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基础架构
智慧城市基础构架分为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生活应用两大模块,继续细分,可分为四层构架,分别为城域传感基础,城市网络基础,市政运营管理应用和商业生活应用。
最低下两层是城市的基础构架,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中间一层是政府经营城市的支柱型应用。
最上面一层是企业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大环境。
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必须打造好城市的基础构架。
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最基础的底层两个架构的建设中,起到合理规划和积极推动作用,而在市政运营层面,则起到参与管理运营的
作用。
智慧城市基础构架主要由以下四个层面构成,每层的功能解释如下:
第一层城域传感基础层
这一层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由政府各相关部门统一规划、设计与推动。
传感基础设施如同一个城市的神经末梢,承担着城市及市民生活中各种信息的采集与感知,其中有安保视频、能源传感、环境传感、物流信息、与生物(人体)信息传感等几个方面
安保视频:由安全部门与交管部门在城市的主要干道、机场、车站人流聚集的场所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
部分监控摄像镜头已经做到按照声音和特定的图像进行自动追踪记录。
结合智能分析软件,可以把握城市人流、车流的动态变化状况。
对于安全保卫、灾备、应急响应等至关重要。
能源传感:由公共事业(水、电、煤气、能源)等部门规划和主导的,对小区、政府办公、商业楼宇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控。
有了对能源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就可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和资源,结合智能电网等创新能源管理方法,能够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传感: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利用传感技术对城市中和城市周边的噪音、空气、河流、海洋、森林以及大气气候信息的监控。
对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可以提高和改善人居环境,能够对水灾、火灾起到预警的功能。
物流信息:由政府推动并培养的对生产、物流、交易与消费全过程的产品信息流的收集与应用。
有了商品信息的全透明信息机制,可以推动两个方面的进步,其一对工业生产的提升。
产业链上透明的信息流可以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减少浪费并降低物流成本。
其二,在服务环节,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并减少仿冒品和假货对市场的冲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生物(人体)信息传感:生物(人体)信息的采集主要服务于食品安全、疾病控制与市民医疗保健等方面。
在肉类食品的养殖、加工、与供货环节的监控,能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保障。
对社区医疗与家庭保健体系的完善,对个人和群体健康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控,能够控制疾病的传播、预防突发疾病(心脏病、中风等)对生命的威胁。
第二层城市网络基础层
立体覆盖的网络能够将城市各类信息收集、传递到信息中心,以供各个平台共享。
我们推广的立体覆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千兆宽带:随着互连网的普及和三网合一进入社区,社区、政法和商业楼宇的带宽需求快速提高,为打造电子政务、智能社区和企业创新环境,千兆带宽进入社区已经势在必行。
城域无线:正如世界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的潮流,城域无线(WiFi)网络的推广从空中覆盖各种电子平台进行沟通的需求。
无论掌中是智能手机、电子书 / 浏览器(iPad),还是手提电脑等,甚至照相、摄像仪器都能够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而进行办公与安排个人生活。
3G普及:手机很快会成为人类的另类器官。
随着3G应用的日益更新,特别是无线平台的安全系数的不断提高,3G应用的普及会逐步深入。
手机上网、娱乐、学习、购物,甚至工作等应用会将未来城市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第三层市政运营管理应用层
在市政运营管理应用层中,几乎所有的市政方面的管理关键都在政府相关部门或国营企业管理框架下
能源调控:新兴智能电网技术对于电力高效应用与管理有着诱人的前景。
积极推动和合理利用这一创新技术并结合新型能源(如太阳能和地缘热泵技术)能对城市的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环境管理:近年来在国外进行的生态地图的创新尝试,将每个城市按区片划分,将环境信息汇总到一张区域生态地图,而对环境监控保护。
同时提供给市民相关的地图信息保证市民监督环保与参与行动
应急指挥:城市的应急指挥体系标志着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
应急指挥依靠的是完备的系列应急预案,准确的信息,智能的决策系统,及时的部门沟通和全方位系统的响应。
对城市的各个部门都是高度的考验。
安全监控:涉及到信息、决策、与调度反应的安全体系。
城市的安全监控体系是仅次于城市应急指挥体系的一套综合管理平台,对于信息的采集和系统的反应要求很高,也是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保障。
交通管理:交管部门利用城市道路的车流人流信息,有效地管理交通,对于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和特殊城市项目期间(大型会议、赛事)的交通进行分级管理,辅助以经济杠杆协调,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将道路信息发布到与市民及时沟通的电子平台上,以鼓励市民的参与
第四层商业生活应用层
在第四层是商业生活应用,我们又把它分为商业服务和人居生活两个部分。
商业环境:
协同创新:企业的竞争环境日益国际化,我们的产业升级意味着把握住商业环节的两头,设计和渠道销售。
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协同设计创新,利用国外设计创新公司或国内科研机构的设计能力,辅助以信息平台,打造协同创新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业产业的整体水平。
高效成长:有成熟的企业服务和协作平台,政府在扶持金融园区中的企业推动电子政务的便捷与高效,推动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和营运成本的降低,保障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
有利于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加速成长。
生活环境:
终生教育: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及信息和知识的加速更新,课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
同时传统的教育不能满足商业社会对知识更新的要求,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信息平台建立的学习环境成为常态。
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退休后的老者,无论身在都市还是田边,都可以利用在电子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
在教育体制革新后,身在中国拿外国名牌大学文凭会成为必然。
便利医疗: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未来20年后将消失,社会会逐步老龄化,对医疗普及及个性化医疗环境的需求也会日益迫切。
利用信息手段建立家庭健康辅助体系,能够让多数人足不出户就了解自身的医疗健康需求,可以缓解对现有的医疗体系的压力,同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分析病患,能够及时控制疾病的不良发展,减少社会的医疗成本。
旅游娱乐: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和各种小众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是社会活力的标志。
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青年对旅游娱乐的需求必将多元化。
智慧城市的信息环境为未来国际化都市提供了多元和国际交流的环境。
国际都市间国际旅游娱乐会有更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