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会计总论
经济业务对等式的影响
会计学原理
26
一、会计要素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静态会计要素
• 收入 • 费用 • 利润
动态会计要素
会计学原理
27
(一)资产
• 1、含义:
•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会计学原理
28
(一)资产
• 2、资产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企业现在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会计学原理
50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 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资产的总额不变,等式仍保 持平衡。 【例1-3】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1万元。 这笔业务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减少1万元,同时企 业的另一项资产——库存现金增加1万元,此项业务活动的 发生使会计等式一左边的资产内部金额一增一减,增减金额 均为1万元,等式仍然平衡。
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
1
第1章
会计总论
会计学原理
2
第1章 会计总论
1 2 3
会计概述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学原理
3
第1章 会计总论
【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理解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理解并掌握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 明确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体系; 理解会计的对象包含的内容; 理解并掌握各个会计要素的定义、特征及确 认条件;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会计等式分析会计业务。
会计学原理 4
1.1会计概述
一 二
三 四 五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目标
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学原理 5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 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 的。
会计学原理
6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
基本准则主要针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主要的 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核算和报告的主要方面做出 了原则性的规定。 具体的会计准则共有41项,包含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等等。
会计学原理 19
(二)会计准则
• 2、小企业会计准则 •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财会〔2011〕17 号印发,该《准则》分总则、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 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10章90 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
会计学原理
37
(四)收入
•2、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如下特征:
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会计学原理
38
(四)收入
3、确认条件:
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学原理
51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四)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负债内部项目此增彼减, 或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 之间的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等式右边总额不 变,等式仍保持平衡。 【例1-4】经企业管理层研究决定,并报有关部门批准,企 业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额为20万元。 这笔业务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20万元, 同时企业的另一项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减少20万元,此 项业务活动的发生使会计等式一的右边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一 增一减,增减金额均为20万元,等式仍然平衡。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 职能,它是以货币计量 为主要单位,对各种单 位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 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 行连续、系统、全面的 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 制会计报表。
监督职能
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 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 算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 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 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的功能。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 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 他有关资料,运用数学 、统计等方法,通过计 算、对比、分析向企业 内部经营管理人员提供 有关决策、计划和控制 有用的信息。其主要目 标是为企业内部服务, 所以又称为“内部会计 ”。
会计学原理 12
二、会计的定义及特点
现代会计含义 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 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 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 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已逐步成 为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 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
会计学原理
20
(三)会计制度
• 1、企业会计制度 • 2、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学原理
21
1.2 会计对象
• 1.2.1资金的筹集 • 1.2.2资金的运用 • 1.2.3资金的分配
会计学原理
22
一、资金的筹集
企业建立初期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 以股权方式筹资,又可以分为吸收直接投 资和发行股票两种方式; 以债权方式筹资,常见的是从银行及其他 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发行债券。 当企业正常运营之后,形成的未分配利润 也是企业资金的一种内部积累方式。
会计学原理 9
(三)现代会计
20世纪初至今 比较完善的现代会计就逐步形成
会计学原理
10
(三)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体系比较成熟分支: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成本会计 税务会计 审计 财务管理 特殊行业会计 新兴的会计分支
会计学原理
11
会计学的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
一般来说,财务会计主 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 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的记 录和总结,对过去的生 产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和 监督。其目标主要是为 企业外界服务,所以财 务会计又称为“外部会 计”。
会计学原理
45
二、会计等式
• 会计等式二: 收入-费用=利润
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关费用以后的差额 ——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时为亏损。 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会计学原理
46
二、会计等式
• 会计等式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 古代会计阶段 • 近代会计阶段 • 现代会计阶段
会计学原理
7
(一)古代会计阶段
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凭人们 的记忆来进行的。可以说这是最原始的会 计活动,是我国会计的萌芽阶段。
我国商代是“官厅会计”的创始时期。
会计学原理
8
(二)近代会计
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止。 以企业会计为主 在会计实务中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实物、劳动量这些计量单位逐步退到次要 地位。 在核算中企业普遍开始采用复式记账法。 会计具有了独立的职能。
会计学原理
49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
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例1-2】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其前欠货款5万元。 这笔业务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减少5万元,同时企 业的负债——应付账款减少5万元,此项业务活动的发生使 会计等式一的两边金额均减少5万元,等式仍然平衡。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会计学原理
42
(六)利润
1、含义: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 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理解:
非独立存在的要素;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的金额。
会计法律
•《会计法》
• 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学原理
17
(一)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包括七章五十二条: 1、总则 2、会计核算 3、会计监督 4、会计机构和工作人员 5、法律责任
会计学原理 18
(二)会计准则
• 1、《企业会计准则》 • 《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 年2月15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进行修订。该准则由基本准则和 具体准则构成。
会计学原理 35
(三)所有者权益
1、含义: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确认:
主要取决于资产与负债的计量。
3、内容:
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会计学原理 36
(四)收入
1、含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 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入。
会计学原理
39
(五)费用
1、含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会计学原理
40
(五)费用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会计学原理
41
(五)费用
3、确认条件
有正负两种情况。
利润:盈利/亏损,均有企业的所有者承担;
会计学原理 43
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是表明各要素之间基本关系 的恒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