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CNC 故障诊断及排除8例
1关于#6451参数设置引起的通信故障
数控系统为E60 :
第1例客户报告故障现象如下:
在传送PLC 程序时中途中断,断电后,重新设定#6451=00110000, 屏幕立即变为灰屏。
只有将#6451=00010000, 屏幕又恢复正常。
将系统做维修格式化(系统旋钮=7)后,系统屏幕又能够正常操作。
再次将#6451=00110000, 系统又变成灰屏
第2例客户报告故障现象如下
数控系统为E60 。
在初始调试将#6451=00110000 后,系统变成灰屏。
以上两例都与参数#6451相关。
分析:在三菱数控系统中,#6451 用于指定对CNC系统进行PLC 程序传送。
如果设置#6451=00110000 (bit5=1)
则进入GX 通信状态,即将三菱专用的编程软件“GX-DEVELOP”开发的PLC 程序送入CNC 系统。
如果设置#6451=00010000,(bit5=0)则进入RS232 通信。
用于传送参数,加工程序等。
在本例中,一旦设置#6451=00110000,就出现灰屏,即使做维修格式化后故障仍然不能解除。
这一故障与PLC 通信有关,也可能是
不符合格式的PLC 程序引起了通信错误。
处理:设置 NC系统旋钮=1,使PLC程序停止,解除PLC程序的影响。
再设置 #6451=00110000,此时未出现灰屏,传送正常PLC 程序后,系统正常。
在第一例中,向系统传送原PLC 程序后,观察到GX软件的对话窗口有“PLC 程序报警信息”,这是首次观察到的现象。
将PLC 程序格式化后,再传送正常程序,系统正常。
2.系统原点漂移:
一台控制系统为M64的铣床。
运行三月后客户报告出现下列故障现象:
停电一晚,第2天上电后运行时,出现位置偏差,目测有3mm—6mm,9.8mm,,
以当日基准设定为G54 坐标,继续运行能够正常运行,无偏差。
凡停电4小时后,再开机,就出现上述故障,连续一个月每天出现上述故障。
要求客户对“原点挡块”,“原点开关”做了紧固,仍然出现以上故障。
笔者到达工作现场后又仔细听取了客户的报告,证实每天上电后
出现的位置误差在9.8mm。
出现误差的频率很高。
笔者在现场做了10次回零实验,每次都能准确回零。
回零速度:高速=6000mm/分,爬行速度=200 mm/分;
螺距=10mm;
正向回零,时间下午14----15点
启动回零运行,能正常回零,在零点位置做固定标记。
连续回零十次都能正常回零,零点在固定标记处,
分析和判断:出现的误差为9.8mm,而螺距为10mm
可能是回原点出现问题。
观察”回零数据”画面:其“栅格量”=9.95—9.937. 此数据不正常,这表明原点开关的“ON”点(“ON”点----指原点开关进入爬行区间后脱开原点挡块的“位置点”---NC系统从该点寻找“Z向脉冲”做为电气原点)距第1 栅格点只有0.063 mm,如果有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其“ON”点就可能落到第1 栅格点左侧。
系统就会认定第1 栅格点为电气原点,所以原点就相差了一个螺距。
调整参数#2028 栅罩量(挡块延长量)后,
“栅格量”=4.9 此数值正常;
必须注意:#2028和螺距的单位不一样,
调整#2028 栅罩量时,必须以1/1000mm为单位,例如欲设定5mm
的栅罩量,必须设定#2028=5000.
另外:必须注意设定参数#1229, 在“回零参数”画面上,
设定#1229bit6=0------栅格量的显示值为“ON”点到“电气原点”的值。
#1229bit6=1------栅格量的显示值为“栅罩量ON”点到“电气原点”的值。
在使用#2028 调“栅罩量”时,必须设定“#1229bit6=1”,这样才能观察到调节后的效果。
结果:经过调整参数#2028 栅罩量(挡块延长量)后,使
“栅格量”=4.9 “栅格量”数值在正常范围,
该机床工作正常,再未出现原点漂移。
;
3 C6
4 CNC 上电之后出现“Z5
5 RIO未连接”报警
故障现象:某专机上应用三菱 C64 CNC ,上电后出现“Z55 RIO 未连接”报警。
但实际已经连接远程I/O;
观察和处置:上电后:
1.在C64NC 本体上 DIO 接口的上方的灯开始为红色,约2秒后闪烁,然后变为绿色。
而RIO上一直为红色,而且没有闪烁。
2.将电缆R211 两端屏蔽层接地,重新安装接地铜棒。
仍未消除故障。
屏蔽层单端接地未消除故障。
3.将该电缆和RIO 安装到另一台E60数控上,通信正常;证明
该电缆和RIO没有问题。
4.将参数#21102 bit2=1,报警“Z55 RIO未连接”信息消除,但“在C64NC 本体上 DIO 接口的上方的灯开始为红色,上电后约2秒后闪烁,然后变为绿色。
而RIO上一直为红色,而且没有闪烁。
”
即RIO 通信实际仍然没有完成。
在I/F诊断画面上没有任何信号输入。
5.调整过RIO 站号,不起作用,以前即使站号不对,只影响输入信号的地址号。
不会发出报警。
NC 本体LED 报警为:AL 91 00 41
41----为系统异常
判断:系统硬件故障
送修。
4.故障报警:上电后出现报警:Y03 放大器未连接
E60 一台新系统,,新基本I/O
上电后出现报警:Y03 放大器未连接
实际上已经连接。
将该驱动器连接至另一台E60上,报警消除。
所以排除“SH21电缆及驱动器一侧”的原因。
分析及判断:可能基本I/O上的“SV1”口有问题。
处置:将驱动器连接于“SV2”口,设置参数#1021=02 01 (参
数#1021为驱动通道设置参数。
前2位为通道号,后2位为轴号)上电后,故障报警消除。
这样可以判断“SV1”口是存在通信故障
5.故障报警:
E60 数控系统,上电后出现报警:“EMG LINE”
这是由于连线故障出现的报警,
初步处置:将全部连线上紧但仍然出现该故障。
分析:可能“SV1”口有问题。
将驱动器连接于“SV2”口,设置参数#1021=02 01
上电后,故障报警消除。
这是巧用:“SV2”口处理故障的两例。
6. 故障现象:
工作机械:立式淬火机床,数控系统为E60,客户报告早上开机时出现“丢失程序和坐标”,(该系统设置为绝对检测系统)再次断电上电后故障消除。
7.工作机械:卧式12m淬火机床,数控系统三菱E68系统;
故障现象:开机时出现“丢失坐标”故障,(该系统设置为绝对检测系统)。
重新设定绝对值坐标后可正常工作。
8.工作机械为立式淬火机床,数控系统为E60。
在停机5天后重新开机,显示屏为白屏。
2天后自动恢复正常。
分析与判断:
第6例和第7例均为开机后出现“丢失坐标”;第6例有可能是瞬间电源异常,所以重新断电上电后系统恢复正常。
第7例需要人为重新设定绝对值原点。
第8例是两天后自动恢复。
这两例故障可能与工作环境的湿度太大有关。
当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在30-35°C时,连续多天停机,重新开机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的故障。
CNC控制器和驱动器的电路板通过空气间隙绝缘,湿度过高,空气绝缘性能降低,空气中的水分附着在线路板表面,降低了线路板绝缘电阻,而且控制器内部运行时不断积累灰尘,这些灰尘吸附水分,使绝缘电阻更低,最终导致线路板绝缘击穿,造成设备故障。
如果工作环境持续潮湿,线路板产生霉变,霉菌含有大量水分,会降低控制板绝缘性,局部电流增大,也会导致设备故障。
湿度过大还会造成接线端子锈蚀,电阻增大。
有客户报告过电机编码器接线端子锈蚀造成检测数据紊乱,从而引起电机
运行不稳定的案例。
改善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可以采取放置下列措施:
1.)改善电柜的密封性能。
悬挂变色硅胶(吸附水量大于50%),定期检查硅胶颜色,变色及时更换,干燥处理变色硅胶,循环使用。
2.)安装除湿机并设置成自动状态,保持低湿度环境;3.)可在室内石灰,木炭,控制室内湿度。
4.)在设备停机期间,要使控制系统保持带电状态,持续散发热量,预防内部结露。
生命里,没有一帆风顺,总有一些
看不见的暗礁等着你,既然注定要撞上,那就努力寻找岸的方向。