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问题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问题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问题浅析
【摘要】消防工程的建设是高层建筑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消防工程主要表现在安全疏散方面。

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消防安全,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对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有重大影响。

因此对消防安全疏散工程要求严格。

本文从高层建筑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探讨了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一般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建筑消防安全疏散
近年来,我国建筑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大型的复合型高层建筑,其内部交通路线错综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安全疏散是高层建筑设计和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因其空间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得到普及,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也正因它的特点,如果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损失。

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层建筑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高层建筑的垂直距离较长,一旦发生火灾,电梯由于不能防火和停电等原因无法工作,人员利用疏散楼梯逃生的用时较
长,疏散救援工作极其困难。

另外由于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扑救工作难以顺利展开,不能及时有效的制止火势蔓延。

第二,高层建筑人员比较集中,由于恐惧心理和消防知识不足,人员常常会集中在少数几条路线,增加了拥挤程度,造成混乱,而且还容易导致踩踏等其他事故的发生,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第三,高层建筑的起火点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迅速蔓延到各个井道,如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和风道等。

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速度快,如果再有可燃物,一旦起火,容易迅速大面积扩散。

二、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
除了火势蔓延产生的烟气和高温,对人员的安全疏散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还有许多方面。

主要的因素有:
一是高层建筑房间设计。

既包括功能设计,也包括房间密度和大小的设计。

因为房间设计将直接影响人员的密度、自助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比如房间密度越大,人员将越集中,疏散越困难。

二是装修材料的耐火性能。

建筑内房间、通道、门厅、吊顶的耐火性能,和内部装修材料的可燃性,都是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时应结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选择质量良好、性能优秀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建设。

三是通道宽度。

建筑中人员疏散的密度和速度都受到通道宽度的影响。

如果人均占用疏散通道的面积小,人群移动速度会较慢,
增加了危险性。

为了保证室内人员安全、准确、迅速的撤离火灾现场,在建筑设计时要依据建筑类型、房间使用功能以及人员数量,通过计算加以确定合理的宽度。

四是疏散距离。

它直接影响室内人员撤离房间进入安全区域时间的长短,疏散距离越大,疏散所需的时间越长,会加剧人群的恐慌、向光、向阔的心理,危险性也会越高。

为了保证人员安全,疏散距离一般不超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规定。

三、消防安全疏散的一般设计
对于日益发展的综合性高层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设计是从疏散路线、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出口以及避难层或避难间等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布置和安排的,对人们安全疏散、避免人员伤亡事故、降低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安全疏散路线
安全疏散路线,是指火灾时紧急疏散的路线越来越安全。

制订安全疏散计划。

加强平日的宣传和预警,建立应急预案。

按人员的分布情况,制订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路线,并绘制平面图,用醒目的箭头标示出出人口和疏散路线,便于寻找和分辨。

路线要尽量简捷,安全出口的利用率要平均,不能产生“逆流”。

建筑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计划,特别是要明确疏散路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按疏散计划组织人流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2、走道设计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结构类型,设计环形
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

尽量不要设置袋形走道。

袋形走道的致命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出口。

火灾时,一旦这个出口被火封住,处在这部分的人员就难以脱险。

而环形、双向等走道既能在平日提供方面,又能在火灾时增加疏散路线,使人们迅速安全疏散。

因此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3、疏散出口
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把建筑物内的人员和物资尽快撤到安全区域,这就是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凡是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的门、楼梯、走道等都称为疏散出口。

布置安全出口要遵照“双向疏散”的原则,即在建筑物中人员活动处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使疏散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为了解决疏散出口的问题,针对疏散出口的管理,可以设置“紧急疏散门”“紧急安全出口”。

4、疏散楼梯
高层建筑中,人员的疏散必然要经过楼梯,因此建筑设计对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的要求更为详细。

对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给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楼梯设计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比如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建筑裙房和除单元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消防电梯主要是在发
生火灾时供消防人员使用,不供人员疏散使用。

楼梯的布置要保证安全性和使用均匀,在建筑物或其每个防火分区的走道端部都要设置楼梯,以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

5、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是高层建筑中用作消防避难的楼层。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通过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使得人们遇到危险时能够安全逃生。

在高层建筑内设置避难层(间)是十分必要的。

避难层(间)的设置要符合规定,对于高层建筑内避难层(间)的数量、面积、施工材料、内置的照明、防烟和通讯等设施等都要符合要求,避难间与该楼层的其它房间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隔开,避难间除开向防烟楼梯间或其前室的门外,不得开设其他门洞。

使其既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使用效率,节约项目投资。

参考文献:
[1]周海贤.浅谈建筑消防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科技资讯,2006.18.
[2]陈保胜.浅谈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新建筑,2004.6.
[3]冷雅军.影响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因素及对策.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s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