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诊断及内科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诊断及内科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诊断及内科(一)诊断学1常见症状学:包括发热、水肿、呼吸困难、胸痛、呕血及黑便、咯血、昏迷。

(考得并不多,一般是结合内科临床具体题目,但你必须清楚黑便和洛血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吧) 2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的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常用神经系统检查。

(OK,这个要说下,诊断中内科最重要的就是体格检查,尤其是胸腹的病态情况,头颈只需要记特殊血管征,重点放在心音听诊上,尤其是“Graham steell,Austin Flint”这两个,及周围血管征,奇脉交替,水冲,短冲,无脉,必须重点把握)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常规体液检查,骨髓检查,常用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这个没说的,三大常规的正常数据,肝肾功的正常数据,所有正常的数据,你都要知道,因为在临床题目问你,不会直接告诉你某某数据高了或者低了,要你自己去分析)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波检查(常用腹部B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内窥镜检查(支气管镜及消化内窥镜检查)(心电图是重点,B超和内窥不大可能太多题目,因为各地区医疗水平不太相同,所以必须顾全大局。

所以必须把重点放在心电图上,一定要搞清楚几个导连在空间三维里面是怎样的位置,这样可以随时推出各导连的答案)(二)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高分易得区,没有难点,但确是重点)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注意一过性反流,和失迟缓)2.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两个胃炎比较一下,关键是因子,胃酸,位置的区别)3.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肯定出现在临床应用题里面,必须活用,重点请掌握“特殊类型的消化溃疡”尤其是“Zollingger-Elisson综合症,而哪些是抗酸药无效哪些是易出血的,要自己总结)4.肠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近几年非常喜欢出题“X线发现肠段有跳跃征”)5.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关键是诊断时间的定义)6.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注意并发症和第一出现的并发症)7.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巨,大,小,微的定义)8.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重点内容,出题高发区)9.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绝对不要去花时间去背几种产生腹水的疾病的区别点,肯定不会出了,因为至今没有准确答案,记住结核腹水的特点就很好了~!)10.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这个和结核必有一题,关键要看X线特征)11.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内外科横跨的重点,酶的激活原理,体怔:Grey Turner,Cullen征,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数据,没说的,一定是外科的东西,因为很少内科治疗)12.急性中毒的抢救原则。

(重点在禁忌)13.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药物选择是重点,同样也要注意禁忌)(三)循环系统疾病1.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病理生理、类型及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心衰的分级,尤其是“无症状”这些特殊类型的表现,包括以后的无症状血尿,无症状甲亢,都是易考点~!临床表现必须记外周血管征(水冲,奇,交替)每年必考一题,利尿剂的选择上必须搞清楚各属于哪一类。

(尤其是保K型)最后是洋地黄的适应与毒性反应治疗)2.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3.心律失常的分类。

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心电图诊断)和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及人工起搏器的应用原则)。

(诊断学必定会考你心电图的特点,所以必须搞懂心电图的原理,可以自行推导,这一章的重点是药物,电复律,起搏器的适应和禁忌,和心失常的特殊特点(既其独有的)为考点)4.心脏骤停和心脏性淬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

(只要记住冠心病是罪魁祸首就OK)5.心脏瓣膜病(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重点把握各种心音的变化,杂音的位置,和具体形容词,形容词是一对一的)6.心绞痛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

(要考你就考心电图的改变,尤其是ST段)7.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包括介入性治疗原则)。

(同样也是心电图的特点,ST段)8.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类型、危险度分层、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危险组的区分,恶性高压的特点)9.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记哪几个是就OK,稍微看一下)10.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关键记常见病原体)11.急性心包炎及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考得少,最多要你比较一下缩窄心包炎和限制心肌病)1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重点是Osler结,Roth 点,Janeways结,和特殊体症(尤其是手指))(四)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包括分型、分期)、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考点是通气功能评价,每年必考一题)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重点在实验室检查,尤其是X特征,和心电图)3.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通气功能的测定特点,药物的使用,分类(重点之重),具体作用)4.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只要记咯血第一症)5.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分型特点)。

病理生理(包括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气分析(数据是重点))及治疗(高氧还是低氧,为什么)。

6.肺炎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记关键字眼,总结一下)7.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知道病毒为多就OK)8.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哪些菌)9.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结核菌感染和肪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包括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预防原则和措施、治疗。

(不用看化疗,没考的必要,记特殊类型的结核,看一下化疗药物的副作用)10.胸腔积液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不考)11.气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

(相对少,考得最多也是张力性气胸)2016考研跨考医学专业备考指导非医学考生跨专业考医学还是相当有难度的,首先就是初试的专业课,医学门类的专业课都是300分,所以要思考好在复习过程中专业课对复习时间的占用,如果你觉得自己专业课可以自学的话就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复试临床操作的考查了,众所周知医学临床操作技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不是几个月的复习就能够完全搞懂。

当然考生要选择跨专业考医学也有优点,那就是医学每年的分数线都比较低,尤其是在英语方面要求也不高。

临床医学硕士是近年新增的一个专业型硕士,相对于传统的科研型硕士来说,临床医学硕士的要求更低,并且不影响大家的就业,这也是在这里要向跨专业的学生推荐的一个专业。

提醒大家:对于决定要跨专业考临床医学硕士的考生来说,要做好以下的复习准备工作。

1.了解专业背景情况,对跨专业考进行可行性的评估。

重要的一点,首先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

考前首先要熟悉所考专业的具体情况,它是做什么工作的,研究生要做那些研究,自己是否感兴趣,能否从事相关的研究,并把它作为以后的职业。

如果符合上述要求,其次就该去查询本科所学的课程和考研所考的课程,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在半年或一年当中达到考研初试专业课的要求。

同时要搜集各种信息,比如说每年的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分数线……学校会公布的分数线是基本线,每个专业还有自己内部的分数线,这要问清楚,看自己复习一年能否达到。

所以目标一定要选合适,不能太低,也不要太高。

如果这个专业是重点高校的重点学科,还要考虑知识的广度。

2.专业课集中复习,扩展专业背景知识。

确定目标后,开始专业课集中复习。

复习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一门专业课,那样往往没有收获。

除此之外最好旁听你要报考的专业课,把大二和大三的主要专业课列表排序,集中在一学年或一学期来学习。

3.考前集中备考复习。

7月至10月,考生就要对考研所有科目集中复习。

这段时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课的复习上,千万不要落掉。

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一般不会达到很高的程度,1年的突击比不得4年的系统学习,所以公共课的优势一定要发挥出来。

4.对于专业课西医综合,实行统考后,特别是2007年以300分计入总分后,其重要性尤为突出,而且医学专业在复试中还有专业课复试(可能还有操作),这就对非临床专业的跨专业考生增加了难度,即使顺利通过了初试,也有可能在复试环节不敌激烈的竞争。

所以这就需要跨专业考生在专业课复习时间上加大比重,做到看的细,理解透,并且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