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检验的定义和理解

质量检验的定义和理解

a.检验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占用的检验人员和设备较多.难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
b.由于受检个体过多,会导致检验标准降低或检验项目減少,从而削弱了质量保证程度.
c.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差错难以避免.
d.不适用于破坏性或检验费昂贵项目.
全数检验常用于:
a.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或零部件.
b.对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质量项目.
寿命
会影响寿命
可能影响寿命
不影响
不涉及
可靠性
必然会造成产品故障
可能会引起易于修复的故障
不会成为故障的起因
不涉及
装配
/
肯定会造成装配困难
可能会影响装配的顺利
不涉及
使用安装
会造成产品安装困难
可能会影响产品安装的顺利
不涉及
不涉及
外观
一般外观缺陷构不成致命缺陷
使产品外观难于接受
对产品外观有较大影响
对产品外观有影响
3.在检验中发现的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进货检验中难以发现的內在质量、功能质量及可靠性指标等),及时反馈给采购供应部门,帮助其对供方提供的配套件质量及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查.
七、质量的检验方式:
1.按检验的数量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1).全数检验:就是对待检产品(批)100%地逐一进行检验,又称全面检验或100%检验.但全数检验的局限性和缺点如下:
3.保证检验人员和操作人员统一量仪的量值,从而预防测量误差造成的质量问题。
4.当终检发现质量缺陷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预防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六、检验的改进作用:
检验的改进作用常常反应在以下两方面:
1.通过检验工作获取的生产过程的质量信息及暴露的设计问题,为产品整顿时的设计改进提供依据.
2.向工艺部门提供有关加工、转运、装配等方面的质量信息,帮助工艺部门对其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和工艺规程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查验证和改进.
十二、不合格品的管理
1.不合格品的定义:沒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2.不合格品的处置:
返工----可以通过再加工或其他措施使不合格品完全符合规定要求.返工后必须经过检验人员的复验确定.
返修----对其采取补救措施后,仍不能完全符合质量要求,但能基本满足使用要求,判为让步回用品.合同环境下,修复程序应得到需方的同意,修复后,必须经过复验确认.
下道工序
肯定造成下道工序的混乱
给下道工序造成较大困难
对下道工序影响较大
可能对下道工序有影响
处理权限
总经理
检验部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检验负责人
检验员
检验严格性
100%严格检验
加严检验
严格检验
正常检验
一般正常检验
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
放宽检验
十、检验指导书
检验指导书是产品检验规程在某些重要检验环节上的具体化,是产品检验计划的构成部分.编制检验指导书的目的在于为重要的检验作业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检验指导书的基本內容如下:
1.检验对象:受检产品的名称、图号及其在检验流程图上的位置(编号).
2.质量特性:规定的检验项目、需鉴別的质量特性、规范要求、质量特性的重要性级別、所涉及的质量缺陷严重性级別.
3.检验方法:检验技术要求、检测程序与方法、检测中的有关计算方法、检测频次、抽样的检验的有关规定及数据.
4.检测手段:检测使用的工具、设备及计量器具。
(3).末件检验:指主要靠模具、工装保证质量的零件加工场合,当批量加工完成后,对最后一件或几件进行检查验证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下批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保证下批生产时能有较好的生产技术状态。末件应由检验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检验合格后,双方应在末件流程卡上签字.
3成品检验:又称最終检验,是全面考核半成品或成品品质是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的重要手段。成品检验可以是全数检验,也可以是抽样检验,应该视产品特点及工序检验情況决定.
2.比较:将测定结果同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比较.
3.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对检验项目或产品作出合格性的判定.
4处理:对单件受检产品,决定合格放行还是不合格返工、返修或报废.对受检批量产品,决定接收还是拒收.对拒收的不合格批产品,还要进一步作出是否重新进行全检或筛选甚至报废的结论.
三、质量检验的五个基本任务:
(2).巡检:要求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检验,并作好记录.工序质量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的重点..巡回检验对检验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也是检验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检验方式.检验人员在认真履行检验职能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操作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分析质量原因,提高操作技术。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质量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情面观念,要严格把关。一方面,要和操作工人一起找出工序异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恢复工序受控状态;另一方面,必须对上次巡回检验后到本次巡回检验前所有的加工工件全部进行重检或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原样使用----不合格品程度轻微,不需采取返修补救措施,仍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被直接
b.计量值:适用于质量特征值为计量值的场合.
3.按检验方法的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a.理化检验: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依靠量具、仪器及设备装置等对受检物进行检验.理化检验通常测得检验项目的具体数值,精度高,人为误差小.
b.感官检验: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质量特性或特征作出评价的判断.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污损、老化、氧化程度等,往往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检查和评价.
九、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
下表给出了一个检验用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的模式,供实践中参考.
缺陷的级別
涉及的方面
致命缺陷(A)
严重缺陷(B)
一般缺陷(C)
轻微缺陷(D)
安全性
影响安全的所有缺陷
不涉及
不涉及
不涉及
运转或运行
会引起难于纠正的非正常情況
可能引起易于纠正的非正常情況
不会影响运转或运行
不涉及
4.桉检验对象检验后的状态特征划分:
a.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后,受检物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不再具有原来的使用功能.如:寿命试验、强度试验等.此检验只能采取抽样检验方式.
b.非破坏性检验:
5.桉检验实施的位置特征划分:
a.固定检验:就是集中检验,是指在生产单位內设立固定的检验区域,各工作地上的产品加工以后送到检验区域集中检验.
5.检验判定:标明判断标准的理解、判断比较的方法、判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不合格的处理程序及权限,.
6.记录与报告。指明要记录的事项、方法和记录表式,规定要求报告的內容与方式、程序与时间要求。
十一、三检制
三检制就是操作者自检、工人之间互检和专职人员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这种三结合的检验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质量检验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任何单纯依靠专业质量检验的检验制度所无法相比的.
质量检验的定义和理解
版本:A/O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于子富编制实施
质量检验的定义和理解
目录:
检验的定义和理解
一、检验的定义
二、检验的四要素
三、质量检验的五个基本任务
四、质量检验所具备的条件
五、检验的预防作用
六、检验的改进作用
七、质量的检验方式
八、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九、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
2.互检:就是工人之间相互检验.一般是指: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在制品进行抽检;同一工作地轮班交接时间的相互检验;班组质量员或班长对本班组工人加工的产品进行抽查等.互检是对自检的补充和监督,同时也有利于工人之间协调关系和交流技术.
3.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检验.专业检验人员熟悉产品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经验丰富.检验技能熟练,效率较高,所用检测仪器相对正规和精密,因此专检的检验结果比较可靠.而且由于专业检验人员的职责约束,以及和受检对象的质量无直接利害关系,其检验过程和结果比较客观公正.所以,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的要求,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工种的技术.在质量检验工作中,任何弱化检验,以自检排挤专检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实践表明,自检(包括互检)容易发生错检和漏检,这不仅和生产工人的检验技能及检测手段客观因素有关,还和生产工人在自检或互检时的立场、态度情绪等主观因素有关.检验的质量职能必须通过专业来保证.
a.被判定为合格的总体,会混肴一些不合格品.
b.抽样检验的结果是对整批产品而言,因此错判合格批为不合格批而拒收,将不合格判定为合格,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
抽样检验适用于全数检验不必要、不经济、或无法实施的场合,应用非常广泛
2.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的特征划分检验方式:
a.计量值:适用于质量特征值为计点值或计件值的场合.
b.流动检验:就是由检验人员直接去工作地检验.
6.桉检验目的的特征划分:
a.验收检验:如半成品的入库检验、产成品的出厂检验等,验收检验目的是判断受检对象是否合格,从而作出接收或拒收的决定.
b.监控检验:也叫过程检验.目的是检定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以预防由于系统性质量
因素的出病而导致的不合格品大量出现.
b.接受抽样检验:对正常的大批量进货,可根据双方商定的检验水平及抽样方案,实施抽样检验.
2.工序检验:目的是对加工过程中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工序检验通常分为三种形式:
(1).首件: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换活以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件产品.目的是尽早发现问题,防止系统性质量因素导致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首件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先由操作者自检,再由班组长或质量员复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无论在何种情況下,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检验人员必须对首件的错检、漏检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