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心理学 促销心理分析
(1)广告是以推销商品和劳务为目标的原则。
(2)广告是以建立企业的信誉为目标的原则。
(3)广告是以更新观念为目标的原则。
(4)广告是以长期反复传递信息为目标的原则。
(5)广告是以协调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
关系为目的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三、广告目标在广告管理中发挥的功能 (1)广告目标是沟通与协调的手段。 (2)广告目标为广告策划提供指导准则。 (3)广告目标是评价广告效果的依据。 四、可操作广告目标的制定 可操作广告目标是以那些与广告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变量为基础 制定出的广告目标。这些变量能够更快更充分地反映出广告的作用, 从而能够为广告主的决策提供及时的指导信息,制定可操作广告目 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作为广告目标制定基础的行为变量与 中介变量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广告目标受众的界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7.2.7广告的预算
广告预算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从事广告活动所需的总费用及分 类费用,合理的广告预算,是确定广告规模和广告组织机构活动的 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取得预期广告效果的重要保证。要做好广告预 算,常见的方法有:
(1)目标达成法。
(2)固定比率法。
(3)支出能力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促销及其组合策略
(4)产品寿命周期。在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营销目 标集中点都不一样,因此,促销方式也不尽相同。 (5)促销预算。在促销方面应投入多少费用,企业往往难以 决策。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在选择促销组合时,首先必须进行费用 预算,即综合考虑促销目标、产品特性、企业财力及市场竞争状况 的因素,预测企业需要且能够提供的促销费用;其次,综合分析比 较各种促销媒体的费用和效益,以尽可能低的促销费用,取得尽可 能高的促销效益。促销媒体不同,费用差异很大,然而,最佳促销 组合并不一定费用最高。企业应全面衡量、综合比较,以使促销费 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六、广告目标类型
广告目标可用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如从时间上分为长期目标、
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重要程度上分为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从
地区上分为全国性目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区域性目标和地区性目标等。但是广告主最关心的是广告效果。 从广告效果的表现形式上可将广告目标分为销售目标、行为目标和 传播目标三类。
那么,广告究竟是什么呢?汉语字面意思为广而告之,即广泛
劝告或向公众告知某件事。对广大初学者而言,我国广告学者孙有
为的定义或许更便于理解、掌握广告的几个关键问题:“广告是有
计划地通过媒体,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向所选定的消费者对象宣传有关商品或劳务的优点和特色,唤 起消费者注意,说服消费者购买使用的宣传方式。” 广告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由于商品经济是 一种交换经济,商品生产者要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自 己收回价值,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自己的商品, 于是便产生了古老的、原始的口头广告,称之为叫卖,或通过陈列 商品样品招揽顾客,这为实物广告,或者通过敲打某物品或手摆小 手鼓的形式,称之为声音广告,或者通过旗帜、悬物、招牌、颜色、 印刷品等形式。
(4)竞争对抗法。
(5)实验性预算法。
上一页 返回
7.3营业推广
7.3.1营业推广的特点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企业寻求一种有效的短期促销工具, 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营业推广的促销方式,就能很好地满足企 业的这个要求。在促销组合中,除人员推销、广告和宣传报道以外 的,凡是激励消费者购买、提高中间商交易效益的促销活动都被列 为营业推广的范畴。 与其他促销方式相比,营业推广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1 促销反应明显迅速 2 损害商品形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促销及其组合策略
二、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 企业选择合适的促销组合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产品类型。不同类型产品的消费者在信息的需求、购买 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促销方式。 (2)市场状况。企业目标市场的不同特征也影响着不同促销 方式的效果。在地域广阔、分散的市场,广告有着重要的作用。如 果目标市场窄而集中,则可使用更有效的人员推销方式。 (3)企业策略。企业有两种基本的促销策略:推动策略和拉 引策略。所谓推动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各种促销方式把产品推销给批 发商,批发商则将商品推销给零售商,零售商进而把商品推销给消 费者。
下一页 返回
7.1促销及其组合策略
二、促销组合的谱系 (1)广告语系。 (2)销售促进谱系。 (3)人员推销谱系。 (4)营销公关谱系
7.1.2促销的方式及作用
一、促销的方式 促销作为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包括两大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促销及其组合策略
(1)人员推销。人员推销就是企业派出推销人员与消费者或 用户直接面谈,推销产品;或者设立销售机构,通过销售人员向消 费者和用户宣传、介绍、推销产品。人员推销是促销的一种传统方 式。 (2)非人员推销。非人员推销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广告、营 业推广和公共关系。营业推广是通过企业所有的媒介物,如展销、 赠送样品等向市场传递信息。 二、促销的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仅要生产高质量的新产品,而且 要积极开展促销活动,促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7.2.3广告的目标
一、广告目标的含义与功能 广告目标是广告主希望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广告活动所完成 的任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二、广告活动目标原则
广告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广告活动目标是通过传递商品或 劳务信息,以便扩大商品与劳务的销售,增加盈利。广告活动的目 标要明确,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内容:
7.2广告
1 广义广告的分类 (1)按广告的最终目的划分,有营利性广告和非营利性广告。 (2)按广告的内容划分,有商品广告、劳务广告、文娱广告、 公务广告、社会广告和公益广告等。 (3)按广告发出者划分,有组织广告和个人广告。 (4)按媒体划分,可把广告划分为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 视广告、广播广告、印刷广告、电传广告、邮寄广告、招贴广告、 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交通工具广告、售点广告和电子网络广告 等多种形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5)按广告的覆盖区域划分,可划分为全球性广告、全国性 广告、区域性广告和地方性广告。 2 经济广告的分类 (1)按广告的直接目的划分,有商品销售广告、企业形象广 告和企业观念广告三类。 (2)按广告的对象划分,可分为消费者广告、工业用户广告、 商业批发广告和媒介性广告四类。 (3)按诉求方式划分,可分为理性诉求广告和感性诉求广告 等。
上一页 返回
7.2广告
7.2.1广告的概念
当今社会没有不做广告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没有不依赖于广告 进行商店销售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 现代社会的全部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活动都离不开广告。广 告已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反映一家企业综合实力的“精神 名片”,广告已被公认为人类文明中的第八艺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4)按产生效益的快慢划分,可分为速效性广告和迟效性广 告两类。 (5)按商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划分,可将广告划分为开拓 期广告、竞争期广告和维持期广告三类。
7.2.5广告的功能
广告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广告往往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广 告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一、广义广告的功能 1 提供情报的功能 2 宣传教育的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7.2.2广告的性质和特点
一、广告的性质 广告作为“行为”和“载体”的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 不同的广告主在对商品或劳务进行具体宣传时,却打上了不同的阶 级烙印。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广告,在某些内容上还是 有所区别的。社会主义广告在内容上,不仅宣传商品和劳务信息, 而且要感情健康,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绝不能把那些不 健康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广告。总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 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广告的基本性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二、广告的特点 广告的特点同广告的性质有紧密联系。既然广告是传播信息的 手段和载体,那么它必然具有宣传性。宣传性是广告的基本特征。 在宣传性这一基本特点之下,广告又派生出以下几个特点: (1)广告主体的盈利性。 (2)广告信息的新颖性。 (3)广告媒体的多样性。 (4)广告客体的接受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3 发展经济的功能 4 美化生活的功能 二、经济广告的功能 1 引导大众消费,激发购买需求 2 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节省商品流通成本 3 为广告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7.2.6广告与营销环境下的情感作用特点
广告与营销中所说的人类具有情感作用是指人在广告与营销环 境下表现出有某种情感上的倾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促销及其组合策略
(1)提供商品信息,沟通产需。 (2)开拓市场需求,增加商品销售。 (3)突出商品特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建立企业声誉,稳定商品销售。
7.1.3促销组合的概念和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
一、促销组合的概念 促销组合,就是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人员推销、广告、营 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取得最佳的 促销效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广告
这种情感上的倾向有利于提高人的情感体验。因而人们对“刺 激”情感的东西如广告,总会产生有情感性的倾向。如果这一倾向 在人们生活中具有意义,特别是有象征性意义,这时情感体验就被 唤起,影响消费者决策与行为。 根据情感心理过程,一般认为情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情感具有对象性。 (2)情感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具有认知性。 (3)情感与人的生理活动有关,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4)情感对人的行为产生具有趋向性作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