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经历从现实生活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

2. 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和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活旧知1、情境激趣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新问题。

星期天小明想帮妈妈做一锅粥,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同学们你们认为要做一锅可口的粥,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什么呢?出示说明书:用电饭锅做大米粥,米和水的最适当比是1:4。

这个1:4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会读它吗?一起读一遍。

2、引出旧知:大家都会读这个式子,你能根据1:4知道米水到底应放多少呢?二、展示新知,建构意义(一)教学同类量的比1、用除法算式表示米和水的倍数关系(1)师:大家刚才说的非常好,能从1:4看懂应放1份的米和4份的水,那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表示这1份和4份的倍比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列式子)(2)情景模拟,得出不同算式师:我们利用两个除法算式表示出了这米和水的倍数关系,知道了米是水的1/4,水是米的4倍,那么现在我们用杯子来帮小明模拟一下到底该怎样配米和水。

(电脑出示杯子)老师来放米,请同学们帮他来放水。

师生边模仿倒1杯、2杯、5杯、10杯米边列出下面算式:8÷2=4 2÷8=1420÷5=4 5÷20=1410÷40=1440÷10=42、建构同类量比的意义(1)师:刚才我们用了许多两个数相除的式子表示了米和水两个量间的关系,其实这种关系在数学上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刚才在说明书上看到的比(板书课题:比)一起读课题。

师:比如1÷4=14表示米是水的14就可以说成米和水的比是1:4。

那么4÷1用比可以怎么说?生:4:1(师板书4:1)师:想一想这两个比一样吗?生:1:4是米与水的比,4:1是水与米的比教师小结:看来,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

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2)师:再来看看8÷2=4 2÷8=14这两个算式又可以怎样用比来表示呢?师:同桌互相说说把5÷20=1420÷5=4 10÷40=1440÷10=4表示成比。

再请学生独立来汇报。

(注意说话的完整性)3、小结同类量比的意义:同学们真聪明,用比表示出了这么多两个数相除的关系,看来无论是米除以水还是水除以米,都表示米和水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就可以说成这两个数量的比。

4、对应练习师:那么下面每组信息中的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吗?如果能,请说出比。

(电脑出示以下题组)①小华家养了12只鸡,9只兔。

②一个科技小组有男生12人,女生7人。

③2千克糖与100千克水配制成了糖水④小明今年5岁,他今天喝了3杯水。

⑤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了173千米,用时3小时。

生1:不能比,单位不同。

生2:能(二)教学不同类量的比1、建构不同类量比的意义师:看来同学们对第五小题有不同的想法,边说边电脑出示:这句话中有哪两个量?你会想到求什么?怎样求?生:能求出速度,用算式来表示173÷3=1733(千米/时)师:依据是什么?(路程÷时间=速度)师:路程与时间相除能算出速度来,相除得到的速度是有意义的,所以能用来表示它们间的关系。

(板书:173︰3)2、对应练习师:像刚才路程与时间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比出的结果表示速度。

不同类量的比只要是有意义的,就能用比来表示这两个数量的关系。

在常见的数量关系中,这样的例子不有很多。

(电脑出示下面题组)这两组信息中的两个数量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吗?怎样表示?①小红买4个杯子用了12元。

②工人叔叔用3个小时生产了24个零件3、小结:除了同类量的比,还有不同类量的比。

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生:两个不同类的量,比出的结果会产生一个新的量。

(三)归纳概括比的意义。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试说,同方交流,再汇报。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的相关知识1.自学发现: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4页,对照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示来自学第44页,自学后,仍有疑问可以同桌讨论解决。

电脑出示: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比的结果叫什么?怎样求?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还了解比的其他知识吗?2.汇报交流:(1)生回答比的各部份名称:(师电脑出示)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师:请用上面的173:3为例子说一说比的各部份名称,教师板书(学生回答中强调比中的比号写法要注意,写“∶”应该注意上下对齐,点要圆一点,它不同于冒号)。

:(2)师:从书中得到是怎样求比值呢?生: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电脑出示口算求比值:4 : 7= 9: 3= 0.4 : 2=请学生口答后提问:观察比值有什么特点?生: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师:大家学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动动笔,一起来笔算求比值(电脑出示):10:15= 0.8:0.4= 23:49= 1.8:67=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并讲解。

(3)比的后项不能为0出示:A:B=()÷()=()()师:这里的A、B可以是任何数吗?生:A可以是任何数,B不能为0,因为0做除数和分母没有意义,所以B不能为0得出:比的后项不能是0(电脑出示:B≠0)(4)区分体育比赛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师:比的后项不能为0,可是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如“在本次乒乓球团体比赛中,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比分是4﹕0”。

这里怎么是“0”呢?(课件出示)(请多名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4 : 0 不是数学中的“比”。

因为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不表示两数的相除关系。

体育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意义不同。

(4)学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师:看来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你会填以下表格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讨论交流下。

(电脑出示表格)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反馈: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号和分数线。

结合上面的反馈,板书下表:(出示课件)(5)比的分数形式师:有的时候,比也会写成分数形式,但实际上它还是一个比,注意读法,所以比有两种表示形式。

如怎样把黑板上的173:3用分数形式写出来呢?生在173:3下面板书:173 3师:该怎么读呢?学生读法有分歧,教师指导学生再看书,从课本中找出答案:两种表示形式都读作173比3。

三、巩固练习,理解内化(一)明辨是非。

1、小强的身高是148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2、比的前项不能为0。

()3、5÷4又可以说成5比4又可以说成。

( )4、星期一六(2)班到校人数是48人,缺席3人。

缺席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48。

()(二)做一做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练习本。

小敏买6本,共花了1.8元。

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

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是():(),比值是();花的钱数之比是():(),比值是()。

学生做完后校对答案,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比值会相等?(单价相同,买的本数越多总价就越多,所以本数的倍数关系和总价的倍数关系是相同的)(三)说一说电脑出示:根据下面信息你能说出几组比请学生看着以上信息,自由地说说比,你能说出几个?四、联系生活,深化延伸1、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你知道我们人体上也有许多有趣的比吗?(课件出示)①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圈。

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脚)②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③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④一个人血液与体重的比大约是(1) :(13)⑤12岁的儿童的头部长度与身高的比是(7):(50)⑥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2、拓展练习:福尔摩斯侦探术犯罪现场有一个脚印,这是个脚印是35厘米,你能根据“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 7”估计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吗?3、介绍并欣赏黄金比先介绍黄金比再出示五角星、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米洛斯的维纳斯、中国的国旗等让学生感受黄金比的美。

五、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着节课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

同学们,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积极探索数学中奥秘,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