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百症赋心得点滴_赵越洋

读百症赋心得点滴_赵越洋

在跟诊期间,体会导师注重在哮喘缓解期治疗中谨守病机,驱除患者体内伏邪,而非一味蛮补,在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4.1审证求因截断哮根徐大椿评《临证指南医案》中曾言:“治病立方,必有妙义精思,一味蛮补,终有留邪之患。

”因此,对于迁延缠绵的疾病最忌闭门留寇,哮喘的迁延难愈使患者正气虚馁,在缓解期虚弱之象明显,临床医师多注重扶正培本,忽视体内伏邪的潜藏和结聚,酿成痼疾。

因此,治疗中应谨守病机,审因论治,驱除风痰瘀毒等伏藏于肺内的伏邪,截断哮喘持续进展的根源。

4.2搜络透邪药到病所宿疾久病,邪结深崮,皆为败血凝痰,混处经络,已非草木之品所能取效,须以灵动走窜的虫类药搜剔软化肺络中胶结之痰瘀,收稿日期:2012-07-09作者简介:赵越洋(1991-),女,内蒙古通辽人,本科生,研究方向:针灸推拿。

“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松透病根。

同时,“当辛以通之”,以辛香走窜之品达于肺络深处,灵其络中气机,破血逐痰,加强局部疏通气血之效,使药到病所。

4.3扶正充络培土生金扶正培本,渐至气血充盛,气血调达,有益于驱除伏邪,正盛则邪微。

然哮喘患者素体羸弱,恐不能运化扶正之品,愈壅愈固。

因此斡旋中焦,培土生金,在治疗中重视脾胃功能的恢复。

周慎斋在《慎斋遗书》中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

”综上,哮喘在疾病后期,常呈现邪气炽张,正气虚馁的棘手情况。

正如柳宝诒所云:“治此则碍彼,治彼则碍此者,其用药更难措手”。

因此,截断伏邪于未发欲发之时,控制病情的演进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1]任继学.伏邪探微[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4-7.[2]周鸣宇.潜证刍议[J].江苏中医,1999,20(12):7-8.[3]刘清泉,高洁.伏邪探源[J].中医杂志,2011,52(2):95-97.读《百症赋》心得点滴赵越洋(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09针推5年制,广东广州510006)摘要:《百症赋》出自明代高武所撰《针灸聚英》一书,为其中的一篇针灸歌赋,全文共一千零四个字,九个自然段落,包括头、五官、四肢、胸、腹等部位的九十三种病的症状及治法,选穴精炼,疗效甚佳。

作者作为初学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百症赋》突出选用特定穴治病;体会之二:《百症赋》广泛应用三部配穴法;体会之三:《百症赋》取穴少而精。

体会之四:《百症赋》全面体现了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辨证施治;体会之五是:《百症赋》字里行间显示出了重视医德。

《百症赋》还有许许多多值得细细体会之处,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经络;特定穴;配穴法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65-02Experience of Reading BaizhengfuZHAO Yueyang(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510006,Guangdong,China)Abstract:Baizhengfu,in Zhenjiu Juying written by GAO Wu in the Ming Dynasty,consists of one thousand and four charac-ters,nine nature paragraphs,including the head,face,limbs,chest,abdomen and other parts of the ninety-three kinds of disease symptoms and treatments,refined points selection and good curative effect.The author has some experience as a beginner.First,it focuses on selection of specific points;second,three acupoints selection is widely used;third,a few points are used but effective;fourth,it embodies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fifth,it shows attention in medical ethics.It is worthy of studying in the future.Key words: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specific acupoints;point prescription《百症赋》是著名的针灸歌赋之一,出自明代高武所撰《针灸聚英》一书中,它将古人的针灸临床经验用歌赋的形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文字虽少,但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近百种病症的配穴及治疗方法。

1《百症赋》突出选用了特定穴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一些腧穴。

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

《百症赋》中共用穴156个,其中特定穴103个(同一穴位分属两类特定穴者,以一类计入)占总穴的66%[1],其中以五输穴和交会穴应用最多,《百症赋》列举了九十多种证候中,取五输穴治疗的就有四十多种[2],例如血虚口渴用的少商穴(井);喉痛选用的液门鱼际(荥);目中漠漠选用的三间穴(输);热病汗不出选用的经渠穴(经);血虚口渴选用的曲泽穴(合)……,不一一列举。

可见《百症赋》应用五输穴之多。

《百症赋》应用了三十余个交会穴,例阴交配石关治“无子”。

应用俞穴募穴的病症有十三个,例如:岁热时行咳嗽选肺俞穴(俞);项强伤寒选期门穴(募)等。

应用原穴络穴的病症有九个,例如:发狂奔走选神门(原);胸中苦闷选内关(络)等。

应用郄穴的病症有九个,例如月经不调选水泉(郄)等。

应用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主要取用三个会穴,筋会阳陵泉、腑会中脘、气会膻中分别治疗筋、腑、气方面的病症。

下合穴的应用:该赋只取用三焦经下合穴委阳配天池治疗手厥阴心包经病症。

总之特定穴在《百症赋》中应用较多,而且历代针灸人士用之,每每见效。

说明特定穴在针灸临床中意义重大,这将在自己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并把这宝贵经验继承传承。

2《百症赋》广泛应用三部配穴法局部配穴,即在病变的局部进行取穴。

如赋中“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等。

此方法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治疗症状比较局限的病痛,体现了“以痛为腧”的治疗特点。

邻近配穴,即在病痛的邻近部位取穴。

如赋中的“耳门、丝竹空住牙痛于顷刻”;“鼻痔必取龈交”……这种方法多用于局部症状比较突出,而邻近腧穴对其又有较好疗效的情况。

远道配穴,即在病变远离部位取穴。

如赋中“太冲泻唇㖞以速愈”;“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这是根据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对头面躯干的病变,具有对应治疗的理论。

通过学习《百症赋》更加理解了教课书,这些取穴方法至今沿用。

3《百症赋》取穴少而精《百症赋》中简炼地记载了96个病症,每个症选穴极精,仅1 2穴,而且写法非常押韵,读起来朗朗上收稿日期:2012-07-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607)作者简介:刘爱峰(1979-),男,主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膝关节生物力学。

口,容易背诵。

给我们初学者带来极大方便,虽然取穴甚少,但因穴症相应,用于临床收效甚佳。

同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少。

而现在部分针灸医生,可能因理论基础较差,或因利益驱使……给患者针灸时宁多取穴,不少取穴,不但影响疗效,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这些在我们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一定引起注意,向知名的前辈学习,取穴要尽量少而精。

4《百症赋》全面体现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辨证施治针灸治病是以针或灸的方法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生理功能而发挥调经脉、和气血、理脏腑、补虚泻实的作用。

因此,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辩证论治是针灸治疗的特点,《百症赋》全面体现了这一理论特点。

以头痛为例,赋中云:“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颌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以上均为头痛,《百症赋》依其疼痛的部位、原因、性质的不同分别进行辨证治疗,采用了不同经脉的不同的穴位。

我们作为中医学子,应该把《百症赋》的辨证施治精神全面领会,贯穿于将来的临床实践中。

5《百症赋》字里行间体现了重医德《百症赋》不但充满了辨证施治的朴素唯物论思想,而且非常重视“医德”,告诫医者要慎重从事。

开头一句“百症俞穴,再三用心”,还有末段开头一句“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为”,都更加凸显医德高尚,这一点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百症赋》有许多值得我们细细体会之处,为历代医家推崇。

前人的宝贵经验,我们后人应多做研讨,以明其义,以助后学,进而指导我们将来的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1]崔瑾.《百症赋》用穴特点探源[J].贵阳中医学报,1988(3):15.[2]黄喜梅.浅谈特定穴在《百症赋》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1986,(2):42-43.膝痹从肝论治刘爱峰1,张鹤2(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天津300192;2.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100)摘要:膝痹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骨痹范畴,现代医学称之为膝骨性关节病。

膝痹好发于中老年,是以膝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作者从诊治膝痹的理论依据、辨证论治和现代研究三方面来论证从肝论治。

关键词:膝痹病;从肝论治;膝骨性关节病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66-02膝痹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骨痹范畴,现代医学称之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膝骨性关节病(Knee Osteo-aahritis,KOA)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并伴有关节内滑膜、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常常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功能受限等关节炎症,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1]。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成年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2.2% 9.6%,而60岁以上老年人中,此病的患病率高达49%[2]。

中医骨伤科对损伤内证首重“气血辨证”,治疗时“专从血论”。

针对治疗,当从肝论治,这在伤科内证治疗中起到了指导意义[3]。

笔者根据从肝论治膝痹的理论依据和方药辨证两方面来论证从肝论治膝痹病。

1理论依据1.1肝生气血利关节肝生血气之说最早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