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副本

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副本

(3)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请思考: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4)为什么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一部分水?
3.结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问:
(1)木条和硫能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3)教材P34讨论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一样吗?说明了什么?
【板书】氧气的性质
【提问】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提问】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34页第一段内容,找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
(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提问】谁中的鱼要生存,需不需要氧气?而鱼能在水里生存,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 学 设 计
题 目
氧气的性质
总课时
1
学 校
金盆初中
教 者
黄明凤
年 级
九年级
学 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木条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积极思考
抢答问题
学生回答:氮气
学生回答:氧气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等
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填写学案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教师的提问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填写学案。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约占空气体积的21%。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有那两个方面?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 学 流 程
课时
环节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小结】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板书】检验方法,药品,现象
【小黑板】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检验氧气)
2.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二个演示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
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对各个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归纳出结论




多媒体影像资料、实验器材及药品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4.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通过抢答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忆旧知学习新知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器材
△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 学 流 程
课时
环节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5min
新课讲授
探究氧气
物理性质
6min
新课讲授
探究氧气
化学性质
20min
小游戏,提出问题:
1、什么叫做化学变化
2、什么叫做物理变化
3、什么叫做化学性质
4、什么叫做物理性质
5、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鱼的生存需要氧气,这些氧气应该来自水中,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意思是:氧气能够溶于水中,但不能溶得太多。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1.[实验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1)请描述带火星的木条在进入氧气瓶之前和之后的现象。
【多媒体】[实验]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
(1)硫的物理性质
(2)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小黑板】2.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 二氧化硫
【介绍】硫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引发火灾,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所以,应树立环保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