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主题:大学生一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调查
前言:大学随心所欲的生活,给了大学生自由的空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原本应该是学习的上课时间,原本应该休息的时间,原本应该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时间,都在玩手机。

手机就像鸦片一样,成为了大学生正常生活、正常交流的一大杀手。

大学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只顾观赏风景而忘记我们的任务是坚持奔跑。

我们要始终坚信高科技能够引领我们前进,而不是倒退。

因此我们做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一天中会花多少时间在手机上。

活动目标:
1.了解大学生一天中多少个小时在玩手机
2.调查大学生通常在什么地方玩手机
3.了解大学生玩手机都在玩什么?看电视、聊天、查资料、还是其他?4.通过调查得出来的结果,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公布出来,让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少玩手机。

关键词:大学生;玩手机;时间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际派发问卷的方法。

发放问卷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8份。

活动过程:
1、制作问卷调查卷,
2、分小组在学校各个地方分发调查卷
3、收回调查卷
4、统计并分析收回的调查卷
5、把统计出来的结果用A4纸打印出来,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

活动总结:
调查卷
1.了解大学生一天中多少个小时在玩手机。

答:()小时
2.你现在的视力是()
3.你每个月的手机消费是多少()
4.调查大学生通常在什么地方玩手机(在选项后面打打钩,可以多
选)
教室()宿舍( ) 饭堂()路上()
其他( )
5.了解大学生玩手机都在玩什么?在选项后面打打钩,可以多选)
看电视( ) 聊天( ) 查资料( ) 玩游戏()
淘宝()其他( )
6.你每个月用手机跟家人通话多长时间?
答:
7.你觉得在手机上能学到什么?
答:
8.你觉得玩手机对我们有什么不好?
答:
9.你觉得大学生玩多长时间手机才是合理的?
答:
10.对于大学生戒掉玩手机的习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
活动成果:调查的对象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46.6%和53.3%。

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竟有82.5%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其中,40%的学生经常上课玩手机,40%的学生每节课都在玩手机。

由此可见,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上课玩手机原因数据分析
据调查44%的学生玩手机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无聊;40%的学生是因为上课累了,想放松一下才玩的。

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受其他同学的影响;20%的学生是因为.需要查阅资料而39.9%的学生习惯了;在时间上,有24%的学生能玩整堂课。

由此可知,寂寞无聊,浏览网页打发课堂时间,成为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具体内容分析
42.8%的学生选择聊QQ 看空间;44.6%的学生选择上人人网上微博; 24%的学生用来发短信。

33.2%的学生选择了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只有5%的学生是用来查资料看书的。

由此可见,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而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会利用手机。

四.对于大学生玩手机时的上课科目的数据分析
24%的学生选择了在思想政治课上玩手机,32%的学生选择了在公共基础课上玩手机,44%的学生选择在选修课玩手机。

由此看来,不管上什么课,玩手机现象似乎愈演愈烈,因此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对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心理反应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有54%的学生会感到愧疚但还是禁不住会玩,仅有6%的学
生不会感到愧疚,有18%的学生认为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56%学生认为虽然觉得不妥当,但还是忍不住; 20%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找点乐子。

调查还显示,52.3%的学生上课玩手机并不认为有什么愉快的感受。

由此可见,玩手机已经成为学生下意识的“习惯性”,即使心里有愧疚,但还是很难改正,这种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效率与效果。

七.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成普遍现象
不管是课业轻松的文科生还是学习紧张的理科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上网。

(二)听老师上课念PPT,还不如上网打发时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
1.44亿,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

然而更多学生则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开小差”。

近年来,大学生专业方向和工作不对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不少学生开始质疑听课的意义。

(三)对于玩手机的利与弊总结
利的方面:
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
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⑥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同学,老师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学生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上完玩游戏,看电影的多,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说明手机必会给学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 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
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三)决定老师命运的是科研而非教学
为什么老师就很难控制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呢?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上网的学生,多数老师表现得很“宽容”。

很少有老师当场制止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更少有人明令禁止使用手机。

大学的功能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理想状态下是三者的平衡。

在外部竞争的压力下,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更快地给大学带来实际利益,教学被大大压榨甚至挤占。

可以说,是科研而非教学决定了老师的命运。

所以调查显示,67%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上课制止学生玩手机,加强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惩罚。

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结语:
手机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与电脑网络一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手机的相关使用和消费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了年轻人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勇于创新,张扬个性的优点。

但是,在某些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还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的使用及消费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并没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与财力。

在学习方面,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因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

总之,手机将成为今后决定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快速、持续、健康地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