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主题拓展式阅读的实践研究》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高年级语文组
一、主题背景
《语文课陈标准》(2011版)要求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小学六年级毕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再看我们现行使用的语文人教版教材,每一个单元从导语到课文,都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专题”编排的。
教材的编排目的很明显:让我们引领学生有主题地读书!主题拓展式阅读,就是让师生乃至家长通过阅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其内涵,进而积淀、品味、反思、升华,让民族文化在心中生根开花。
需要教师去改革课堂教学,需要开放课堂,需要教师潜心研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策略的确定上、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下功夫。
学校的发展需要开放、灵动体现特色的课堂。
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来丰盈孩子的内心世界,润泽学生生命。
而且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可以积累语言,可以习得语言、领悟语言的正确运用,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更好地促进作用,这符合课标中重点强调的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理念。
引导学生品读经典,引领学生社会实践,创建情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趣地读书,并且在读书的系列活动中开心快乐地成长。
因此,基于课改的呼唤、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及要求,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我们高年级语文组确立“主题拓展式阅读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主题。
二、课题界定
所谓“主题拓展式阅读”是指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由一篇引出多篇,由一个单元主题引出一本书,引出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经典书籍,让学生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积淀语言,形成语感,启迪智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单元主题的感悟。
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的壁垒,以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紧扣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丛书为“纬”,促进
知识的迁移,编织一张立体的主题阅读网,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促进我校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选题意义
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净化校风,浓化学风;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增加识字量,提高学生阅读及写作的能力。
四、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有惊人的记忆力,如果语言只是在一个十分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进行训练,语言的发展会受到束缚,不能发挥最佳记忆期的作用。
据此,我们在根据单元阅读主题统帅下,拓展一系列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篇目,引导学生多领域地、大量地了解和吸收人类先进的文化和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孩子的视野,使孩子的语言得到很好的发展,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课程标准》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为此,我们将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开展拓展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比较,掌握阅读的方法,在比较中学习表达。
五、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一:
按照各年级教材单元主题,结合教材的特点引进经典,确定引进具体的经典篇目及书籍,
探讨科学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融入经典篇章,让学生有阅读期待和渴望,教师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导阅读的情趣,导阅读的方法,导阅读的习惯,导阅读的智慧,导阅读的感悟”。
并适当引入经典美文,把学生学到的阅读方法在经典美文中运用,形成“导读引典”教学模式。
内容二:
开展特色读书活动,积极开展“读、积、品、演、创”读书策略,让读书成为习惯。
内容三:
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开拓视野,丰盈智慧。
六、研究目标
(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与大师对话,与圣贤对话,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净化孩子的心灵,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有美好的人生。
2.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伸,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础,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能力。
为学生后天的学习奠定基础。
4.通过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品经典的形式,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把阅读变为悦读。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
1.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改变以往的为了应试而疲劳又效益低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老师从大量的批改中解脱出来,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行走在自己的教育风景里,感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2.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学生共品书香,润泽生命。
在品读欣赏中,拥抱教育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3.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领教师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为老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在品读经典中,渐行渐远,真正品尝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甜头,享受教育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七、研究方法
1.运用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下发问卷的方式,获得实验的信息、数据等,为研究提供依据。
2.运用文献学习法,学习有关的理论,学习有关的外地经验,吸纳百川,博采众长,进而使研究更有理论依据,不走弯路。
3.运用行动研究法,立足课堂,适度拓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行动研究中,推进研究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效果。
八、研究人员
姓名出生年月职称学历研究专长课题分工
杨春艳197304小高本科小学语文主持人
曹丽丽197802小高本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王辉197802小高本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宋素娟197309小高专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吕亚芹197609小高本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杨爱凤198103中二本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田景微197909小高本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严静197609小高本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李宏旭197503中二本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刘艳艳198003小高本科小学语文实验教师
九、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9月)
1.制定研究方案,论证课题可行性。
2.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阅读现状调查。
(二)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2月)
1.根据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2.实施个案研究,积累第一手材料
3.整理分析材料,形成案例
4.提炼教学案例,形成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6年1月)
1.汇总课题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十、预期成果
1.课题组教师课堂模式、课程事实的案例、个案分析、经验总结、论文集。
2.记录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各类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