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对诗句。
(规则:先有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
谁先接对
下句,那么下一句由他出题。
)
2、师小结:刚刚同学们对的真好。
你看在刚刚对的这些诗句中
有写景的;有写物的,有抒情的,有哲理的等等。
那么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体裁的诗歌——叙事诗《十五从军征》。
二、解题
1、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它是描写什么内容的故事?(战争)
2、你从那些字眼看出是战争的呢?
3、“从军征”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选自?
5、谁能介绍乐府诗?
6、师相机补充“乐府诗”出示ppt。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检查预习。
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下列字的
读音“冢、窦、雉、舂、羹、贻”)
2、生点评。
3、录音范读。
4、齐读诗歌,读准字音。
5、在预习中,除了有些字比较难认外,你还有那些字词不大理解
的呢?
6、生交流。
(始、归、君、窦、冢、雉、旅、舂、贻)
7、出示难理解的字的意思。
学生结合注解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
讲了件什么事?
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
1、诗的开篇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从军的呢?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从这句中你明白了什么?和我们以前学的那句诗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生:时间长。
师:你从哪个字感受到的呢?想象下他此刻回乡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交流。
2、带着感悟读这两句诗。
3、80岁的老兵就这样回到了家乡,路上碰到一位乡邻人,他是如何
问的?乡邻人又是如何告诉他的呢?生答(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ppt出示。
理解“家中有阿谁”。
4、出示ppt:同桌合作交流探究(二选一)
①、假如你是乡邻人,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来告诉老人这一消息呢?
②、假如那你就是那位老人,当你听到乡邻人的话语时,你会有什么反应,有怎样的心情?
5、师小结:是啊!不仅是乡邻人,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像老人一样,内心充满了沉痛,充满了悲伤。
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
80岁的老兵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进自家小院,可他看到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仔细聆听。
(师出示ppt,配乐朗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说说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
6、生交流。
7、是啊,这就是老兵65年来日思夜盼的家,那昔日温馨的家,昔日朝夕相处的亲人。
而今,一切都荡然无存了。
这荒凉之景,怎能不让老人伤悲呢?再次齐读这几句。
8、在这样凄凉的家中,80老兵又是如何生活的呢?指名回答“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ppt出示)
9、这样的饭菜吃起来会是什么味呢?请你结合上文理解。
10、生交流
11、师明确:是的,老人在吃饭菜时内心一定是痛苦的。
你能把他的苦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
12、过度: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依无靠面对这一切的他,又能怎样呢?他只能是(生答: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ppt出示。
是的,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的哭泣。
那么他在泣什么呢?他为何而泣?
13、生交流。
14、师:是啊,家人都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死了算了。
15、齐读最后一句。
五、拓展延伸
1、那么究竟又是什么给他带来的灾难的呢?(战争)
2、补充介绍背景资料:仅仅是汉武帝在位,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因为战争而死亡。
成了荒野枯骨。
PPT出示几组有关战争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的图片。
师讲解。
3、PPT出示思考题:写一写: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战争又有了那些认识呢?
4、生交流
六、总结
战争是残酷的,他让有家的人变得无家可归,百姓饥寒交迫,尸骨遍野。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和平,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幸福。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感情朗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从军之久:65年
远望:冢累累 回乡所见 兔 近看: 雉 旅谷 旅葵 回乡所做
回乡心情:喜------悲------泣
兵役
给
百
姓
带
来
的
沉重
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