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扶贫项目养鸡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项目养鸡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项目养鸡实施方案
篇一: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录
第一章构树扶贫爱心助学项目实施方案 (3)
1.1项目名称 (3)
1.2建设时间 (3)
1.3项目背景 (3)
1.4、建设目标 (5)
1.4.1总体工作目标 (5)
1.4.220XX年度工作目标(落实目标3000亩).7 1.5、工作原则 (8)
1.6组织实施方式 (8)
1.7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10)
1.8投资预算 (11)
1.8.1自建3000亩投资预算: (11)
1.8.2扶持贫困户、贫困村7000亩投资预算:..11 1.8.3其他费用投资预算 (11)
第二章构树扶贫爱心助学专项基金概况 (12)
2.1基金的缘起 (12)
2.2基金的理念 (13)
2.3基金的职责 (14)
2.4基金的意义 (14)
2.4.1对社会发展 (14)
2.4.2、对精准扶贫工程 (14)
2.4.3对贫困学生及其家庭 (15)
2.4.4、对爱心企业和人士 (15)
2.5专项基金的用途 (15)
2.5.1用于贫困学生 (15)
2.5.2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经费 (16)
2.6业务的范围 (16)
第三章专项基金章程 (16)
第四章构树扶贫基地众筹募集认领基地方案 (25)
第五章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简介 (27)
第一章构树扶贫爱心助学项目实施方案
1.1项目名称
国家级贫困县构树精准扶贫乡村教育工程万亩种植实验基地试点项目
1.2建设时间
20XX年3月——2021年3月
1.3项目背景
杂交构树是中国林业科学院的专家利用传统杂交育种
方式,通过太空搭载育种,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具有抗逆性多用途速生树种,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性强,属丰产型树种,当年种植即可砍伐,且次年萌生,可年收割多次。

在荒山、荒地上种上一亩“太空杂交构树”,采集树皮、树干、树叶出售,一年收益2400——3000元,这样的稳定的收益能持续20多年;1万亩构树精准扶贫乡村教育工程的种植实验基地,每年可以产生2400万——3000万的经济收入,扣除土地租赁、基地管护、管理税收等费用,年平均产生2000万以上的纯利润,用于乡村教育事业。

(出自::精准扶贫项目养鸡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20XX年初,国务院扶贫办将构树扶贫项目列入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把构树扶贫助学与陶行知乡村教育理念相结合,探索杂交构树综合利用和构树产业化扶贫发展新途径,可以长期稳定地为精准扶贫与乡村教育事业提供大量的办学和助学资金,又促进了贫困县贫困生态环境改善和当地的贫困群众的脱贫增收,为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攻坚伟大事业注入新活力。

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构树扶贫乡村教育专项基金,旨在搭建一个在十大精准扶贫模式下,新型高效的乡村教育的实验平台,将有效地把构树扶贫与乡村教育模式相融合,吸引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以构树精
准扶贫乡村教育工程的实验
模式,积极参与到构树精准扶贫产业中,实现构树精准扶贫乡村教育工程的专项基金资本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精准化、科学性、长效性。

为此,在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的领导下,构树扶贫乡村教育专项基金管委会的具体实施计划,首先将组织构建“国家级贫困县构树精准扶贫乡村教育工程”,希望能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回乡创业青年和贫困学生,首期募集5000万构树精准扶贫乡村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建设1万亩构树精准扶贫乡村教育种植实验基地,通过构树扶贫乡村教育工程种植实验基地和构树产业化建设,在之后的20多年内,每年可以稳定地产生2000万以上的经济效益,这样,专项基金一方面每年有2000万以上办学资金的输血注入,用于帮助贫困县的贫困学生来圆自己的求学梦职业梦,另一方面,绿化了贫困县的边际土地,促进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万亩构树种植实验基地的产业化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帮扶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其迅速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

1.4、建设目标
1.4.1总体工作目标
根据项目实施区域的贫困村、贫困户规模与分布,结合各省市贫困县的社会经济状况、土地资源和植被结构、交通
篇二: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花椒树产业化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方案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三、项目建设内容
四、项目投资预算
五、组织保障措施
六、效益分析
七、市场风险及对策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
YYY位于QQQ北端,地处大娄山脉东北端与四川盆地交界地段,位于东经107°—107°15′,北纬28°48′—28°54′之间,东靠南川区草坝场镇,南连QQQ水坝塘镇,西接万盛区黑山镇,北与南川区金山镇接壤,南距QQQ城160公里,北距重庆市南川区63公里,314县道横穿其境,村村通公路,交通便捷。

全镇辖10个村、97村民组,总人口4.4万人,9763户,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占总人口的97%,现有贫困人口419户11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1﹪。

全镇人均纯收入7922元,人均口粮372公斤。

有劳动力1.7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12万人;国土面积202km2,耕地总面积4.1万余亩,可利用荒地8万余亩,土壤主要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沙壤土等6个类型,45个土属,168个土种,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有少许
山原、宽谷及山间盆地,(山地面积占45.5%,坝区面积占41.8%,丘陵面积为12.7%),呈三山夹二水地貌,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筲箕状。

YYY平均海拔900m,最高海拔2227米,最低海拔614米,高差1613m;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相对湿度79%,近十年年平均雨日168天左右,年均无霜期在27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mm,年均气温15.5℃,年均太阳总辐射量33789×105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积温4219—6696℃,盆地地区大于6500℃,半山地区5000—6100℃,高山区小于5000℃。

该区域属典型的高原性湿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于花椒生长。

目前我镇的花椒种植已初具规模,项目区规划种植花椒,市场前景好,很受群众欢迎,同时在项目区建设集生产+加工一体的运作模式,带动项目区经济的增长,促进项目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

(二)项目县花椒产业的基本情况
项目县北距重庆196公里,南距遵义30公里,贵阳198公里,交通便捷,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川黔铁路横贯全境;全县辖24个镇(乡)、222个村(居)民委员会,180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200km2,总人口为70.5万人,全县贫困人口8.33万,耕地总面积149.735万亩(详查),54.62万亩(习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24亩(详查),0.82亩(习惯);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57毫米,年平均气温14.7℃,最高海拔2227m,海拔最低310m,立体气候非常明显,非常适宜于花椒生长,对发展花椒产业具有较强
区域优势。

从国际国内来看,花椒发展前景较好,需求量较大,市场走势高,经济利润可观,我县农户栽植花椒的积极性较高,目前全县已栽植花椒近1万亩。

但由于农户缺乏资金,种植的量较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还没有真正形成花椒产业化。

我县将利用好我县的土地、气候和环境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

主要以发展大户或引进企业来发展花椒产业,通过培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带动当地群众种植,达到产业扶贫、脱贫的目的,在形成花椒产业的基础上,最终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村施计、因户施策、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扶持大户和龙头企业,通过利益链接机制,让贫困户收益,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群众参与,带动群众发展;三是利用扶贫资金滚动,群众利益最大化。

四是服务为先,抓好产业和生产,引导农户增收致富。

(二)依据
1、《关于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2、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实行产业化扶贫项目XX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的通知》
3、《XX省特殊类型地区“三位一体”产业化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XX-20X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