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第—章课程与教学概论一、选择题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A.《教育漫话》 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大教学论》2.“五段教学法”属于:(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学派 C.杜威 D.凯洛夫3.()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泰勒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

A.强制性 B.自由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5.“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哲学流派的影响()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分析哲学 D.语言哲学6.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隐性课程论 D.显性课程论7.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C.卢梭出版《爱弥尔》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二、名词解释课程教学传统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2.简述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

3.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四、论述题试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与历史贡献五、案例分析这是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

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

……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

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

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

又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

此后,举手更多了。

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以上材料表达了什么教学思想结合上述材料对这种思想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如何运用这种思想(P19)六、活动与研究1.实话实说:分别用“课程”、“教学”为核心词,说300字一段话。

(运用“Google”(http: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10.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

A、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以学论教B、双边性、情感性、教育性C、综合化、情感性、发展性、以学论教D、双边性、情感性、发展性11、()教学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A、讲授法B、谈话法C、练习法D、实验法12.()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较大的应用性,但对太复杂、太简单的内容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

A.实验法 B.发现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13.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

A.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B.作业、参观、讲座、辅导、上课C.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D.讲座、辅导、上课、课外活动14.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A.写教案B.课后辅导C.制作课件D.熟悉学生15.课时备课的结果是()。

A.上课B.熟悉教材C.布置作业D.编写教案16.在备课的所有资源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A.学生B.教材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1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C.讨论法、参观法、实验法D.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发现法18.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A. 基础理论,基本原理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19.我国的考试制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A. 书面测验、闭卷考试B.期中考试、学期考试C. 考查、考试 D 口试、笔试20.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象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与内在联系。

指的是那种教学模式( ) 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B.发现学习教学模式C.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D.程序教学模式二、名词解释课程实施三角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三、辨析题1.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2.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那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

3.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

4.考试与考查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式。

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四、简答题1.简述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5.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6.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7.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8.什么是谈话法,运用此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教学实务包括哪几个环节五、论述1.有人说,“讲授法已经过时了”,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根据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六、案例分析题1.这是三个国家三位教师教学的“画苹果”。

美国的老师:提一袋苹果进教师,同学们看过苹果没有吃过苹果没有(有的看过,有的没看过,有的吃过,有的没吃过)老师说:没关系,老师今天带了许多苹果一人一个。

老师把苹果发给学生,你们可以看、闻、摸,你愿意还可以吃掉,但是不要忘了,今天的任务画苹果。

学生很兴奋,各样的现象都有,然后开始画苹果。

结果,美国的学生开始画的不像苹果,慢慢的才像苹果。

日本的老师: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让学生看、摸、闻,然后画苹果。

中国的教师:拿着一本书,一只粉笔走进教室,打开课本多少页,今天学习画苹果,画苹果有几个注意事项,一二三分别是什么交代清楚后,问:记清楚了吗跟老师一起画苹果。

结果,中国的学生一开始就画的非常像苹果。

问题:上述案例解释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2.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提示: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

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选择题答案:BACDD BADCC ABABD BADCB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一、简答题1.简述课程改革的意义与基本理念。

2.简述当代西方课程改革的趋势。

3.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其特征。

4.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何在,为什么二、论述题1.谈谈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趋势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

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请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第九章课程与教学评价一、选择题1.提出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泰勒B、杜威C、布鲁纳D、艾斯纳2.强调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统一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提出的。

A、泰勒B、布卢姆C、布鲁纳D、艾斯纳3.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教育评价名着《第四代课程评价》,是()的合着。

A、古巴和林肯B、布卢姆和林肯C、布鲁纳和古巴D、古巴和艾斯纳4.课程评价对象以课程目标、课程材料、课程实施及其结果等的评价,称为()。

A、宏观层面B、中观层面C、微观层面D、学校层面5.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认为()是评价的主体。

A、教师B、学生C、校长D、教师和学生6.20世纪初期,现代课程界较为崇尚的课程评价方式是()。

A、质性评价B、回应性评价C、量化评价D、过程性评价7.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档案袋评价成为了质性评价的方式之一,在档案袋评价中,学生档案袋的创造者是()。

A、教师B、学生C、校长D、家长8.在课程评价中,不论评价者对评价对象作出何种决定,他们在评价时必然会反映出某种基本的取向。

比较典型的取向有()。

A、技术取向、实用取向和批判取向。

B、学科取向、实用取向和批判取向C、实用取向、批判取向和社会取向D、技术取向、实用取向和学生取向9.由美国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夫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提出的CIPP模式是指()。

A、外貌模式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C、目标达成模式D、鉴赏模式10.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

A.教学的结果、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B、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学校的办学目标C、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D、教师、学生、家长11.( )是指事件的形成过程之中、在事件进行和实施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必须做出评判的阶段性评价。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过程性评价12.()是以评价课程的整体为对象,以确定该课程的价值、效果、需要为宗旨,以选择、采用及判定绩效为依据的评价。

A、终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过程性评价二、名词解释课程评价质性评价教学评价动态评价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2.简述质性评价的特点。

3.简述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多元观选择题答案:ABACD CBABA B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