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知应会考核试题集及答案

应知应会考核试题集及答案

应知应会考核试题集及答案
一、八荣八耻的内容有哪些?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
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三基三严”指的是什么?
“三基”是指: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严”是指: 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

三、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提交哪些文件?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有哪些?
需要提供的文件有:1、设置申请书;2、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3、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主要事项有:1、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2、所有制形式;、诊疗科目、床位;4、注册资金。

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场所、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床位,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四、医疗机构评审制度是什么?
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五、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意义是什么?诊疗科目分为几级?
诊疗科目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之一,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
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诊疗科目分为“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

一级科目一般相当临床一级学科,如“内科”、“外科”等;二级科目一般相当临床二级学科,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

六、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是什么?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审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和医疗事故追究制度等。

七、什么是知情权?告知的内容有那些?
1.手术知情同意书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或其他法定签字人签名、医师签名等。

2.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项目名称、们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及其他不良后果,患者或其他法定签字人签名、医师签名。

患者的五个明白:明白看病医疗费用用到什么地方;明白确诊何病;明白应做什么检查;明白治疗疾病方法;明白病情转化应注意的事项。

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符合哪些条件?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九、执业医师分为几级,几个类别,是哪些?
两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四类:临床类、口腔类、中医类、公卫类。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医师应当有哪些职责?
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十二、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
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
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十三、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十四、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三个层次。

十五、什么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分哪几级?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
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十六、发生重大医疗过失,医疗机构应当在多长时间报告卫生部门?
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县级卫生部门报告。

十七、患者复印或者复制其病历资料时有哪些要求?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十八、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封存病历、物品等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

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十九、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三人以上的损伤后果:<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十、医疗机构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承担什么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