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客》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信客》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信客》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
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本单元阅读教学,旨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
的形形色色的“爱”,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要能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揣摩记
叙文语言的特点。

本单元的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信客》讲述的是民国时两代信客的命运,并
主要通过年轻信客的经历,着力表现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的品性,赞美了
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这对于当今宣扬诚信、讲求奉献的社会而言极具教育意义,对
学生更是一次极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验机会。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
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揣摩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信客诚信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语言通俗畅达,并没有什么艰深晦涩的语句,阅读障碍不打,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感悟信客的品格和精神,关爱、敬重和学习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揣摩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
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外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信客的
崇高品质。

我们带来的宝贵经验。

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班还有这样一位同学,入班时他
态度不端,思想滑坡,急剧下降的成绩让妈妈很是生气,但妈妈却依然在他生病时,抛下
手头的活匆忙地赶到了学校,让他没想到的是,其实妈妈也病着。

从那天起他变了,变得
默默无闻,我们看到的只是他刻苦的样子,他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在晚学后的宿舍吵闹
声中,看到的也总是他早早地爬到床上看书的身影。

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在
年级进步160名的王子恒同学!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有自我的认识与体验,通过自己的圈点勾画来探究人物形象与
语言特点。

以小组互助的方法讨论以下三个题目:于园的特点;从哪几方面先容了磊石;除磊石外,还先容了哪一处风景。

通过完成这三个题目,学生会渐渐深入明白文章。

三、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八个环节。

(一)导入
本节课我利用《信客》原文第一部分中对信客介绍的一些句子并配以一些信客艰辛工
作的图片,让学生对信客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了解作者
由于没有提前布置预习,并且书下注释也没有给出对作者的介绍,因而我用大屏幕直
接给出并让学生进行积累。

在这一环节中特别对《文化苦旅》加以介绍,让学生了解《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
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

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
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这样为学生体会文
章语言奠定基础。

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收集了相关的
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教学中使用。

.
(三)、正音:
投影给出,这些字词都是书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因而我的要求
是让学生依次读出来,然后齐读,在正音基础上进行巩固。

(四)、走近《信客》理解文题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目的是从总体上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且明确文
章重点写第二个信客后向学生提出下一环节的要求,即把第二位信客作为主语来概括每一
部分的内容,学生不至于另起角度。

1、你怎样理解题目“信客”二字?
2、文中写了几个信客?重点写哪一个?
(五)、听读《信客》理清脉络
由剪纸的体验,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相关概念。

强调:上下底的区分是根据长度,而不是根据其位置。

教师范读,学生任务: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之所以由教师范读,是因为课文较长,一节课所容纳的内容太多,教师范读速度快一些,而且也容易把情感表现出来,便于学生体会;而且,在备课时,我发现本课有不少多
音字,而读一读、写一写中没有给出,因而我想借助教师的范读来进一步正音。

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六)、跳读《信客》感知人物
1、学生任务:在书上圈点勾画,用“‘信客’是一种(一个字)的职业,表现在”句
式说话。

2、信客自己是如何评价这一职业的?他为什么这样评价?
3、其实余秋雨的《信客》在选入课本时有一段文字被删去了,这一段文字就交代了
信客的种种苦处。

五年级学生善于动手操作、探究能力较强,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
作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粘一粘等形式,体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4、作者为什么对这样的小人物倾注了这么大的热情呢?
5、浏览课文,用“信客具有的品质,体现在”句式说话。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把握信客的品质,并由此体
会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七)、品读《信客》赏析语言
本文写信客,题材特点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而作者是
学者,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

除此之外,本文还具有警辟而畅达的特点。

警辟表现在
比喻句上,畅达则表现在容量大、一气合成的排比句上。

信客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阅读中你们一定也遇到了震颤你心灵,令你感动的
语句和片段,让我们带着对“信客”的敬慕心情,再次跳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用下列的句式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用“我认为……这个句子美,美在……”句式说话。

文章的语言不难理解,但是文章的这些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到,所以我将
这两个特点直接给出并进行解释,让学生对这两个特点有所了解,然后用文章中的句子进
行印证,从而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

(八)、回望《信客》情感升华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对他的生平事迹或品质加以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这一环节是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回顾文章主要内容、人物的品质,在情
感上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

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
《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