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的机体反应
4.甲状腺素 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 泌增加,以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素(T3)为明显。 在应激反应中,交感神经系统可增强甲状腺的功能。临 床证明T4水平与危重病人死亡率间呈负相关,说明甲状 腺激素对提高机体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神经内分泌系统
5.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创伤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升高, 从而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明显升高。由于儿 茶酚胺分泌增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浆胰岛素 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三者对提高 血糖水平具有协同作用。严重创伤病人对胰岛素的反性 降低,有时病人血糖茧然很高,但细胞却仍处于糖饥饿 状态。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系统变化
第一节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改变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神经内分泌系统
(一) 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机体受伤后,由于恐惧、疼痛、损伤、失血和低血容量使交
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纤维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同时使 肾上腺髓质分泌(以肾上腺素为主)迅速增加,导致血中儿茶酚胺 浓度大幅度上升,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效应:①心率加快,心肌收缩 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②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血管 收缩,冠状动脉及骨骼肌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再分布以保证心、 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③呼吸增快,潮气量增大,支气管扩张, 改善肺泡通气,氧供增加;④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血糖、血浆游 离脂肪酸浓度升高,给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能量物质;⑤增强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 胰高血糖素和肾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神经内分泌系统
3.β-内啡肽浓度升高,意义在于:①反馈抑制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②抑制垂体的活性,减 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避免过度应 激反应对机体的损害;③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力;④调节 免疫功能;⑤β-内啡肽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 使血压降低。
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肾血流 量减少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体内水 钠潴留。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创伤后机体反应示意图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创伤后机体反应示意图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其他激素 1.生长激索,应激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
合成、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因而对创伤后的组织修复有利。 此外,生长激素还促进脂肪的分解,加速脂肪酸氧化,抑制 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提高血糖水平。 2.抗利尿激素 当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刺激垂体后叶时,抗利尿 激素的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引起水潴留。此外抗利尿激 素是强效血管收缩剂,对维持血压有一定的作用。
免疫系统反应与炎症
创伤后由于损伤组织、异物和感染等因素激活了补体 系统、免疫细胞和其他基质细胞如血管上皮细胞,引发了 局部组织的修复、局部和全身的防御反应,主要表现为炎 症反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其他代谢产物,虽 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组织的修复;但是,失控或过 度激活的防御反应所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可 引起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上称之为全身性炎症反 应综合征(SIRS),SIRS可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征(MODS),同时,严重创伤还通过复杂的途径,抑制 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和脓毒症 (sepsis)这是创伤后期(创伤后数天至数周)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Company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一)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与炎症
1.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创伤后机体通过如下途径产生非特异性防 御反应。
(1)激活补体系统:一方面,通过产生细胞裂解和促进吞噬作用 来抵抗微生物的侵入;另一方面,在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活性补 体片段,具有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o Logo Logo Logo Logo
神经内分泌系统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机体创伤后,恐惧、疼痛、低血容量、低血压和组织损伤
等因素通过传入神经投射到下丘脑,刺激下丘脑分泌大量的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增加腺垂体ACTH分泌, 加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合成释放。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 是提高机体在恶劣条件下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如下: ①促进蛋白质、脂肪分解,增强糖异生,升高血糖,以保证 重要器官(如心、脑)的能量供应;②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③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维持血容量 ;④稳定溶酶体 膜,防止或减轻组织损伤;⑤抑制化学介质(如白三烯、血栓 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致炎性细胞因子等)的合成,减轻 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⑥降低肾小球入球血管阻力,增加 肾小球的滤过率。
创伤后的机体反应
张瑞英 联系方式:
LOGO
概念
创伤后的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是指机 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 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创伤后由于损伤、缺血、感染、疼痛、休克、酸中毒、 心理因素等刺激,除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外,还激活了免疫 和凝血等系统,从而使机体的代谢和器官功能发生了各种复 杂的变化,以提高机体对创伤的适应能力、维持内环境的稳 定。但是,机体反应一旦过于强烈和(或)持久,超过机体负 荷的限度,可导致内环境平衡失调,对机体造成损害,引起 严重的并发症,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创伤后机体 反应对机体既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又有损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