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上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3.毛泽东思想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才最终走向成熟。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C.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5.为了指导和带领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的错误方针是()C.“两个凡是”6.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者是().邓小平7.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毛泽东8.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9.中共四大的主要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1.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定股定息12.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其中第二步是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4.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15.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16.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C.中国的具体实际17.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1992年18.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全面的改革19.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党的代表大会是()十四大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主体()A.按劳分配21.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3.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2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26.培育“四有”公民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阐述是在()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相互包含,相辅相成31.最早提出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告台湾同胞书》32.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33.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1984年12月19日34.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35.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其中,日本属于()第二世界36.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阶级37.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方针38.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39.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0.以下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阐释正确的是()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4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44.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摹本内容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是革命的力量之一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4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由低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 委托经销代销C.统购包销 D. 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47.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中共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提出的思想有()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 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实行农业产生责任制 D. 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48.认清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最重要的是要认清两个方面,即()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C.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49.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是()A.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B.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C.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D. 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5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 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51.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范畴包括()A.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C.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新产生的社会阶层52.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5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B.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C.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D. 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5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A.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C.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 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55.下列关于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的论断,表述正确的是()A.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B.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C.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三、判断题(对下列观点或命题进行正误判断,每题1分)56.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错误57.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正确58.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要发展公有制经济,就不应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错误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错误60.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是邓小平()错误61.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正确6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正确63.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扩大无须特别关注()错误64.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正确6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正确四、材料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材料一: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摘自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材料二: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6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C.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D.复杂的国际形势67.科学发展观是()A.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B.又与时俱进的C.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6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6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70、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7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7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的发展B.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7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A.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74.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75.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A.发展为人民B.发展依靠人民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