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兴义双桥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兴义双桥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附表2:环境保护投资一览表;附表3: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附表4:环保设施验收一览表。

附图:图环境保护目标图;图项目区域水系图;图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位置关系图;图项目地理位置图;图项目工程总体布置图;图项目坝顶闸门布置图;图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图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图项目区域土壤侵蚀现状图;图项目监测布点图;图项目区域植被分布图;图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图项目厂区水土保持设施布置图。

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兴义市发展计划局备案文件;附件3:国土使用证;附件4:兴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项目选址的回复;附件5:兴义市城乡规划局关于电站符合规划的证明;附件6:取水许可证;附件7:水能资源使用权证;附件8:水土保持许可证;附件9:建设单位营业执照;附件10:标准执行复函;附件11:监测报告;附件12:省环保厅集中式饮用水保护区征求意见表;附件13:审查会议纪要。

第一章前言任务由来兴义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中部,乌蒙山脉的南端,境内地势起伏差较大、切割深,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为使本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水能资源是一个重要举措。

根据《贵州省水利资源复查成果-黔西南卷》,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位于双桥河上游,是兴义市规划的以电代燃料水电站之一。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建议书由普安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于2004年6月完成并上报,2004年12月兴义市发展计划局以“兴市发计字[2004]268号文”(详见附件)批复建设项目,批复建设规模为2×800kW。

根据六盘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7月编制的《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对项目装机容量进行论证比选,最终确定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kw,即1×400kW+2×800kW。

双桥河属珠江流域南盘江三级支流,地表发源于盘县普田乡,自西北流向东南流入木浪河。

双桥河流域面积139km2,河段全长12km,主河道平均比降18‰。

项目坝址位于盘县普田乡燕子村普克,坝址以上集水面积,拟开发河段全长4km,主河道平均比降‰。

双桥河多年平均流量s,最枯流量 m3/s,电站为引水式开发,厂房位于下游河道右岸,在兴义市清水河镇双桥河村下枧槽沟。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发电,总投资万元,装机容量1×400kW+2×800kW,工作管理人员3人。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建设以来,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兴义市双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特委托襄阳众鑫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于本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行,因此,本环评为补充环评。

在接受环评委托后,我单位项目组成员在现场勘查、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环境评价工作程序,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黔西南州环境保护局审批。

评价过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具体评价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单位接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工程资料,先确定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判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关于本项目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识别环境影响因素、筛选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标准。

第二阶段:进行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了解环境现状情况;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确定各污染因素污染源强,然后进行各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第三阶段:对项目拟采取环保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给出项目环境可行结论。

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黔西南州环境保护局审查。

项目特点本项目具有以下特点:(1)本项目为引水式径流电站,行业类别属于水力发电D4412;(2)本项目已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因此,本环评为补充环评;(3)本次环评主要对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评价重点为营运期。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包括:(1)本项目主要关注生态环境影响,包括主要表现为对陆生植物影响、水生生物影响;(2)主要关注营运期对下游减脱水河段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3)主要关注水文、泥沙情势影响等。

(4)主要关注电站运行过程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固废方面的影响。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结论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属于小水电工程电站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总体规划。

工程已于2008年建成发电,电站的建设提高了当地水资源利用,提供优质的电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实施对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评价所提出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从环保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二章总则编制目的本项目已于2008年建成投产,本评价主要根据工程特性,结合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性,达到以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的:(1)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以及工程已采取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调查,评价工程环境影响程度及其防治措施效果。

针对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

(2)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促使建设项目业主明确和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以便在工程运行期作好生态防护、补偿、恢复工作,有效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

指导思想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规章、标准和规范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

结合本项目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努力做到评价结论科学化、防治措施具体化,使评价结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优化环境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15年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订);(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

行政法规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1998]36号);(9)《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国发〔2005〕39号);(11)《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函[1992]13号)修订;(13)《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1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6)《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17)《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环保局环发[1997]758号);(3)《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4)《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293号);(5)《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号);(6)《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7)《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国家环保局);(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9)《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10)《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1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61号,修编版);(12)《》(环发[2008]92号);(13)《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 [2006]2号);(14)《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环发[2007]163号);(1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1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001年);(1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03年2月);(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种类公布》(国家林业局第7号令)(19)《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4号);(20)《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号,;(2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2)《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发[2013]104号,;(23)《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2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起执行);(2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国家环保部第34号令,;(26)《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环评函[2006]4号);(27)《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黔府发[1995]52号);(3)《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黔府函[2005]154号);(4)《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5)《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6)《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7)《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黔府发[2006]37号,;(9)《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9号,;(10)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黔环通[2012]184号,;(11)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管理目录(2015年本)>的通知》,黔环通[2015]269号,;(12)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13)贵州省政府黔府函[2015]3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批复》,;(14)贵州省环保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贯彻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阶段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环通[2014]174号);(15)贵州省政府黔府办发[2012]2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22号),;(16)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7)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4]13号),;(18)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5]39号),;(19)《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20)《贵州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