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青风内障
青风内障眼专科检查
1.视力:(不一定低于1.0) 2.眼压:(不一定高于21mmHg) 3.前房角:(开角) 4.瞳孔:(多数正常) 5.眼底:(杯盘比大) 6.视野:(早期无缺损) 此外,还可行电生理、共焦激光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
临床表现
宽角
正常眼底
青光眼眼底特征性改变
临床表现
辨证论治
3.肝肾亏虚
主证:视朦,瞳神稍大,视野缺损等晚期症状+头晕、 腰膝无力,舌淡苔薄脉沉细等肝肾亏虚之证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驻景丸加减
针刺 穴位注射
针灸治疗
韦文贵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思路
• 病因病机:内伤脏腑,肝肾精亏,不能上注 于目,渐成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
• 治疗:如果眼压较高,疼痛症状明显,以疏 风清热,平肝活血为主;如果无明显疼痛等 实性症见,则以补益肝肾为主,同时辅以平 肝活血之品。
青风内障
青风内障教学要求
• 掌握青风内障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与治疗 原则。
病例介绍
• 患者男性,28岁。 • 主诉:双眼视物模糊3月余。 • 主要症状:时有眼睛发胀,头额部隐隐胀痛。
近期工作生活中易撞人物,光线暗的环境难 以视物。
• 眼专科检查:
双眼视力:0.8
双眼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 瞳孔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 玻璃体无混浊,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苍白, C/D值约为0.9,视盘血管向鼻侧移位,动静脉管 径比例1:2,黄斑中心凹反光清晰。
青风内障的病因: 1.脾虚痰湿 2.肝郁气滞 3.肝肾亏虚 均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玄府闭塞,
神水瘀滞,发为本病。
《审视瑶函·青风内障》:……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 心思,忧郁忿恚,用意太过者,每有此患。
西医认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以高眼压状态下 房角开放,视乳头凹陷和萎缩及典型的视野 缺损改变为特征的眼病。
1.长期应用降眼压药的弊端:不良反应;工作 和生活不便;依从性问题;药物耐受性;药物内 防腐剂对眼组织的损害等等。
2.长期用药过程中,相当部分的患者仍有视功 能的进行性损害发生,临床上最终因为眼压无法 控制才进行手术的患者其视功能往往已受到严重 的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已为晚期病例。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早期手术持积极的态度。
西医病因
1.年龄:40岁以上发病率逐渐增加。 2.种族:黑色人种患病率最高。 3.家族史:有遗传倾向,阳性家族史发病率
13-47%。 4.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 5.激素敏感性:影响小梁细胞功能。 6.心血管系统异常:可能与影响视乳头的血
液灌注有关。
西医发病机制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研究中, 引起眼压升高的原因是房水的流出阻力增加。 目前研究结果倾向于是小梁细胞的形态和功 能异常,导致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进 而发生视神经损害。
青风内障
一、定义: 指眼无明显不适,或时有轻度眼胀及视物
昏朦,视野渐窄,终致失明的内障眼病。 病名出自《太平圣惠方》
相当于西医学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病因病机
• 青风内障的核心病机: 玄府闭塞,神水瘀滞。
唐代《外台秘要》所载“绿翳青盲”与现 代所指的青光眼疾病相似,并提出病因为: “内肝管缺,眼孔不通”
传统观念:如果定期检查眼底、视野无 损害加重表现,可继续保守治疗;如果病 情进展,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眼压无法用药物控制的原发性开角
型青光眼,应选择滤过性手术,目前广泛应 用的术式是小梁切除术。
3.视神经保护治疗: 某些神经损伤拮抗剂如神经生长因子、
抗氧化剂等,但疗效尚不确切。
合理化治疗和手术时机选择的新观念:
视野 早期旁中心暗点和鼻侧阶梯 中期弓形暗点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 晚期视野呈管状
青光 眼视 野特 征性 改变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视力下降,或视野பைடு நூலகம்损。 2.眼压升高,大于21mmHg,或眼压在正常
范围但24小时眼压差值大于8mmHg。 3.眼底改变:杯盘生理凹陷加深扩大,杯盘
比特征性改变。 4.高眼压时前房角开放。 5 .排除相关可能的疾病。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痰湿泛目:利湿化痰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 3.肝肾亏虚:补养肝肾
辨证论治
1.痰湿泛目 主证:视物昏朦、头目胀痛等诸症 + 头昏目眩, 恶心欲呕,舌淡苔白腻等痰湿症候 治法:温阳化痰,利水渗湿 方药:温胆汤合五苓散加减
辨证论治
2.肝郁气滞
主证:视物昏朦、头目胀痛等诸症 + 心烦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等肝郁症候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逍遥散加减
(患者进入暗房时立即停步,需扶行。)
左眼眼底:
• 可能的诊断: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3.视网膜色素变性? 4.视神经视路病变?
• 进一步检查: 眼压:右眼43.3mmHg 左眼36.7mmHg 房角镜检查:双眼房角为宽角。 双眼视野检查:左眼弓形视野缺损,右眼管状
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 →再从前房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 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 →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 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 收。
青风内障的临床表现
• 患病早期,眼无明显不适,或偶有视物 昏朦,目珠发胀。至晚期常视物不清,易撞 人物,甚者失明。
治疗原则
病理性的眼压升高是青光眼造成视功能 损害的危险因素,所以本病的治疗目标首先 是使眼压降低,避免视神经损害发生或进一 步加重。
西医治疗
青光眼治疗目的是保存视功能。 (1) 降低眼压; (2) 视神经保护性治疗。
1.药物治疗:局部用1~2种药控制眼压。 毛果云香碱、噻吗心胺眼水、派立明, 阿法根,贝他根,贝特舒,特立洁等等。
视野。 周边眼底检查:未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未见占位性病变。
• 确定诊断: 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治疗:局部应用3种眼药水联合降眼压治疗, 但眼压仍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遂先后行双眼小梁切除术。
• 术后情况:
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在11-15mmHg,无 需应用降眼压药物。但此后眼压逐渐上升 至20-25mmHg,联合应用两种降眼压眼药 水,眼压可控制在11-15mmHg,视力维持在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