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医案(带下)

中医医案(带下)

中医医案(带下)
例一余××,女,32岁,搬运工人。

初诊日期:1975年5月21日。

患者服长效避孕药已一年,近月来白带增多为水样。

胃纳差,口淡,睡眠欠佳,尿量减少,大便两天一次,面部色素沉着明显,舌淡白,唇色亦淡,脉沉滑略弦。

辨证,脾肾虚损带下。

治法:健脾固肾,收敛止带。

方药:菟丝子2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海螵蛸15克、白芷10克、岗稔根30克,4剂。

5月28日二诊:服药后带下较前大减,胃纳增进,面部色素沉着亦减轻,睡眠仍欠佳,尿正常,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滑。

药已见效,按法照上方加首乌20克,续服6剂后,自带已净。

(《罗元恺医著选》)
例二王,女,37岁。

带下青色,腥臭稠粘,头胀目眩,口苦胁痛,脉来弦数,舌质红,苔黄腻。

症属肝经湿火下注,拟泻厥阴之火,化膀胱之湿。

龙胆草6克、黑栀9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3克、黄芩4。

5克、青陈皮各3克、茯苓12克、绵茵陈15克、
柴胡4。

5克、川萆薢9克、炙白鸡冠花12克
三诊:带下不多,胁痛间或有之,脉弦,苔薄黄。

再拟疏肝和营,兼清余热。

炒柴胡4石克、丹皮4。

5克、黑山栀9克、当归9克、制苍木4.5克、茯苓12克、炒白芍6克、甘草2.4克、薄荷、纯梗4.5克、郁金6克、炙白鸡冠花12克(《叶熙春医案》)
例三吴××,35岁,职工。

素嗜辛辣,房室不节,以致形肉日消,迩日易怒,咽痒干咳,入夜少睡,多梦纷纭,心悸惊惕,赤白带下,头晕腰瘦,便艰,溲赤,舌质红、苔白糙,切脉二尺沉细,寸关弦数。

女贞子、旱莲草、麦冬、远志、金樱子各9克,阿胶、茯神、生地、杞子各12克,黄连1。

8克、莲肉15克、鸡子黄1枚,5剂。

嘱忌辛辣,禁房事。

复诊:带净,寐安,唯腰膂仍感酸楚,上方去黄连,加川断9克,继投六剂,所患诸恙尽廖。

(陈予舟等整理)周兰若先生治疗带下经验介绍,江苏中医8:31,1965)
例四张x。

肝燥血虚,气机失调。

干呕暖气,且少腹作痛:赤白带下,食入乏味。

舌白胖。

以和中调气治之。

焦白术9克、旋复花4.5克、生白芍9克、偎木香
2.4克、云苓15克、当归身6克、生石决明18克、代储石12克、绿梅花3克、厚杜仲12克、竹茹4.5克(沉香0.9克拌炒)、橘叶4.5克、陈皮4.5克、佛手4.5克(王震诒述:王芹生先生妇科经验简介,《上海中医药杂志》8:21,1963)
例五胡某,38岁,已婚。

初诊(6月23日):曾生三胎,小产两次。

1963年2月间第二次小产后,发热四月余未退,经医院注射抗菌素治疗无效。

刻下胸闷潮热,腰酸肢楚,精力疲乏,带下似脓,有秽味,并时带红。

经检查为盆腔炎。

据述此次小产后即行避孕,月经三个月未来,小腹隐痛,阴道流出脓汁带有臭味,小白中亦混有血丝,口干潮热。

脉细数,舌苔薄黄。

辨证:湿热内蕴,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鲜生地30克、红藤15克、川柏9克、知母9克、甘草梢4.5克、淮山药9克、丹皮9克、茯苓9克、山萸肉9克、椿根皮12克
复诊:上方加减,自9月底至10月15日,服用半月后,潮热消失,秽带减少,尿血亦止,腹部已感轻快,惟尚感精神疲惫,大便燥结不畅,治拟健脾固肾,兼清余邪。

黄芪9克、白术6克、陈皮6克、生地12克、菟丝饼9克、山萸肉9克、苁蓉9克、黄柏9克、茯苓9克、白槿花9克、甘草梢4.5克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朱小南医案)
【评按】带下有二义,一是泛指妇科病;一是指阴道经常流出较多粘腻液体的病证,即王太仆所谓“女子阴中绵绵下也”。

这里所指的是后者,根据其不同的颜色,有白带、黄带、赤带等多种名目,病因以脾虚、肝郁、肾虚、湿热最为多见。

例一由脾肾虚所致,白带增多如水样,胃纳差,唇舌淡。

用健脾固肾、收敛止带法,其中重用岗稔根,能加强收敛止带作用,为罗氏的经验用药。

例二为湿热带下,初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泻火化湿,次以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和营,兼清余热。

方中有白鸡冠花,《孙天仁集效方》谓其善治白带,也是叶氏的经验用药。

例三赤带,《妇科玉尺》云:“赤带多因心火时炽不已,久而阴血渐虚,中气渐损而下赤矣”。

此案兼有房室不节,肾阴不足,故治以滋阴凉血、清心安神为大法。

治法的当,立方照顾亦较全面。

例五赤白带下,由肝燥血虚,气机失调所致。

治以和中调气为主,气血兼顾。

其方既治带下,又疗干呕、暖气、少腹作胀诸证。

标本同治,方亦灵动。

例六带下似脓,小腹隐痛,腰酸肢楚,口干潮热,症属湿热内蕴,阴虚火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