改。

4.4.4施工完毕,施工员及时组织质安员、班组长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5相关文件4.5.1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6注意事项4.6.1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砼浇筑时所产生的垂直与水平荷载。

4.6.2模板制安必须保证工程构件各部分形状、几何尺寸与相互位置的正确,接缝严密。

4.6.3竖向模板与支撑,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块且基土应坚实,并有排水措施,模板及支撑在安装好后,必须设防倾临时固定设施。

4.6.4现浇钢筋砼楼板、梁,当跨度大于等于4m,在设计无具体要求起供高度时,其起拱设计宜为跨长的1/1000~3/1000。

4.6.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应预埋牢固、位置准确。

4.6.6当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施工班组在施工员与质安员的指导下进行拆模。

4.6.7拆模时不得大面积撬落,以防伤人与损坏模板,拆下的模板不得随意乱扔乱放,必须按指定位置堆放,并做到整齐、有序。

4.6.8重复使用的模板,安装前必须清理干净,并涂抹隔离剂。

5.1目的:为使钢筋绑扎与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规定。

5.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建筑工地的钢筋绑扎与安装项目。

5.3职责:主管施工员(或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负责组织施工、技术交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施工后验收的组织工作;质安员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检查监督、施工安全工作。

材料员负责所有合格施工材料的采购,设备员负责现场设备的管理。

5.4工作程序5.4.1施工前施工员、质安员向班组长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技术安全交底卡上签名。

5.4.2班组长从仓管员手中领取所有合格施工材料及必要的工具、设备后,根据设计图纸与技术交底要求,带领工人进行施工操作。

5.4.3质安员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一旦发现有不合格与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后,迅速通知施工班组长纠正与整改。

5.4.4施工完毕,施工员及时组织质安员、班组长等有关人员验收,验收合格后,再通知建设、监理人员、设计人员等进行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5相关文件5.5.1GBJ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6注意事项5.6.1钢筋的级别、直径、数量、弯钩长度、下料长度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

5.6.2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5.6.3钢筋搭接长度、焊接头位置与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

5.6.4生锈钢筋须进行除锈处理:油污等有害物不要沾上钢筋表面,以防钢筋腐蚀。

5.6.5板与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相交点全部绑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交叉绑扎,但必须保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

六、砼浇筑6.1目的:为使砼浇筑质量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6.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建筑工程的砼浇筑项目。

6.3职责:主管施工员(或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负责组织施工、技术交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施工后验收的组织工作;质安员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检查监督、施工安全工作。

材料员负责所有合格施工材料的采购,设备员负责现场设备的管理。

6.4工程程序6.4.1施工前计量员或施工员定好标高,施工员、质安员向班组长与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技术安全交底卡上签名。

6.4.2班组长从仓管员处领取所有合格施工材料及必要设备后,按照设计图纸与技术交底要求,带领工人进行施工操作。

6.4.3质安员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做好记录后,迅速通知施工班组长纠正与整改。

6.4.4资料员在砼浇筑过程按有关规定留置砼抗压试件,并作好试件的标识工作。

6.4.5施工结束后,施工员及时组织质安员、班组长等有关人员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6.5相关文件6.5.1GBJ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6注意事项6.6.1严格按照配合比下料,控制好搅拌时间。

首次浇注砼前应做好度配工作。

6.6.2浇筑前,对模板内的杂物与钢筋上的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与孔洞应予堵严,并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6.6.3捣砼以前,应在楼板、底板钢筋上放钢筋焊接的小凳,然后在其上面铺以方木与模板,切忌直接在钢筋上搭浇灌道。

6.6.4在浇筑竖向结构砼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毫米厚与砼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砼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设计超过3米高时,应要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使砼下落。

6.6.5砼浇筑应每隔一定厚度进行振捣,大面积板块砼还需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振捣后应做好表面平整工作。

6.6.6浇筑砼应边疆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昼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初凝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