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综合分析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综合分析


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多 为“一人多事”型,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 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简历——性格特点 ——事件①——事件②——事件③——事件④ ……所谓“层层划读”,就是在每读完一个事件 (或人物)片断时,在文章中用铅笔以竖线划出,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利于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 章脉络;二是即使对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 以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是谁 和这个人之间的事,达到“故事没读懂,但题做对 了”的效果。
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这类试题四个选 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一般是一致 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 确的一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 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 因此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导引”, 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读法”的运用。
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
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 这就需要“辨理”。
2、倒吃甘蔗 层层划读 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于题面来阅读,以帮助理 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这是一种辅助方法。当我们做文言 文试题的时候,可以先阅读文意分析概括题这个题目, 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
3、①高屋建瓴,整体阅读 ② 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题干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答
题就要分析题干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从
选文的整体出发来研读与题干相关的局部,以形
古汉词典 王力
成答案。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
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
③分析判断,辨析比较
具体内容上,要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
• • • • •
一、考问“关键词”,是否错解 二、考问“人物”,是否偷换 三、考问“句意”,是否曲解 四、考问“官职”,是否错位 五、考问“事实”,是否篡改
七、强加联系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本没有必然的逻辑
联系或联系不直接的事件强行联系在一起,由此推论出
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
应对方法:注意选项中表因果的词语,如“因此”“以致 “因而”等,看因果关系是否恰当。
八、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 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 断章取义
三、时序倒置
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 某个人物的,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是有时间 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便在错项设计时 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 乱。
应对方法:关注时间词。
四、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 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 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难以理解头绪。
五、无中生有
所谓的“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 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 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
六、言过其实 命题者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 点态度故意作出错误解说,这是我们常常在解 读时容易犯的毛病,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 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作出合理评价,常常 以今律古。
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
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
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
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
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 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 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
主要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性格评价。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 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 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一、曲解词义
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 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二、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 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 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 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 错误项。 应对方法:把人物与其行为联系起来,看是否一致。
阅 读 技 巧
1、整体解读文章 知人、明事、辨理 2、倒吃甘蔗 层层划读 (1)先抓住筛选信息题 的中心 (2)把分析概括题的选 项作为导引 3、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陷 阱 设 置
阅 读 内 容
人物 事件
职官 品格
1.无中生有 2.对象错位 3.颠倒顺序 弄错时间 4.曲解词义 5.事件杂糅 6.言过其实 7.强加联系 8.以偏概全 (或以全概偏)
文言文复习 之 分析综合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 诗文阅读分析综合”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读文的基本技巧:
1、整体解读文章
高考选择“浅易”古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
“分析概括题”解答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关键: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原文 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错项陷阱设置揭秘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这是 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 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以指出错误选 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 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 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 对策指要: • 能力训练方法 • 1、平时阅读时,多进行圈点和摘记训 练。圈点文中关键的词语,摘记文中的 主要内容。 • 2、 建立整体的阅读观,既要注意题干、 选项的分析,又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 二者不可偏废。
高考文言综合分析题“错项”全考问
•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原文”“细心比 照”。
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 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知人、明事、辨理 ( 1 )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文章写了
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 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 搞清楚。
( 2 )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