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囊肿 PPT
❖概述
1. 概念
✓ 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
2. 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
牙板
成釉器 上皮根鞘
(Serres上皮剩余)
(Malassez上皮剩余)
缩余釉上皮
✓ 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
牙板 成釉器 上皮根鞘 缩余釉上皮
3. 上皮剩余与囊肿发生的关系
Serres上皮剩余:牙源性角化囊肿、 发育性根侧囊肿、龈囊肿
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前磨牙,极少乳牙
临床症状:无明显症状,牙未萌、缺失、
错位,继发感染-疼痛
X线表现:单囊,境界清晰,伴未萌出牙冠
3. 病理变化
肉眼
单囊 含牙冠 朝向囊腔 囊壁附于釉牙骨质界 含淡黄色液体
镜下
上皮衬里:复层鳞状上皮,无上皮钉突,薄,
2~4层细胞,含粘液细胞和纤毛柱状细胞
纤维性囊壁:薄,继发感染-上皮增生,
牙源性上皮岛,皮脂细胞,淋巴细胞
4. 组织来源
缩余釉上皮与牙面 间液体积聚
缩余釉上皮各层间 液体积聚
5. 预后
复发少 极少数-成釉细胞瘤
❖萌出囊肿
(eruption cyst)
➢ 定义
正在萌出的牙的牙冠 缩余釉上皮与釉质间
液体潴留 -骨外软组织cyst)
➢ 定义 ➢ 临床表现 ➢ 病理变化 ➢ 组织来源 ➢ 预后
1. 定义
滤泡囊肿(follicular cyst):含未萌牙牙冠,
囊壁附于牙颈部
2. 临床表现
患病率:高 年龄与性别:男性>女性,10~39岁 好发部位:下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
立方上皮、柱状上皮、原始扁平上皮,单独/混合
纤维性囊壁:含较大的神经和血管,粘液腺、
炎性细胞、透明软骨小岛、上皮残余
❖鼻唇囊肿/鼻牙槽囊肿
(nasolabial cyst /nasoalveolar cyst)
➢ 部位 ➢ 来源 ➢ 临床表现 ➢ 病理变化
1. 部位
牙槽突表面近鼻孔基部软组织内,可双侧
2. 来源
前腭突和侧腭突联合的中心:切牙管的上皮剩余
3.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30~59岁,男性>女性 临床症状:较轻,腭中缝前方肿胀,
伴疼痛和/或流液,反复,牙移动
X线表现:腭中线,中切牙牙根上方或之间,
卵圆形、心形或V形
4. 病理变化
衬里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globulo-maxillary cyst)
➢ 部位 ➢ 来源 ➢ X线表现
1. 部位
上颌恒侧切牙和尖牙牙根之间的骨内
2. 来源
球状突和上颌突融合处的上皮剩余
3. X线表现
边界清楚,倒置梨形,使相邻两牙根分开
口腔颌面部囊肿
(cysts of the oral regions)
❖概述 ❖第一节 牙源性囊肿 ❖第二节 非牙源性囊肿 ❖第三节 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小结本次课要点
概述
❖ 囊肿的定义
➢ 非脓肿性 ➢ 病理性 ➢ 囊腔 ➢ 含液体
❖ 囊肿的组成
囊腔--囊液
囊肿
上皮衬里
囊壁 纤维性囊壁
假囊肿--无上皮衬里
5. 预后:较大的复发倾向
囊壁薄、脆、大-手术难以完整摘除 多囊性/子囊-残留囊肿继续长大 生长方式
一般囊肿:膨胀性生长 牙源性角化囊肿:沿抗性小的途径生长
组织来源
牙板上皮剩余来源-囊肿摘除后,其它
牙板上皮剩余又可发生新的囊肿
口腔粘膜来源-未切除与囊肿粘连的粘膜,
基底细胞可再发生囊肿
Malassez上皮剩余:炎症性囊肿- 根尖囊肿、根尖侧囊肿、残余囊肿
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萌出囊肿、 牙旁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 keratocyst)
➢ 牙源性角化囊肿和始基囊肿的关系 ➢ 临床表现 ➢ 病理变化 ➢ 组织来源 ➢ 预后
1. 牙源性角化囊肿 和始基囊肿的关系
牙源性角化囊肿
始基囊肿(primordial cyst)
2. 临床表现
患病率:3~12% 年龄与性别:10~29岁,40~50岁,
男性>女性
部位:下颌>上颌,下颌--第三磨牙、升支
上颌--第一磨牙后区
临床症状:无明显症状(前后向生长)
继发感染-疼痛、肿胀,流脓
单发/多发
大多数-单发 10%-多发 少数-痣样基底细
2. 来源
胚胎性鼻泪管
3. 临床表现
患病率:罕见 年龄与性别:30~49岁,女性>男性
临床症状:肿胀-鼻唇沟变浅、消失,鼻翼隆起,
鼻孔扭转,波动感,疼痛,呼吸困难
X线表现:不易发现,圆形或肾形,鼻孔前下缘
4. 病理变化
衬里上皮:无纤毛假复层柱状上皮,
局部鳞状上皮或立方上皮
❖球状上颌囊肿
❖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分类
牙源性-牙源性角化囊肿、 发育性 含牙囊肿、萌出囊肿
上皮性
非牙源性-鼻腭管囊肿、
口腔 颌骨囊肿
鼻唇囊肿、球状上颌囊肿
颌面部
炎症性:根尖囊肿
囊肿
非上皮性
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
粘液囊肿和舌下囊肿
第一节 牙源性囊肿
(odontogenic cysts)
❖ 概述 ❖ 牙源性角化囊肿 ❖ 含牙囊肿 ❖ 萌出囊肿
第二节 非牙源性囊肿
❖ 鼻腭管囊肿/切牙管囊肿 ❖ 鼻唇囊肿/鼻牙槽囊肿 ❖ 球状上颌囊肿
❖鼻腭管囊肿/切牙管囊肿
(nasopalatine duct cyst /incisive canal cyst)
➢ 部位 ➢ 来源 ➢ 临床表现 ➢ 病理变化
1. 部位
腭中缝:切牙管的任何位置 腭乳头囊肿:切牙乳头软组织内
胞癌综合症 (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
X线表现:单囊/多囊,透光区,边界清晰,
边缘光滑/扇形,可含牙
3. 病理变化
肉眼
单囊/多囊 囊壁薄 内容物-黄白色发亮的角化物/
干酪样角化物/淡黄色液体
镜下
上皮衬里:复层鳞状上皮,无上皮钉突,5~8层细胞 表层:角化层,不全角化(80%)/正角化,波浪状
颗粒层:正角化者明显 棘层:薄,细胞内水肿
基底层:细胞边界清楚,柱状/立方状,胞核
嗜碱性强-染色深,远离基底膜-栅栏状
纤维结缔组织囊壁:薄,一般无炎症
继发感染:衬里上皮角化消失,出现上皮钉突,
纤维性囊壁变厚
纤维性囊壁内:子囊、牙源性上皮岛
4. 组织来源
牙板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 口腔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