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相关案例(精)
事例六
英语培训惹争议 快瑞克被判返还学费2万多元 •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小王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与 北京快瑞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教育培 训合同,双方约定在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 小王在快瑞克公司接受培训。小王先后分两次汇 给快瑞克公司2万多元的教育培训费。但是,在培 训过程中,小王听不懂公司为其安排的课程。之 后小王找快瑞克公司要求终止协议,退还学费。 但是快瑞克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因此,小王将 北京快瑞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诉至北京市海淀法 院。
维权无法可依
“由于在校大学生缺乏文凭、缺经验,假期打工时间短, 打工单位也不固定,用人单位一般不愿与他们签订用工合 同,这给他们维权带来了隐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 保障专业教授刘恒庆说。 刘恒庆分析说,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法律意识淡薄, 当打工遭遇侵权时,不少学生没有保留证据,或者怕丢面 子,往往不了了之,打工维权难,大学生自身缺乏维权意 识是原因之一。 然而,大学生打工维权难的要害,还在于大学生假期 打工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在维权上无法可依。劳动部 与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 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309号)第12条规定:“在校生 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 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 ◆ 维权提示: • 投递简历、置办正装等等已经成为应届毕业生 们的必办事项,必要的支出无可非议,但是大家 在面对用人单位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的时候一定 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比如说在用人单位 以招聘为名收取面试、笔试费用的时候,大家要 多思考一下,因为除了国家规定的可以收取费用 的考试(比如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外,用人 单位是没有权利收取所谓的考试费用的。另外, 我们国家现在也已经禁止用人单位收取入职押金 了,大家也应该注意。
• •
◆维权提示: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 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 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 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 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并且同一用人 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 同时,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 资报酬不能低于转正后的工资标准的80%,并且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就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大家要注意维护自己试用期内的相关权利,避免 成为用人单位廉价的劳动力。
事例三 劳动合同条款要合法
• 小胡为非北京生源毕业生。2008年7月毕业 后入职北京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且由 单位解决了北京市户口。双方签订的劳动 合同中约定因公司为小胡解决了北京户口, 所以小胡在该公司工作必须满五年,否则 不满一年缴纳一万元的违约金。 2009年10月,小胡辞职,该公司要求小 胡交纳违约金无果便将小胡诉至仲裁委。 仲裁委员没有支持该公司的申诉请求。
事例二 三方协议并非劳动合同
• 案例 • 小刘毕业前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 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约定了5年的服务期限。 • 毕业后,小刘按照约定入职该公司。此后,公司 长期不与小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经过交涉,公 司答复小刘说已经签订《就业协议书》了,就没 有必要再签订劳动合同了。 • 小刘不服,提起仲裁申请,要求该公司支付其未 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仲裁委员会 支持了小刘的申诉请求。
维权提示
•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除涉及培训 费用和保密义务的违约外,用人单位不得 与劳动者约定承担违约金。因此,大家要 注意劳动合同中是否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条 款,比如说约定户口落下之后劳动者提前 离职缴纳巨额违约金等条款;即使劳动者 违反了上述条款的约定,也会因为上述条 款本身违法无效而无需支付违约金。
• 在庭审过程中,快瑞克公司辩称,其与学 员小王之间签订的《学员就读协议》是合 法有效的,该协议规定了就读时间、学费、 报名事项等事宜,其中应经约定了学员一 经交费上课概不退学费等,并且公司已经 履行了协议约定的教学义务,小王听不懂 课程,是由其自身英语基础差、学习不刻 苦、多次长时间休学等原因造成的,所以 不同意小王退还学费的诉讼请求。
还是今年暑假,湖北某高校学生小伟,在广 东东莞市斗星电子厂打工期间,右手中指和无名 指不小心被注塑机压成了肉泥。虽然及时到当地 医院接受治疗,但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子握笔的那 只手,却永远失去了两根手指。 • 大学生打工,主要目的是勤工俭学和增加工作经 验,这对减轻大学生家庭负担、实现大学生理论 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素质都有重要意 义。然而,社会上少数机构却利用大学生渴望求 职的心理,侵害打工学生的权益。面对纷繁复杂 的社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弱 势群体”。
• “既然不需签订劳动合同,大学生打工便不 受《劳动法》的保护”。湖北省劳动就业 治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暑假都有一 些受骗大学生想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讨个说 法,然而,劳动保障部门往往有心无力。 • “学生暑假打工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 内,所以一旦出现事故,只能适用民法。 根据民法“谁伤害谁赔偿”的原则,雇用 方是否承担责任要由法院判决。”刘恒庆 说“然而,这样使得成本高,进度慢,效 益低,对大学生来说很不划算。”
事例五 用人单位收取押金于法无据
• • ■案例: 小王毕业后入职一家民营企业,双方签订了为 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经过了三个月的岗前培训, 小王被安排到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担任技术人员。 为了防止优秀员工的流失,该企业收取了小王3万 元的服务期押金,并且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 满前小王无权要求公司退还押金。一年后小王辞 职,向公司索要3万元押金无果,便向仲裁委提起 了申诉。仲裁委支持了小王的申诉请求。
•
建议:大学生首先要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主体, 在选择职业时要避免做高危工作,在打工前要事 先对用人单位有个全面了解,如有无营业执照、 有无固定办公场所、经营状况如何等,尽量选择 一些信誉佳、实力强的大企业、大公司,在面试 时不要轻易交纳任何抵押金和保证金,不要抵押 自己的证件。 同时,打工大学生在权益遭到侵害时不能忍 气吞声,而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向劳动部门、 工商部门、公安、法院及有关职能部门投诉,也 可通过媒体将不法企业曝光,善用社会舆论来解 决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 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 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本案中, 小王与快瑞克公司签订英语培训协议,但 是小王在听课过程中,因自身困难而难以 理解课程,多次提出退学申请,快瑞克公 司虽根据小王的情况对之进行专门辅导, 但是小王仍跟不上课程,难以达到培训效 果。快瑞克公司以一交费上课概不退费为 由拒绝小王的退费申请,有失公平。最后, 法院判决解除双方签订的《学员就读协 议》,并退还学费人民币22468元。
• 维权提示 • 劳动合同的签订时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 据,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最 好规范。首先,大家应要求用人位及时和自己 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报酬、期限、工 时制等主要条款;其次,要避免在空白劳动合同 上签字,否则,一旦用人单位改变签订的条件并 且将不利条件写入劳动合同中以后,劳动者就处 于不利地位了。另外,大家要注意劳动合同有其 最基本的构成要件,用人单位不能以签订了《就 业协议书》、入职登记表等为理由拒绝签订书面 劳动合同。
• 金喜梁工伤一事,也许只是一件令人心痛 的偶发案例,然而,这一个案背后透露出 的,却是大学生打工维权难的现实。
• 权益屡受侵害 今年7月下旬,武汉3所高校200名大学生,分 乘6辆大巴抵达深圳,经一中介公司介绍,欲进一 家化妆品厂打工。但当学生们拎着行李在龙岗区 坪山街道下车后,却发现该中介公司并未按原定 协议全部安排好同学们的工作,50名学生流浪街 头,部分学生甚至无钱回家。事后中介公司拒不 退还中介费。 同是今年7月,四川德阳一名大一女生打算在 暑假做家教,却不幸遭绑架,最后被杀害并抛尸 江中。
事例四
• •
试用期也有权利保障
■案例: 2008年6月1日,小张与某科贸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 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小张试用期期间工资每 月2500元;试用期满后工资每月3000元。 • 试用期满后,小张经过了解认为公司违法约定试用期, 便向仲裁提起申诉,要求公司支付超过约定试用期的工资 差额。仲裁支持了小张的申诉请求。该公司不服向法院提 起诉讼。 • 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其应该 按照正式职工待遇支付劳动者工作期间的劳动报酬。本案 中,公司与小张在一年期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期限为三个 月的试用期违法,公司应该按照3000元的工资标准补足小 张2008年8月工资差额500元。 •
劳动就业相关事例
事例一 大学生打工维权难题破解
• 9月,暑假后的大学生又纷纷回到了熟悉的校园。 然而,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机电专业大三 学生金喜梁,却只能躺在病床上靠呼吸机维持生 命。 今年暑假,为减轻家庭负担,金喜梁前往武 昌一家家具厂打工,在修补被冰雹打破的塑料瓦 时,不慎从5米高的塑料顶棚上坠落,抢救后被诊 断为脑死亡。随之而来的是金家父母的无尽悲痛, 维持儿子生命的巨额医药费,以及因金喜梁短期 打工未与雇主签合同而留下的扯不清的赔偿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