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行政审批是我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审批制度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在更好配置资源、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政审批制度的含义和作用,然后分析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文章最后针对我国行政审批的现状提出了建议。

各地政府都应该深化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使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更加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行政审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行政审批制度概述
(一)行政审批制度的含义
具体来讲,行政审批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处理相对方的申请,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各项具体制度的总称。

(二)行政审批制度的作用
第一,行政审批制度具有监管市场的作用。

行政审批制度的实施,可以对进入市场的主体资质进行审查,保证符合实际条件,以确保市场的有序竞争,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第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

行政审批机关应从人民的合法权利出发进行审批活动,对危害人民利益的潜在危害性行为要加以禁止。

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保证社会的稳定。

第三,控制经济风险。

政府通过审批可以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避免经济风险。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虽然在配置资源、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科学的行政审批阻碍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把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清除市场机制运行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来。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迫切需要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为各个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确立了一系列法律框架,以此来保障各成员国在国际贸易中公平自由竞争。

市场平等准入、非歧视性、互惠和自由贸易的原则,要求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与国际接轨,改变那些过时的、不合理的审批制度,努力形成透明、公开、公平、法治化的行政审批制度。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力保障
解决滋生腐败的根本性措施就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起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以防止
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

要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以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要切断行政权力和其实施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防止少数审批工作人员利用行政审批设阻,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形成行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求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就是政企、政事和政社分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出发点。

因此,政府要加快其职能的转变,真正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依法办事,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建议
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大幅度清理、规范和减少相关行政审批项目、设定依据和实施机关的基础上,已进入到科学规范审批运行机制的关键阶段。

因此,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弱化经济性审批,部分弱化社会性审批,强化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社会事项的审批,从而在行政审批的价值取向、模式设计和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

具体应明确和把握以下几方面重点。

(一)依法设定审批项目,严格规范行政审批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首先,设定行政审批权必须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严格采取法律保留原则。

行政审批的赋予、审批事项的范围、条件、行政审批主体的资格及其法律责任等重要事项,都应由法律作出统一规定。

其次,审批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会导致审批随意性大、审批不公平的结果。

限制审批自由裁量权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行政审批的条件法律化,由法律加以明确,凡是符合法定条件者,审批机关应当无条件同意,有些事项可以规定以申请申报制来代替审批制。

(二)推行法定审批流程,健全配套制度
依法办事是行政审批的一项基本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是行政审批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依法审批的内在要求。

行政审批部门必须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完善行政许可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和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制度,健全受理、审查、听取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意见,以及听证、招标、拍卖、检验、登记等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程序和相关制度,制定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实行审批公开制度,推进行政职权运行“阳光”工程
有公开才有公正,有公正才有公平。

公开是前提,公平和公正是行政审批的原则,也是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因此,一是建立政府信息披露制度。

政府的各项政策、重大经济活动要在群众容易获
得信息的渠道中及时披露,减少暗箱操作。

二是公开审批事项,实行阳光作业。

有审批权的各行政审批机关都应当在政务大厅或通过其他途径逐项公开审批项目的名称、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标准、审批结果、联系人及电话,以及申请审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方便群众办事,防止违规操作。

(四)健全监督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一是健全行政审批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进一步明确审批人员的权限、责任和义务,实行“审监分离”,审批人员定期轮岗,在审批事项上涉及自身利益的,审批人员主动回避,由上级行政机关或专门监察机构对下级行政机关或审批人员的审批行为进行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其次,健全行政审批外部监督机制。

有关执法监督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行使的监督;还要建立和健全人大、政协、司法机关以及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机制,形成多元化的外部监督体系。

再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把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同时加强审批后的监管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结论
尽管目前的改革取得不少的成就,积累许多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不适应改变了的经济环境,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现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然在进
行中。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使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产生良好的结果,不仅要靠理论上的探讨,更要靠我们在实践中的摸索,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审批制度才会不断的完善,更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参考文献
[1]丁占茂等.我国政府行政审批治理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张止钊,韩大元.比较行政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28.
[3]孙寿山.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张雯雯.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王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
[6]黄福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