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下)
第三节
藻
类
藻类(algae):是指除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
物以外,基本上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
用,并伴随放出氧气的一大类真核生物,
它们大多属于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个体形态的微生物。但也有一些藻类来自体很大,例如大的海藻可长达若干英尺。
一、藻类的主要特征
与植物比: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 官为单细胞,无胚,孢子繁殖为主。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 引起人类疾病
危害家畜
造成赤潮,污染水源,危害渔业 有利:
基础理论试验材料
污染指标动物
鱼类自然饵料
探测矿藏标志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性状
细胞大小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DNA
核糖体 细胞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性状
细胞大小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DNA 核糖体 细胞器
C、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环状 在红细胞 体、阿米巴样体或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 内发育 D、红细胞后期 (配子体形成):大配子母细 胞、小配子母细胞
2、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大小配子母细胞
大小配子
动合子
卵囊
子孢子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二)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大 草 履 虫
3、呼吸:通过体表,吸入氧,排出CO2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
4、生殖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以纤毛为运动器; 结构较复杂,胞核分化出大核、小核,有摄 食的胞器等; 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 合生殖; 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也有寄生的。
三、纤毛纲的常见种类
鱼磷藻属
合尾藻属
钟罩藻属
5. 隐藻门
单细胞。细胞形状有卵形、椭圆形、豆形,有明显的背腹之分, 背侧凸出,腹侧平直或略凹。细胞前端宽,钝圆或斜向平截, 在腹侧有一向后延伸的纵沟。鞭毛两条,略不等长,自前端和 腹侧长出。 藻体呈黄绿色或黄褐色。
蓝 隐 藻 属
隐 藻 属
蓝 胞 藻 属
6. 甲藻门
甲藻又称沟鞭藻、涡鞭藻或腰鞭毛虫。绝大多数为单细 胞、近球形、具背腹之分。有2条不等长鞭毛,顶生或侧 生;少数球胞型或丝状体,仅生殖时游动细胞有鞭毛。甲 藻有或无细胞壁。甲藻细胞壁常分两类:①纵裂甲藻,细 胞壁由左右两个对称的半片组成,无纵沟和横沟,如原甲 藻属。②横裂甲藻,由多个板片组成。多具1横沟和1纵沟, 如多甲藻属。
为寄生在兔肝胆管上
皮细胞的兔肝艾美球
虫。
兔肝艾美球虫的生活史
血孢子虫:如疟原 虫、焦虫 粘孢子虫:
寄生于鱼体的粘孢子虫
四
纤毛纲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Ehrenberg)
1、生境:淡水小河、池沼中 2、形态结构 纤毛 表膜 胞质:外质、内质 胞核 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 刺丝泡 伸缩泡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藻体呈球形, 透明,肉眼可见,腹面有一条凹沟,口位于沟中央, 近口处长出一根极小的鞭毛和一条粗大的鞭毛,海生。 细胞内原生质淡红色,大量密集时呈红色,受波涛振 荡刺激以后放出荧光,是我国赤潮的主要藻类。
三、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的意义
1. 维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光合作用放氧以海洋藻 类为主;初级生产力;有机物 2. 食用:海藻:紫菜、海带、石莼、石花菜、裙带 菜等 淡水藻:地木耳、发菜、螺旋藻、小球藻等 3. 航天:光合放氧,食物 4. 渔业:饵料生物,决定渔产力 5. 农业:固氮藻类 6. 药用:海藻可提取许多药物,碘,藻胶等 7. 环境监测和污水治理 8. 藻类的害处: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水中缺 氧藻类(丝状)影响鱼苗生活赤潮,藻类毒素等
均营寄生生活,无运动器,或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 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营养方式为异养;
生活史复杂,有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的交替;
无性生殖为裂体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是配子 生殖。
(三)孢子纲的重要类群
球虫:如兔球虫。据
调查我国至少有9种兔
球虫,一般混合感染,
对家兔危害很大,严 重时引起死亡。右图
环 境 条 件 不 良 时 眼 虫 形 成 包 囊 过 程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运动器官:一般身体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官 营养方式:
光合营养(植物性营养)
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
自养 异养
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 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在环境不良时形成包囊。
与真菌比: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营自 养生活
与光合细菌、蓝细菌比:有真核
形态:可为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等多种类 型 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多糖;贮藏物主要 是造粉核(淀粉核) 繁殖:无性(产孢繁殖和分裂繁殖);有性 (同配、异配、卵配和接合) 作用:物质循环和氧的平衡;食用或药用; 工业原料或环境监测、治理;形成水华
三
孢子纲
(一)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Grassi & Feletti) 间日疟原虫-间日疟 恶性疟原虫-恶性疟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我国常见
间日疟原虫有2个寄主:人和按蚊。生活史复杂, 有世代交替现象。
1、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 A、红细胞前期(pre-erythrocytic stage): 在肝细胞 病理上的潜伏期。子孢子、滋养体、裂殖体、 裂殖子 内发育 B、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 该期的存在是疟疾复发的根源
羽纹硅藻: 长形,壳面花纹排列成两侧对称。壳面有纵裂缝 (壳缝),其中央呈加厚状,称中央节,在两端称 端节。
舟 形 藻 属
羽纹藻属
辐 节 藻 属
桥弯藻属
异极藻属 脆杆藻属
针杆藻属
4. 金藻门
藻体为单细胞体、群体或分枝丝状体。大多数种类具鞭毛, 多条或2条,少数3条;等长或不等长。细胞壁有或无,有的具 囊壳或覆盖硅质化的鳞片、刺等。 藻体呈黄绿色或金棕色。 金藻多生长在透明度较高的洁净淡水水体,浮游或固着生活。 在寒冷季节数量较多。金藻对环境变化敏感,因此种类常被作 为较洁净水的指示生物。
第四节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Prokaryote):是一类缺少真正 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 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个体 微小,大多数都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
主要特征
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
可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群体,但细胞一般 没有分化; 身体微小,一般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二、 藻类的常见类群
1. 裸藻门 单细胞,大多能运动,具1条鞭毛(少2-3条)。
藻体多鲜绿色,少红色或无色(无载色体)。
细胞椭圆形、卵形、纺锤形或长带形;末端常尖细。
细胞前端有胞口, 下依次连胞咽、 贮蓄泡,周围为 伸缩泡,红色眼 点一个。
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
2. 绿藻门
绿藻形体极为多样,有单细胞体,群体和丝状体。 运动的个体多具2-4根顶生、等长的鞭毛。 藻体呈草绿色。
3、营养方式 4、呼吸 5、生殖
光合营养(有光)
渗透营养(无光)
分裂生殖;形成休眠孢子 6、应用 理论研究 环境监测
眼 虫 纵 二 分 裂
二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二个,染色体均等的分 布在两个子核中,随后细胞质也分别包围两个细胞核,形成 两个大小、形状相等的子体。二分裂可有纵二分裂(如眼虫) 和横二分裂(草履虫)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 最低等的动物
鞭毛纲 肉足纲 原生动物门 孢子纲 纤毛纲
一
鞭毛纲(Mastigophora)
(一)代表动物—眼虫
1、生境 生活于富含腐败物质的池沼、生活排水沟等淡水水域中。
2、形态结构
胞核 表膜 胞口 储蓄泡 鞭毛 基体 眼点、光感受器 叶绿体 副淀粉粒 伸缩泡
眼虫一般结构
3. 硅藻门
硅藻形态多样,有单细胞体,聚集成群体或由单列细胞构成丝 状体。 形体像小盒,由上壳和下壳组成。上下壳套合的地方,环绕一 周,称环带。上壳面(壳面)和下壳面(瓣面)上花纹的排列方式 是分类的依据。 硅藻呈黄绿色或黄褐色。
中心硅藻:
多为圆形到卵圆形,壳面上的花纹自 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 小环藻、直链藻
二
肉足纲
(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Amoeba proteus Pallas) 1、生境: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
2、形态结构
质膜:极薄 外质 细胞质 内质 凝胶质
溶胶质
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 等
伪足与变形运动 吞噬作用 营养 胞饮作用 变形虫吞噬食物的过程
变形虫胞饮示意图
排泄:伸缩泡
甲藻主要色素有叶绿素a、c、-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黄 色色素含量比叶绿素含量高4倍,因此藻体多呈棕黄色、 黄绿色、褐色、红色,少数种类无色。
甲藻主要生活在海洋,淡水中较少,暖海中较多。 春、秋旺,是海洋动物如贝类等的饵料。在暖海岸地 区,当水中氮磷含量高时,甲藻爆发式的增长繁殖, 形成赤潮,使海水呈现红色、黄色或棕色等。有的甲 藻产生毒素,其毒性比眼镜蛇的毒性还高百倍,对鱼、 虾、贝类危害较大。此外,甲藻毒素通过蚝、牡蛎等 动物富集,对人类也产生危害。 甲藻的代表属有夜光藻属(Noctiluca),多甲藻 属(Peridinium)、角甲藻属(Ceratium)和裸甲藻属 (Cymnodinium),引起我国沿海赤潮的常见甲藻的形 态特征如下:
原核微生物
较小,1~10um 肽聚糖 无甾醇
真核微生物
较大,10~100um 几丁质或纤维素 有甾醇 真核,有核膜、核仁 一至数条,与组蛋白质结合 80S ,18srRNA 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 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