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方面努力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提出具有创造性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它是创新或创造的思想基础,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核心,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追求独到、新颖、最佳,从而形成新的思想、见解和办法的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能力,就是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惯性,推陈出新、开拓进取的思维过程,由单向思维转变为多向思维,由封闭思维转变为开放思维,由静态思维转变为动态思维的能力。
简单地说,创新思维能力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缺乏创新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
1.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
许多人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
2.缺乏创新的毅力。
虽然有些人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3.缺乏创新的兴趣。
现在人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
4.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
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
5.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
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潜能,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三.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思维创新,作为一种高级的理性活动,从来就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恩格斯曾经指出,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这里所说的“更新、更勇敢的头脑”就是思维创新活动。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每一次伟大的发现和创造,无不是创新思维的结晶。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加证明,思维创新活动是拉动技术更新的“火车头”。
只有思维站在了时代的潮头,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才会到位,各项工作才会有大的突破。
相反,没有创新的思维“牵引”,实践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当代科学技术和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化中,中国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有着12亿人口的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富裕,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别无他途,只能走创新发展之路。
同时一些单位的工作和建设之所以难有大的突破,发展步伐不快,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思维方式陈旧,缺乏创造性思维。
有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维陷入定势,常常是固守常规,遇事总是习惯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事物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还有的过于盲从,不善于独立思考,人云亦云,抱残守缺。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运用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新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思维创新带动理论、制度和体制的创新,开创改革的新局面,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二.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思想方面:
1.强化创新意识
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
强化创新意识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破除以“我”为中心的封闭思维方式,克服狭隘封闭和目光短浅,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以营造一种激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树立“非创新无以发展”的新观念,强化夯实基础和长远发展的意识。
2.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如果方法没有掌握,思维创新就无从谈起。
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换位思维法、灵感思维法等。
这些方法,只要在实践中把握好了,运用好了,就能切实提高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3.具有坚定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支配、调控自己的行动,从而排除内外干扰,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它对于人们在学习中获得成效,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乃至培养创新性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
思维要创新,就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克服惰性,避免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克服惯性,不迷信权威,不依赖经验,科学质疑,允许试验。
(1)不怕失败
在工作和事业上,我们有些人往往害怕失败,害怕失败带来的打击和非
议。
其实,按照创新思维的逻辑说来,失败正是一种拥有,正是一种体验,正是一笔财富。
也就是说,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呢?失败孕育着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
(2)知难而进
在自然科学领域,包括创新思维领域,只要树立信心,坚定意志,鼓足勇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否则,心理上的怯懦和准备不足,将为自己平添许多不必要的壕沟和障碍。
知难而退,优柔寡断,这往往才是人生最大的难题。
(3)勇于吃苦
培养创新思维精神,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事情,需要下长功夫,深功夫,笨功夫,这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境界。
工作学习方面:
1.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对事业的真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
所有成功的历史巨人,不仅因为他们有优秀的意识品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把创新纳入自觉的、有意识的范畴,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不可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2.注意积累知识
(1)思想积累。
人,因思想的深邃而深邃,因思想的高贵而高贵。
思想积累丰厚了,认识、思维才能求主动,上层次,有深度,进而增强创新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独特性。
(2)知识积累。
知识会在有脑中产生“化合反应”,积累多了,思维敏锐,思路开阔,凝神一想,思如泉涌;俯首一写,下笔有神;临场一说,口若悬河,进而增强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艺术性。
(3)生活积累。
生活积累即阅历、经历丰富了,便能使我们豁达、大度、成熟、老练。
观察问题,全面不片面;思考问题,唯物不唯心;处理问题,客观不主观,进而增强创新思维的科学性、有效性。
(4)材料积累。
材料积累包括各种资料、信息的积累,广泛占有丰厚了,可使我们在他人(或人前)的基础上,登高远望,借鉴选择,为我所用,进而增强创新思维的系统性、前瞻性。
积累的方法很多,根据一些名人、成功伟人的做法和经验,可概括成“三句话”——常备“三个本”,克服“四个怕”,践行“五个多”。
常备“三个本”,即随时看到本,随时听到本,随时想到本。
注意捕捉、积累,天长日久,便会成为“小仓库”、“百宝囊”。
克服“四个怕”,即问师长(上级)怕露底,问朋友(知己)怕掉价,问同学(同事)怕矮三分,问晚辈(下级,不如自己者)怕小瞧自己。
这“四怕”可谓求知路上的大敌或拦路虎。
只有战胜它,克服它,才能有长进,有提高,有进步,有飞跃。
践行“五个多”,即多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多留心,留心处处皆学问;多思考,行成于思毁于随;多交友,一个益友一本书;多积累,厚积薄发生威力。
修养方面:
1.坚持自我修养
始终注重锤炼良好的个性品质。
没有坚定的道德追求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创新将缺乏活力和生机。
锤炼良好的个性品质,需要一种修身自律、励志自强的精神,需要经常对着法纪规章检测自己的创造性,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增加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创新意识规范性和自信心。
有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容易自然地克服消极情绪,坚定信心,并以道德的力量培养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坚强意识。
2.勤于思考问题
提升思维的能动性。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
我国古人也强调,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知识越用越活,脑子越用越灵。
爱思考、勤思考,就会使思考的问题更加成熟,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特别是在一些似是而非和司空见惯的问题上,要敢于提出质疑,勇于逆向思维,努力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拓展,从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拓展,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拓展,从常规思维向超常思维拓展。
3.重视素质培养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与崇高理想和高度事业心责任感相联系的。
创新是艰苦的劳动,只有具有顽强意志,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收获创新的硕果。
创新又是科学的劳动,还须具有科学态度和方法。
因此,不仅要注重学习,而且更要磨炼自己的意志品格,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培养毅力、恒心,在失败面前永不气馁,不断超越自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做出贡献。
总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