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案例推荐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案例推荐
师: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板书: 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板书: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师:(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师: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师:那我们就看看他可爱的样子和动作。《西游记》里说“俺老猪不是嘴长,耳大、脸丑,俺也是一个好男子呢。” (学生笑)
师:那咱再看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今天他将看出的是什么妖精呢?
师: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师:《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师: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师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生:地点。
师: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师: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师: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生读,声音较大)
师:“自言自语”那可是发自内心的,自己跟自己说。你是太激动了,说话声音这么大,那不让旁边的妖怪全听见了?(笑)。
师:瞧“这家伙”的表情,心里美的都控制不住情绪了,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师:要说地点专指具体的地方,这活动场所也指更广泛意义上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之、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二、聊故事的环境
师: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师:在你的读中,我没看到“高山”,我看到的是一座“小土包”。(生再读,语气还不够)
师:要不然怎么说“妙龄少女”呢。年龄变得妙,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师:那眉毛妙在——生:“柳眉积翠黛”;师:那眼睛妙在——生:“杏眼闪银星”;
师:那身材妙在——生:“体似燕藏柳”;师:那音色妙在——生:“声如莺啭林”。
师: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师: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 “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师: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继续聊,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三变)又妙在哪里。聊妖精的哪一“变”的情节都成。
师:是啊,中国有句古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想《水浒中》的李逵要杀假李逵,假李逵说自己家里还有80多岁的高堂老母,让那么暴烈的李逵的心顿时软了下来。
师:那这“哭”里又藏着什么呢? 生:是阴谋,是“笑里藏刀”。 师:妖精可是“哭”啊。
师:感谢你的发现,好,继续聊。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师:是啊,这回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原著中有这么关键的一句,读读,看看妖精这一变,又妙在哪儿?
师:山还不够“高”,再读!(生再读,终于读出了高山的险峻。)
师: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看你又有什么感受?
师: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妖精“三变”的情节: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案例推荐
句容市黄梅中心小学 谢美根
教学思路:
利用小说中“环境”的描写,渗透《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借助小说中“情节”的研究,探究《西游记》中的写作特色;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评价,导读《西游记》中的意义主题。
教学形式及教学重难点:
小说《西游记》中记载着一个个基于民间故事又超越现实的神怪故事,《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例。以往,我们习惯于把课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出“故事”的情趣和意味。跟学生说故事,可以通过“聊”的方式,即对话。因此,承接上学期教学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经验——我们期待着继续以“聊”的方式,超越“讲”,教学中努力做到,比“讲”更轻松、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这种“聊”不仅是“说说”、“读读”,而是以儿童为主体,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故事因素,站在平等对话高度上的教学形式。因此,“聊故事”应该是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当然,聊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的“举重若轻”,那些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应当在师生不着痕迹的尽情对话中得以落实。
师:这个“胜”,和我们平时理解的胜,是一样的吗?
师:把你感受到的,送到课文中去,让我们在声音中体会!
生:(有语气读,还故意学着*笑了几声。掌声、笑声。)
师:这妖精,“得胜的猫儿”,就像那撒欢的老虎似的,都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生:村姑。
师:用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生:美貌。)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创造。谁再来读读,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位八旬老妇走路的样子,听到一步一哭的声音。(该生读得声音较大,语气流畅。)
师:(对着刚才的学生)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读得惟妙惟肖。掌声) 师: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师: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不过,咱先看看妖精变得怎么个美貌,再聊好吗?(放课件:“变村姑录像”)
师:《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明朝李卓吾老先生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 生:是个“好”。
师:呵呵,女子加在一起是个“好”。再想想,变的那个村姑可是个少女。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了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而创设的的特定场所和背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小说中,除了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在这里我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三打白骨精》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为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